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彩超检查分析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水平对血流参数的影响,探讨脑卒中预防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将19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按彩超检查前测量的SBP(SBP)和舒张压(DBP)具体水平分别分为SBP 3个组和DBP 3个组.用彩超测量其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各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内径(D).结果:血压水平主要影响狭窄侧颈动脉血流,同时也影响非狭窄侧颈动脉和对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内径.SBP和DBP分别增高>120 mmHg 及80 mmHg血流速度最慢,血管内径最宽;SBP降至100~120 mmHg,DBP保持60~80 mmHg时血管内径最细,速度最快.结论:严格控制SBP和DBP水平有益于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 SBP 100~120 mmHg,DBP 60~80 mmHg可能是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较理想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 6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及以上病变组22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并比较3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于各组间均有差异,冠状动脉双支及以上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及动脉正常组比较,腹主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速度(EDV)增高,血流量(Volflo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冠脉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的PSV、PI、RI、EDV增高,Volflo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腹主动脉血流PSV、PI、RI、EDV、Volflow有相关性.结论 通过观察腹主动脉PSV、PI、RI、EDV、Volflow可以间接推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下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心内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另选取100例血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1(VA1)、基底动脉(BA);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2(VA2),分别测定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降低,PI、RI增加,且随血压级别的增加PSV、EDV逐渐降低,PI、RI逐斩增加;高血压患者椎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降低,PI、RI增加,且随血压级别的增加PSV、EDV逐渐降低,PI、RI逐斩增加。高血压患者SOD、NO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随着血压级别的增加,SOD、NO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结论:TCD、CDFI联合检查,可对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对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基础治疗,予以观察组基础治疗+左旋氨氯地平+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扩张压(DB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90-92,103
目的综合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冶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方法,78例)与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方法,78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等)。结果 (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3%(71/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70/78),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DBP、SBP水平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者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晚孕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高危晚孕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产前检查的正常晚孕期孕妇86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2组孕妇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对照组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EDV、PSV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P<0.05),PI、RI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下降(P<0.05)。观察组胎儿脐动脉RI、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D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胎儿脐动脉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定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能够有效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张东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85-318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舞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脑部双侧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大,阻力指数(RI)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可有效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连用4周;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连用4周.每周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各1次,观察期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尿酸(U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SBP、DBP治疗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总动脉(CCA)斑块的生长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电力医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7 763例受检者,按检查结果分为CCA有斑块与无斑块组、IMT增厚与正常组,对比各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比值(PSV/EDV)。结果:颈总动脉斑块形成以及IMT增厚均以双侧受累最常见,单侧表现为左侧多于右侧。相对于CCA无斑块组和IMT正常组,CCA有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的PSV、EDV显著降低而PI、RI及PSV/EDV显著增高;同时单侧斑块形成或单侧IMT增厚组的PSV、EDV显著高于双侧斑块形成或双侧IMT增厚组,而PI、RI及PSV/EDV均显著低于双侧斑块形成或IMT增厚组,均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生长与IMT增厚均以双侧受累最为常见,且双侧颈动脉均有斑块形成和IMT增厚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血压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的影响,分析坎地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组98例,正常组90例,超声多普勒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肾动脉阻力指数(RI),生化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高血压组治疗12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数值,比较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高血压组PSV、EDV明显低于正常组,RI、mAlb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治疗后,PSV、EDV明显升高,RI、mAlb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反映高血压对肾脏的早期影响,坎地沙坦具有改善肾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并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研究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Communis Carotis Artery,CCA)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s Artery,I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脉压(PP),左室重量指数(LVMI),血管的阻力指数(RI),切率(SR)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高血压患者68例,CDFI检查每例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收缩期血流最大峰值流速(PSV)及RI,测算血管的SR和斑块指数,用自身PP,LVMI与RI,SR作相关线性分析,并与28例同期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的LVMI增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增宽,IMT增厚,斑块的发生率,斑块指数,RI增高,SR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PP,LVMI,RI,SR呈线性相关。