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的意义及与胎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酸血症的预测价值,CTG图形与胎儿酸血症类型的关系,异常CTG图形胎儿娩出时限与低Apgar评分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对216例足月、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第二产程连续电子胎心监护,胎儿娩出后留脐动脉血做血气分析,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是否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结果: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CTG图形正常型对胎儿酸血症的阳性预测值1.23%,可疑型阳性预测值4.00%,异常型阳性预测值40.00%,CTG图形正常型和可疑型,胎儿酸血症类型为呼吸性酸血症,异常型胎儿酸血症类型为呼吸性酸血症、混合性酸血症、代谢性酸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在混合性酸血症及代谢性酸血症组,呼吸性酸血症组无新生儿窒息。异常CTG图形胎儿娩出时限与低Apgar评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结论:第二产程出现异常CTG图形对胎儿酸血症有预测价值,混合性酸血症及代谢性酸血症对新生儿结局影响较大。出现异常CTG图形后胎儿娩出时限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但出现异常CTG图形后应在多长时限内结束分娩能避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尚需更多的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中胎心基线短变异参数的临床界值及意义,评价短变异(STV)与围产儿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6月对1 216例产妇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分析监护图形STV值,并对其中296例测脐动脉血pH值,结合分娩时羊水性状、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围产儿病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以STV<3.0 ms为界值,预测胎儿酸中毒的灵敏度为59.80%,特异度94.84%,阳性预测值85.92%,阴性预测值81.78%;预测新生儿窒息的灵敏度为52.20%,特异度98.94%,阳性预测值89.62%,阴性预测值92.16%。结论:STV<3.0 ms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胎儿酸中毒和新生儿窒息的可靠指标,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和围产儿预后不良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对孕妇联合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000例孕34~43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无反应型者再用脐血流检测仪、胎儿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联合监测;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S/D值、FSO2、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产后追踪分析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结果各种胎儿监护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缺陷,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血氧饱和度均正常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血氧饱和度均异常提示胎儿情况危急,需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联合胎心监护、脐血流与胎儿血氧饱和度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胎心监护、脐血流或胎儿血氧饱和度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降低假阳性率及盲目剖宫产率,提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正确率,能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对孕妇联合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0例孕34~43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无反应型者再用脐血流检测仪、胎儿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联合监测;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S/D值、FSO2、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产后追踪分析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结果:各种胎儿监护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缺陷,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血氧饱和度均正常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血氧饱和度均异常提示胎儿情况危急,需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联合胎心监护、脐血流与胎儿血氧饱和度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胎心监护、脐血流或胎儿血氧饱和度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降低假阳性率及盲目剖宫产率,提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正确率,能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分娩的单胎低危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产程中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后采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照组产妇进行间断胎心听诊,比较两组的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脑瘫、围生儿死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转剖宫产(32.7%vs.20.7%)、阴道助产(31.7%vs.18.5%)、新生儿窒息(3.3%vs.9.3%)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围生儿死亡率(0.7%vs.0.7%)、新生儿脑瘫发生率(1.3%vs.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正常的阴性预测值为99.1%,胎心监护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为12.1%,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结论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能够早期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但也导致剖宫产率及助产率的升高,这就需积累更多的数据并联合其他指标以使电子胎心监护更大程度地为母儿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6.
苏放明  郭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02-1604
目的:研究胎儿脉搏氧在产时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1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在胎心电子监护(CTG)的同时使用胎儿脉搏氧监护胎儿的氧合状况,对照组80例行胎心电子监护。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29.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94%和6.25%(P>0.05);研究组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3,P<0.05)。结论: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出现不可靠图形时,联合应用胎儿脉搏氧监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7.
王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8.
高洁  宋雁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96-597
目的: 寻找一种准确测定胎儿氧合状态的方法。方法: 对 60例产妇在产程中同时进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胎儿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依据分娩后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来评价胎儿血氧饱和度测定的准确性。结果 : 以胎儿血氧饱和度 <30%为胎儿宫内窘迫的标准诊断, 其敏感性为 83. 3%, 特异性为 93 .8%, 阳性预期值为 76. 9%, 阴性预期值为 95 .7%, 准确率为91. 7%。结论 : 当产程中出现胎心外监护异常时行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 进一步评估胎儿宫内状况, 可更准确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参数与子痫前期围生儿预后相关性,为子痫前期围生儿妊娠结局评估及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宁波市奉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设为轻度子痫组,选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作为重度子痫组,选取同期医院建档的4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3组孕妇均行胎心监护、孕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统计3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并行组间比较。比较3组胎儿胎心监测情况、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将轻度子痫和重度子痫胎心监护结果、脐动脉血流参数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行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率、胎心异常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高于(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高于(低于)对照组;而胎儿脐动脉PSV、EDV及大脑中动脉PI、RI、S/D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及对照组,轻度组低于对照组,胎儿脐动脉的PI、RI、S/D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②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围生儿胎心监护结果、脐动脉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均呈密切相关(均P0. 05)。