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扰素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可与干扰素基因中顺式元件结合,调控干扰素激活基因(ISG)的表达,因此,干扰素调节因子在机体抗病毒感染,调控细胞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其结构,功能及其有关研究进展作了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与病毒感染时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IRF-3组成性表达在多种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诱导IRF-3 C末端磷酸化,使IRF-3形成二聚体并移位至细胞核,并与其他转录因子如CBP/p300结合诱导IFN-α/β和IFN刺激基因的表达,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IRF-3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干扰索调节因子3(IRF-3)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与病毒感染时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IRF-3组成性表达在多种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诱导IRF-3 C末端磷酸化,使IRF-3形成二聚体并移位至细胞核,并与其他转录因子如CBP/p300结合诱导IFN-α/β和IFN刺激基因的表达,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IRF-3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霍乱弧菌毒力表达toxR调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乱致病主要依靠毒素和定居因子作用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大量肠液分泌,导致腹泻,而这些毒素和定居因子编码基因都受到toxRregulon调控系统的调节。toxRregulon系统是霍乱弧菌主要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系统,主要是由toxR、toxS、toxT3个基因组成1个联级调控系统(Cascaderegulation)来对霍乱弧菌的毒素和定居因子的表达进行调控[1]。一般认为toxR与toxS相互作用,直接参与主要外膜蛋白ompU基因和ctxAB基因的调控,或通过激活toxT基因的表达,再由toxT对tcp、…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是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1-2〕。IFITM1是一个细胞生长和肿瘤生长的重要的负调控因子,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3〕,但目前尚不清楚该基因对子宫颈癌的影响。为了解IFITM1基因对子宫颈癌的作用,为子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免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的启动以及生殖功能的维持主要受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的调控。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脉冲式分泌GnRH是青春期启动的标志。Kiss1基因编码的kisspeptin是GnRH神经元重要的上游调控元件,是生殖轴成熟的重要调节因子。下丘脑中影响和调控kisspeptin的因子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将对脂肪因子(脂联素、瘦素)、氨基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神经肽(神经激肽B、强啡肽)如何调控kisspeptin进而影响青春期启动以及生殖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甾体激素核受体与辅助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协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甾体激素受体作为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大类别,决非单独与DNA靶序列上的应答元件作用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而是在一系列辅助调节因子参与下,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靶基因的协同调控。而且各种辅助调节因子又受各种不同信号途径的调节,形成了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叉调节。在辅助调节因子的参与下,激素-受体-靶基因调控方式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间通过交叉调节,形成建立在不同时空上的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发现,卵母细胞来源的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卵泡生长发育和卵巢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两者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调节卵巢局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其功能,调控优势卵泡的形成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GDF-9和BMP-15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调节机制亦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着重就其基因、蛋白特点、信号转导及其调节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甾体激素受体作为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大类别,决非单独与DNA靶序列上的应答元件作用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而是在一系列辅助调节因子参与下,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靶基因的协同调控.而且各种辅助调节因子又受各种不同信号途径的调节,形成了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叉调节.在辅助调节因子的参与下,激素-受体-靶基因调控方式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间通过交叉调节,形成建立在不同时空上的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甾体激素受体作为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大类别,决非单独与DNA靶序列上的应答元件作用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而是在一系列辅助调节因子参与下,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靶基因的协同调控。而且各种辅助调节因子又受各种不同信号途径的调节,形成了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叉调节。在辅助调节因子的参与下,激素-受体-靶基因调控方式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间通过交叉调节,形成建立在不同时空上的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研究发现,卵母细胞来源的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卵泡生长发育和卵巢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两者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调节卵巢局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其功能,调控优势卵泡的形成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GDF-9和BMP-15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调节机制亦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着重就其基因、蛋白特点、信号转导及其调节机制作简要.  相似文献   

12.
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的超强适应能力是其具有毒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结核分枝杆菌(MTB)能够适应宿主细胞内各种复杂的压力环境,这和σ因子介导下特定调节子的表达密不可分的。σ因子对于MTB的生存至关重要,尤其在压力环境下σ因子彼此之间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基因的表达,以保证其更好的生存。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σ因子的调控作用、功能及其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类多向性核转录调节蛋白,具有与某些启动子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从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参与多种炎性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在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en和  相似文献   

14.
促炎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和调节炎性反应作用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有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炎症性肠病病人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并且能引起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改变.现就促炎细胞因子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调控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氧诱导因子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诱导因子-1是低氧诱导因子家族中最先被发现的蛋白因子,组织低氧时,低氧诱导因子-1表达显著增加,它是缺氧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低氧反应性基因的转录有调控作用,并参与低氧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该文叙述了低氧诱导因子-1的结构及其基因定位和靶基因,介绍了低氧诱导因子-1的活性调节,如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一氧化氮合酶等靶基因的转录,成为低氧应答时稳定细胞内环境的调节中心.  相似文献   

16.
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tAR基因在转录水平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StAR的表达及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缺氧诱导因子1是一种缺氧反应基因的中介因子,功能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来维持体内的氧平衡.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参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低氧反应,其调节基因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就缺氧诱导因子1的调节基因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通过调控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某院儿科收治的98例IM患儿,使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干扰素组(n=49)和更昔洛韦组(n=49).干扰素组采...  相似文献   

19.
同源框基因(Homeobox gene,Hox gene)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编码对尿殖管、外生殖管分化发育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转录因子.该轴打开的时间及模式可决定副中肾管的发育过程,而激素是Hox基因正常的表达调控者.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可直接与Hox基因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结合位点结合而调控Hox基因的表达;此外,孕激素还对内膜腺上皮Hox基因通过间质细胞介导起负调控作用;雄激素可通过雄激素受体介导机制调节Hox基因的表达;维生素D则通过与受体蛋白结合DNA结合蛋白在蛋白基因水平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形成的二聚体,其功能是体内氧平衡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与靶基因特定序列DNA结合而调控其转录。新近研究发现HIF-1参与了与子痫前期相关的低氧反应基因表达的调节,在子痫前期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HIF-1及其相关因子在子痫前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期望为子痫前期疾病的治疗寻找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