结论:劲动脉作为观察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损伤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颈部和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选择HCM患者40例和正常体检者25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心脏、颈部和颅脑血管超声参数,心脏指标包括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maximal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MLV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s,LVOT-PG)、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二尖瓣口和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峰和e′),颈部和颅脑血管超声参数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ertebral artery-intracranial,VA-IC)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end-diastolic velocity,EDV)、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average end-diastolic velocity,MDV)、搏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s,VTI)、收缩期和舒张期流速比(S/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ean)。 结果HCM组MLVWT、LVOT-PG、LAD、E/e′比值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CCA的EDV、MDV和VTI均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ICA的PSV、EDV、MDV均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ICA的EDV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VA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VA的EDV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MCA的RI和Mean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PCA和左侧ACA的VTI的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VA-IC的PSV、PI、RI和S/D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HCM除心脏功能改变之外,患者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也会出现异常。HCM患者应常规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对全面临床评估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ACEI组)、替米沙坦(ARB组)和氨氯地平(CCB组)治疗,在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baPWV)。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SBP、DBP、PP、HR、baPWV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HR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组baPWV变化(△baPWV)比较,ARB组>CCB组>ACEI组,3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其中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马来酸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和组间平行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6 5例 ,分别口服马来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 6周。 结果 :6周末 ,两组患者坐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治疗组收缩压 /舒张压下降幅度为 2 3.0 2 / 14 .82mmHg ,对照组为 2 3.89/ 16 .79mmHg(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达标率分别为 70 .77%vs 78.6 9%、81.5 4 %vs86 .89%、6 3.0 8%vs78.6 9%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2 .31%和 13.11% (P >0 .0 5 ) ,主要表现为程度较轻的头痛、头晕、面部潮红等。对 2 0例马来酸氨氯地平组患者做动态血压资料分析发现 ,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 /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 73%和 6 8%。 结论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 ,价格便宜 ,也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压药 ,能平稳控制 2 4h血压  相似文献   

15.
谢莉萍  钟文渊  赵雅琴 《西部医学》2012,24(7):1306-130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有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氧氯地平5mg,于7:00-8:00时服用,坎地沙坦酯4mg,于20:00-21:00时服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氨氟地平5mg,早晨口服,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峰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收缩压(SBP)13.20士1.09mmHg,舒张压(DBP)14.36±1.33mmHg;SBP9.97士1.67mmHg,DBP11.63士1.23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16.
胡悒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59-126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合用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将华师社区门诊单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56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d),对照组(n=28)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4周。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OBP)、脉压的变化。结果①两组SBP均明显下降(P〈0.01),2周后对照组SBP下降幅度略高于治疗组(P〈0.05),但4周后两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②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PP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SMN—SR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有利于老年ISH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老年ISH患者加用硝酸酯类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伴有头晕、头痛的正常高值血压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伴有头晕、头痛症状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非药物治疗加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4%,治疗组为85.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1).[讨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治疗伴有头晕、头痛症状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腹膜透析患者血压及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 155例高血压肾病或肾性高血压腹膜透析患者经过2周安慰剂导入期筛选出13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口服;对照组60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贝那普利口服,治疗12周后随访血压12周,每2周随访1次,观察2组24h动态血压(ABP)的平均SBP(MSBP)、平均DBP(MDBP),白昼SBP、DBP,夜间SBP、DBP和MBPS阳性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MSBP、M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2组治疗后白昼和夜间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降低幅度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MBPS阳性率为43.0%,治疗组为2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可降低高血压肾病或肾性高血压腹膜透析患者的SBP、DBP和MBPS。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5-4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行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压变化、肾功能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两组治疗前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和DBP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和DBP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F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药物治疗安全性高。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肾功能,药物安全性高,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苑莉莉 《现代医学》2012,40(1):35-38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替米沙坦(40 mg·d-1)/氨氯地平(2.5 mg·d-1)联合用药组和氨氯地平(5 mg·d-1)单药组.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再给予氨氯地平2.5 mg单药治疗4周.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9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平均收缩压(SeSBP)≥140 mmHg的238例患者进入对照研究,联合用药组为113例,单药组为125例.治疗8周末两组诊室SeDBP≥90 mmHg和(或)SeSBP≥140 mmHg的患者用药剂量加倍,患者SeDBP<90 mmHg和SeSBP<140 mmHg按原剂量服用,两组均治疗16周,以总有效率和血压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16周末联合用药组SeDBP下降值为(10.7±5.8) mmHg,SeSBP下降值为(14.3±12.1) mmHg,达目标血压占64.7%,总有效率为86.5%;单药组SeDBP下降值为(7.3±5.9) mmHg,SeSBP下降值为(8.3±12.1) mmHg,达目标血压占35.5%,总有效率为56.1%.结论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