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研究人脑可塑性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研究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脑损伤后,功能是有可能或有条件恢复的。1930年,神经康复学家提出脑的可塑性理论,认为脑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但大脑必须具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基础。1938年Kennard进一步提出脑功能重组理论,认为在脑损伤后,大脑在结构与功能上可以通过重组来承担已经失去的功能。实验证明,经过训练和改变外界环境,通过邻近或对侧组织的代偿、失神经过敏、轴突侧支长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行为代偿等可使功能得到恢复,这些都是功能重组的结果。脑的可塑性(brainplasticity…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运动损伤和康复的理论机制是预测脑卒中后损伤恢复和指导康复方案制定的基础。中枢神经可塑性是脑损伤后运动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 即脑卒中后大脑通过不断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来实现皮质功能重组, 对功能损伤进行修复或代偿, 重建自主运动。代偿模型和竞争模型是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的两个经典康复模型,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的双模平衡康复理论。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的康复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 旨在为脑卒中后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与效果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神经康复治疗对2例重度脑损害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脑损害后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并经内减压手术治疗后的重度脑损害患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木偶式提拉”协同运动训练法,诱导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观察其神经康复治疗效果。结果:2例重症患,经3—6月的神经康复治疗,重新恢复站立行走功能。MMSE测量,智能基本在正常范围,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重度脑损害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木偶式拉拉”协同运动,有助于重度瘫痪患同时进行主动、被动运动,诱导运动产生,刺激开发脑组织潜能,促使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从而使邻近非损害区发生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4.
谢琪  石艺华 《中国康复》2011,26(5):373-374
失语症是脑损伤后的常见临床表现,随着神经影像等技术,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在高级脑功能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脑损伤后语言功能恢复的皮层重组机制的认识有所突破,物理因子和药物治疗方面也有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心理康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编者按:神经心理学用神经心理测验和神经心理检查的方法,研究脑损伤病人心理障碍与脑损伤定位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揭露心理活动的脑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因此,这是一门心理学与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神经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是20多年前的事.80年代以后,由于脑CT成像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普遍应用,对脑损伤部位的确定提供了更直接、有利的科学手段,使得曾一度受到神经病学家和脑外科学家青睐的神经心理测验落入低潮.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认知障碍的康复越来越凸现其重要地位,康复工作者,尤其是神经康复工作者对神经心理测验的学习与运用倾注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促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2组患儿均在人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  相似文献   

7.
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最常见原因是缺血、缺氧和颅内出血,如对疾病和脑损伤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无疑加重了脑损伤程度及救治的最佳时机;早期或超早期了解脑组织灌注情况,对可疑患者实施无创颅内压(f-VEP)和脑状态监测(CSM),实时动态监测脑内生理、生化改变;尽早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遏制脑组织损伤及脑功能障碍;对不同病况急性期继发性脑损伤患者实施相对特异性的急诊救助方案,以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多学科诊断的急诊医生为主导,实施跨学科协作的急救模式,将神经重症继发性脑损伤患者监测治疗纳入"一站式"急救体系,并积极予以药物、理疗及必要的手术救治措施;从源头上降低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正>脑损伤导致的意识障碍的评估和康复,一直是脑科学和脑康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北京宣武医院的课题研究组运用功能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技术研究持续植物状态(PVS)和最小意识状态(MCS)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功能联系,本期  相似文献   

9.
康复医学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等有关理论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中枢性神经(CNS)损伤的功能恢复训练中形成了专门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脑损伤的康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脑损伤综合康复治疗的开展给这类患儿带来了希望。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现在经过运动疗法、物理电治疗、针灸、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等一系列康复治疗,逐步减少了儿童残疾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造成病灶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与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有关。在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大脑皮质有广泛区域参与神经重塑过程。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许轶  黄东锋 《中国康复》2014,29(3):229-231
重建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矫正病理步态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促进神经重组是现代康复治疗的主要策略,本文侧重于从步态的中枢控制及如何促进神经重组这一角度对脑卒中后步态康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神经行为障碍是一类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器质性行为障碍。本文就脑损伤后神经行为障碍的分类、流行病学、神经损伤机制、康复评估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康复与神经康复机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神经康复包括脑卒中康复的主要机制。近年来以PET、fMRI、经颅磁刺激(TMS)和脑磁图 (MEG)等手段获得的脑损害后康复的资料均支持脑卒中后皮质功能重组的概念。我国也己有类似的报道[1] 。1正常与病损后脑的可塑性脑功能重组证明脑具有可塑性。如 :弦乐器操作者左手手指的皮质图较右侧为大[2 ] ;Braille盲字诵读者的右手皮质图大于左手[3 ] 。有些失去双上肢的残疾人日常生活居然能由双脚活动来代替和操作 ,如果以现代先进设备如TMS来检查就可能发现 ,在原已消退或萎缩的上肢皮质代表区已由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脑损害后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 对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并经内减压手术治疗后的重度脑损害患者 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木偶式提拉"协同运动训练法,诱导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观察其神经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2例重症患者,经 3~ 6月的神经康复治疗,重新恢复站立行走功能. MMSE测量,智能基本在正常范围,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 重度脑损害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木偶式提拉"协同运动,有助于重度瘫痪患者同时进行主动、被动运动,诱导运动产生,刺激开发脑组织潜能,促使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从而使邻近非损害区发生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腕部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22例患者行超声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功能训练等术后综合康复处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给所有患者进行手指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在腕部神经肌腱修复术后,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腱愈合,恢复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主要综述有关脊髓灰质炎神经肌肉功能的文献。它将①描述脊髓灰质炎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影响;②综述发病后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性反应;③综述神经肌肉功能后期退化的可能机制及有关研究证据。最后针对神经肌肉功能提供治疗性参考意见。1.脊髓灰质炎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影响:脊髓灰质炎是病毒对前角细胞亲嗜性的结果。该病毒为单链RNA 肠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具有3种不同性质的抗原。在所有病例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引起轻瘫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行为能力的发现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的建立和广泛应用是近30余年来儿科领域的新进展。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能较全面反应大脑的功能状态。通过测查既可发现各种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成为观察治疗效果、反映康复程度的敏感指标;又有利于智力的早期开发,因为0—2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能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良好育儿刺激,就能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功能的影响及脑电功率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30例急性单测脑梗死患者与30例对照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功率谱S带功率百分比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早期持续神经康复治疗前后随神经功能改善脑电功率谱S带功率百分比明显下降由(39&;#177;6)%降至(19&;#177;5)%(t=14.35,P<0.001),并与对照组(24&;#177;5)%相比有显著性意义(t=3.888,P<0.OO1)。结论 早期神经康复可以促进肋梗死患者脑功能的改善,脑电功率谱咋为脑功能改善的评价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脑损伤(TBI)已成为影响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过去学者们认为脑外伤不是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经过15年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病例在TBI后存在神经内分泌紊乱的现象。虽然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的潜在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但最新研究发现自身免疫可能与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大部分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临床上不能早期诊断,是由于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较为隐匿,不易在临床上发现,需借助激素检查来进一步诊断。早期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