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鹏  吴璠  韩琳  徐军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7(3):178-178,186
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自产生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细胞内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位、形态发生以及抗原特异性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抗原进行形态学研究的较为理想的方法.通过不断改进,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能更好地对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标记研究.本方法采用低温聚合、包埋后染色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可很好地标记细胞中各部分抗原,且其阳性结果可靠,重复性高,因而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2.
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影像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发金  谢鹏  罗天友 《重庆医学》2005,34(5):775-777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1,2].因此,分子影像学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经典的影像诊断(CT、MRI等)主要显示的是一些分子改变的终效应,具有解剖学改变的疾病;而分子影像学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在尚无解剖改变的疾病前检出异常,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为分子水平疾病的治疗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2].  相似文献   

3.
分子药理学以分子为基本功能单位,运用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理论,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去阐明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分子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受体、酶、离子通道以及免疫分子等方面.分子靶向制剂在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病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就分子药理学在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以及免疫分子方面取得的进展,结合针对各靶标的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以及一些分子水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学检测技术融合到传统肝癌辨证中,使更具可重复性、可检验性,提高了辨证的准确率。结论:这些指标对于指导原发性肝癌的辨证论治、临床用药以及预后分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学的研究和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医学研究与化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体生理、心理、病理规律,寻求防病、治病的最佳途径,是未来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医学的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培养高素质、跨时代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免疫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涉及抗感染免疫、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等诸多范畴.该学科近二十年来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生物化学相互渗透,发展迅猛.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以及免疫生物学等新的分支学科的形成,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新进展。方法 查阅近 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 ,已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理。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有力推动了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不明,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更着重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如细胞因子等.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技术的提高,有关白细胞介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气虚证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气虚的临床症状为:呼吸短促,气短,语言低微,自汗畏风,易感冒,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肺气虚证中涉及免疫功能分子水平紊乱,这是肺气虚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现将与肺气虚证免疫功能有关的分子学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势组织力量,开拓进取,对于加速医院现代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追踪高科技、发展技术优势: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一方面向宏观发展,从个体研究发展到研究人群、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产生了社会医学、环境保护等学科;另一方面向微观发展,从研究人体器官、细胞到进入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而中医舌脉诊又是中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舌脉诊客观化的测量数据在中医疗效评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客观化数据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加大了中西医之间疗效评价的距离,并阻碍了中医的发展道路。因此,开展中医疗效评价的舌脉诊数据测量研究是有必要的,也是中医当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中主要以中药提取物或单体进行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工作。这些药物主要有补气药、清热解毒药等,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标本在中药基础教学中呈现逐级普及化趋势,陈旧、局限、管理效率低下是中药标本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未来中药标本管理的发展方向[1],中药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利用数据库技术中的WEB技术来解决中药标本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构建一个学习研究交流中药标本信息的平台,本文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目的,数据库技术在处理中药标本中存在的优势,系统的功能与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说明构建中药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发明的技术是一个庞大系列,不仅是技术形态,更本质的是技术原理,技术原理是中医科学原理的技术化。着重探究了中医发明的五组基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主要发明点,包括以藏象规律为基础以辨证为目标的"四诊"技术,以治本为核心斡旋人的生命运动的防治技术,把自然药物中医化的中药技术,把药性和药效复杂化的方剂技术,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式非药疗法。认为中医技术迥异于西医技术的关键,在于不同的技术原理,它由两种不同的医学原理转化而来。中医技术要复兴,必须从战略上突破,关键要抓技术原理及其发明点。中医的技术原理代表着医疗技术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其复兴和创新将引起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乳腺疾病普查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被在早期发现,如何治疗和逆转乳腺良性癌前病变便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中药对于乳腺癌前病变具有多靶点逆转作用,其机制包括调节雌激素水平、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及核酸代谢、诱导细胞凋亡等。但是,这些研究均未涉及调节雌激素水平的相关分子机制方面,这和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理念有较大差异性,并且缺乏分子机制之间的蛋白质联系基础的说明,目前尚未有能广泛应用于该病治疗的中药制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物质在不同尺度的聚集状态是决定其性质的关键因素。结构中药学是以中药中天然存在的或经加工形成的聚集态为对象, 研究其组成结构特征、形成机制、体内命运及其功能关联性的中药学新兴交叉领域。相较于中药传统的分子层次研究, 结构中药学的研究对象具有跨尺度、异质性、多效应的特点, 是从介观视角和空间维度对中药药效物质和起效机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中药外用是中医传承千年的用药特色, 但其科学内涵缺乏深入的阐释。笔者以外用中药为例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并提出基于结构中药学思维的研究路径, 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亟需解决三个问题:①溯本探源,统一和规范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这是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根本前提,舍此,任何层次上的现代研究都将成为无本之木,都是毫无意义的。②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中医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局限。要弄清中医理论中哪些是对实象的客观记录,哪些是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概括,哪些属于思辨结果抑或臆说,并以此指导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③直面现实,正确理解和对待中西医结合。要纠正中西医结合研究向西医学一边倒的局面,改变用西医学理论验证中医理论、甚或以西医理论来代替中医理论的研究思路,增强中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中的主体意识,否则中医理论乃至整个中医学将面临主体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文章总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情况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q-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MAO Ze-dong''s view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cientific view on TCM, the development view on TCM and the future view on TCM. The core of MAO Ze-dong''s view on TCM lies in its scientific nature. The basic content of MAO Ze-dong''s development view on TCM includes unity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M), advocating the multi-angle development of TCM from the height of Chinese national dignity, independence and self-confidence. MAO Ze-dong''s future view on TCM is targeted at WM learning from TCM, integrating TCM and WM and establishing new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MAO Ze-dong''s view on TCM is to start from reforming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before establishing new Chinese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