结论胎心监护、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参数与子痫前期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及其他预后指标密切相关,加强对子痫前期孕妇胎儿上述指标的监测,评估围生儿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脐动脉血流、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诊断中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为胎儿宫内状况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0例高危妊娠患者的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行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按照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脐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率均正常) 112例、B组(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胎心率正常)31例、C组(脐动脉血流S/D值正常、胎心率异常) 43例、D组(脐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率均异常) 34例,分析各组患者妊娠结局及脐动脉血流、胎心监护的诊断价值。结果 D组患者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剖宫产、脐带绕颈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 05),C组患者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剖宫产、脐带绕颈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 05),B组患者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剖宫产、脐带绕颈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20例患者中,胎儿窘迫确诊患者65例(占29. 55%),其中脐动脉血流联合胎心监护的检出率最高,为84. 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操作简单方便,单独或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情况,改善患者妊娠结局,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胎儿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出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监测与胎心监护在预测新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孕妇36周后,入院时常规进行胎心监护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记录胎心监护与脐血流S/D值,分为4组:1组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值均异常;2组为胎心监护正常,脐血流异常;3组为胎心监护异常,脐血流正常;4组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均正常。在分娩后记录新生儿阿氏评分及羊水情况。结果:1组新生儿结局最差,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最高。4组结局良好,胎儿窘迫发生率最低。2、3组介于1、4组之间。结论:产前联合应用胎心监护与胎儿脐血流测定,较单纯应用一种检查方法更好,更能尽早发现胎儿窘迫,预测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亚宁  陶志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77-5278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的产前监护价值及新生儿的结局。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2010年2月于该院终止妊娠后被确诊有脐带异常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产前胎儿监护、脐动脉血S/D值检测结果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选取同期200例终止妊娠后未发现有脐带异常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间孕妇年龄、孕周大小均有可比性(P>0.05)。结果:脐带异常者中,胎心监护≤7分者占33.5%,见到减速者27.5%,脐动脉S/D>3者11.5%,羊水混浊者30.0%,新生儿Apgar≤7分者7%胎儿生长受限(FGR)9.5%,围产儿死亡占0.5%。对照组胎心监护≤7分者15.0%,见到减速者13.0%,脐动脉S/D>3者3.0%,羊水混浊者11.0%,新生儿Apgar≤7分者4.0%,FGR 5.0%。两组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异常可导致脐动脉血S/D值和胎心监护异常,对新生儿Apgar评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新生儿窒息情况,2005年9月我院开始对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连续胎心电子监控,通过监护结果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结果观察组1464人中胎儿窘迫148例,占10.11%,新生儿轻度窒息27例,占胎儿窘迫数的18.24%,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占胎儿窘迫数的2.0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9例,占39.86%。对照组1290人中胎儿窘迫92例,占7.13%,新生儿轻度窒息35例,占胎儿窘迫的38.04%,重度窒息9例,占胎儿窘迫的9.7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3例,占57.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胎心电子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连续监测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8年诊治的孕产妇368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胎心监护,观察组188例采用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娩期胎儿窘迫的诊治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2200例产妇在分娩期经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FHR-uc,结合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产后立即采脐动脉血做pH测定,进行诊断和处理。结果:通过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123例,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97.02%,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45.76%。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正常图型,Apgar评分高低与产程长短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二产程中,正常图形与可疑图形、异常图形与产程长短和分娩方式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结合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可确切诊断胎儿窘迫,及时缩短第二产程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胎儿中心电子监护系统在产时连续胎心监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保健院分娩的孕周≥37周的5 660例孕妇(监测组)利用中心电子监护系统进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同时选择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在保健院分娩的孕周≥37周,未行中心电子监护系统产时连续胎心监护的4 210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结果 监测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升高为244(4.31%),差异有显著性(χ2= 5.653,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轻度窒息96(1.70%), χ2=16.142,重度窒息24(0.42%), χ2=18.91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的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中心电子监护系统进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在围产期新生儿窘迫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高危妊娠孕产妇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S/D值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单纯使用脐动脉血流S/D或胎心监护者(P﹤0.0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在围产期新生儿窘迫中的预测价值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秀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45-1846
目的:观察与探讨胎心监护对第2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998例正常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用多普勒听诊的992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及分娩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窘迫率24·9%,脐带绕颈率32·4%,新生儿窒息率2·8%、新生儿死亡率为0,会阴侧切率33·0%,胎吸术产钳术率16·8%,剖腹产率8·0%;对照组分别为18·7%、28·2%、5·8%、0·3%、16%、9·5%、7·4%。统计学处理除新生儿死亡、剖腹产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23例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及胎心监护等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和胎心监护的相关性。方法:2000年7月~2005年6月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123例,对其羊水性状、胎心监护等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有关。新生儿重度窒息组Ⅲ度羊水污染比例高,且与羊水污染的程度有关;羊水污染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者(P<0.01);羊水污染的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组(P<0.05);Ⅲ度羊水污染者胎心监护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度羊水污染者(P<0.01)。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窒息的阳性预测率为34.96%,Ⅱ、Ⅲ度羊水污染的胎盘送病检诊断为急性绒毛膜炎或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8.97%。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与宫内感染相关。出现Ⅲ度羊水污染应立即结束分娩,出现Ⅰ、Ⅱ度羊水污染时必须在胎心监护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一旦出现异常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儿娩出的时间与阿氏评分的关系。方法 :应用母胎监护仪、血 p H值监护 ,测出宫缩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 ,与胎儿血 p H值做比较 ,结合新生儿阿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胎心率类型、持续时间与脐动脉血 p H值密切相关 ,以脐动脉 p H值为标准 ,5 2例无减速和早期减速在第二产程超过 2 h,p H≥ 7.2 1。新生儿阿氏评分法评 7~ 10分。在晚期减速或心动过缓持续时间在 30 min以上 ,p H≤ 7.2 0 ,新生儿评分在 6~ 8分之间 ,最低评分可达 4~ 7分。新生儿从轻度窒息到重度窒息不等。结论 :胎儿娩出的时间与阿氏评分密切相关 ,临床应依据胎心率图和胎儿血 p H值来分析判断胎儿缺氧的程度 ,让胎儿娩出在胎儿代谢性酸中毒发生之前 ,才能避免胎儿缺血缺氧 ,达到优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