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羌活胜湿汤加味及牵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味内服及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药包热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的变化及疗效差别。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活胜湿汤加味及牵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和方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颈椎牵引下作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均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测评,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cGill简化量表检测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用颈椎牵引、推拿、针灸、理疗、功能锻炼治疗,试验组加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6.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积分差值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整脊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VAS及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牵引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不同角度牵引下进行旋转加间歇式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旋转、角度、间歇式牵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中立位牵引治疗).使用日本田中靖久的评定法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疼痛积分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疼痛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角度、间歇式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垂直牵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颈椎牵引、推拿、拔罐及针刺等中医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情况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结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运用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予独活寄生汤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91.2%,对照组愈显率为7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在减轻疼痛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正脊通督疗法即正脊通督手法推拿配合督灸及服用葛桂通痹胶囊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牵引疗法配合服用根痛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第10 d 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双氯芬酸钠+甲钴胺片),治疗组予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小针刀疗法+推拿手法+血府逐瘀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疼痛VAS评分、特异性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4%、73.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头顶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比较,头顶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复发率为13.64%,对照组复发率为35.2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颈肩疼痛,且起效较快、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星期均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颈痛(NPQ)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针刺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1.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对照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结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4.
黎文杰  赵旭敬  梁斌清 《河北中医》2013,(11):1663-1664,1668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51例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黄芪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牵引和戴芬口服;治疗组50例,牵引和葛根黄芪汤加减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黄芪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配合艾灸与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行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疏血通2ml和腺苷钴胺1mg的混合液配合温和灸,比较治疗一疗程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PRS疼痛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2项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4.19%.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采用葛根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对照组36例口服采用塞来昔布,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能缓解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总体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林伟斌  江伟  黄勇  瞿梅增 《新中医》2014,46(10):102-104
目的:探讨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应用自拟舒筋通络、活血除痹中药方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颈舒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社会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积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8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颈背肩肢疼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以及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方面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