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戴红  邹小娟 《中医教育》2011,30(1):81-82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反映了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脉诊在中医诊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反映了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的变化是人体生理病理的灵敏信息,在临床诊  相似文献   

3.
郁闷不舒状态脉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闷不舒状态是一种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脉象中蕴含的信息能够真实客观的从机体的形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评判.本文以郁闷不舒状态为靶点,根据脉象的变化对四则病案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脉诊作为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有其独特的诊断原理。"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眩晕病因病机复杂,笔者以"系统辨证脉学"理论为依据,根据脉象的变化分析眩晕的辨证分型及典型病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脉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心电图是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两者在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服务。1脉象形成的机制1.1中医脉象形成的机制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脉象  相似文献   

6.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34-1435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观念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人体的脉象蕴含着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对脉象特征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归纳出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患者的体质、个性和不良的心理状态等,有助于疾病诊断、判断转归和预后,且脉诊简便易行,因此,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略举3则以脉测证的病案试述之。  相似文献   

7.
脉象是判断机体健康状况的依据之一,医学之要,贵于切脉。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具有望、闻、问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每种脉象都有导致其形成的心理因素,将脉诊作为探释心理活动及思维状态的首选,必将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搏的搏动能够反映出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变化。“系统辨证脉法”是山东省中医院齐向华教授融合古今脉法的研究成果而开创的新的脉法体系,此脉法通过对脉象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分析,可以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体的体质、个性和心理状态做出综合性的判断[1]。笔者运用此脉法指导临床诊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4则案例撷取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脉辨治郁闷不舒状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晶 《光明中医》2012,27(3):551-552
郁闷不舒状态是一种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根据脉象的变化辨析三则郁闷不舒状态的病案,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孟英医案》妊娠篇、胎前篇、调经篇、产后篇等案例充分体现王孟英在妇科病诊疗的鲜明特点:凸显脉理,强调辨证;重视滋阴,慎用苦寒;强调气机,少用香燥;百病皆痰,妙法通经;不拘古理,酌选补益。通过系统学习《王孟英医案》,归纳总结其诊疗妇科病的经验,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妇科病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ian Zhe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gained by the four main diagnostic TCM procedures: observation, listening, questioning, and pulse analysis, and it is used to guide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either by acupuncture and/or TCM herbal formulae, that is, Fufang.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stratific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with certain disease, identified by orthodox medical diagnosis, which could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acy of the selected intervention. In modern TCM research it is possible to integrat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orthodox medical diagnosis leading to new scientific findings in overall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is review, the focus is to screen published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modern TCM research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TCM herbal formulary for drug discovery.  相似文献   

13.
尿频是泌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逼尿肌无力等,有时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王琦教授主张"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形成了主病主方的学术思想,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以及有关认识多元辨病,考虑现代医学理化诊断对中医临床的参考意义,指导临床思维且延伸中医临床思路,佐以对症治疗,以加强选方用药的针对性,对尿频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主要介绍王琦教授治疗尿频的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以明证。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所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及生活质量,运用中医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可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差异,将“治身”与“治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肺的换气功能,提高生理功能的协调及免疫抗病能力。目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多停留在参考古籍层面,理论研究和创新不足,缺乏诊疗规范,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今后,需打破固有思维限制,不断从更深层次进行创新性、创造性研究,建立中医心理疗法的诊疗规范,制定针对特定疾病的评价量表,治疗流程标准化,同时将“不治已病治未病”作为中医心理疗法的基本出发点,对COPD患者早期进行干预,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俊程 《山西中医》2009,25(10):1-3
脉诊是中医四诊方法之一,临床学习应用有一定难度。清代著名中医学家陈修园对脉诊的阐述深入浅出,他继承《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诊理论,结合临床经验,主张以《内经》理论为主,具体分析王叔和、李时珍、张景岳等医家论述,创立八纲脉法,对脉诊理论的整理做到提纲挈领,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16.
真实世界临床诊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医学中名老中医效验案例对日常诊疗行为的指导和诊疗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临床实际中医病历数据,提出基于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效验案例,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用来辅助经验不足的临床医师做出临床决策,以提高临床疗效。该系统从中医临床数据仓库中筛选加工形成中医学临床效验案例库,基于案例推理和相似性计算实现类似案例的检索和展示。特别是针对不同案例的个体性特点,实现了基于症-诊断-药相关分析的灵活的案例修正方案,以满足临床诊疗过程中个体化诊疗决策的需求。最后,通过示范性临床实例应用,对系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征,并初步确定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 000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经过,以及中医望、闻、问、切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组意见进行一定探讨。结果:①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符合冠心病临界病变临床实际的基础中医证型主要有6类:血瘀证、痰浊证、寒凝心脉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心阳不振证;②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了各个基础证型的主证和次证;③由于各个证型存在重复内容或可统一组合的证型,结合专家组意见,将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型总结为5类,即痰浊瘀阻证(368例,占比36. 80%),寒凝心脉证(156例,占比15. 60%),气虚血瘀证(315例,占比31. 50%),心肾阴虚证(91例,占比9. 10%),心阳不振证(70例,占比7. 00%),其主证和次证参考6类基础证型的因子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可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做铺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针刺运用的脉法丰富多样,未涉及临床实践内容的文献占近1/3;针刺治疗配合诊脉有理论依据并具有临床意义,目前现代针刺治疗中诊脉不受重视是事实,《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目前中医传承中被忽视的珍贵内容,亟需继续传承发展,利用现代科研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期望可促进脉诊的中医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脉诊的数字化量化研究并不能完全诠释中医脉象的形成机制。脉象是对全身生理、病理现象的局部反应,因此采用多物理量和多方法学对脉象进行研究,并诠释其形成机理,对于中医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体外血液的流动变形性来推测体内生理、病理变化从而探讨脉象形成的实质,为中医脉诊数字化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为中医脉诊及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结与融合搭建桥梁,进而实现中医诊断的现代化,并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20.
面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通过观察面部的变化可探知人体气血的盛衰和五脏六腑的虚实变化。长期以来,面诊主要依靠中医医师的个人经验进行,缺乏客观化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因此面诊的客观化和量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中医学研究的紧密结合,计算机辅助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中医面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计算机识别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并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