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7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B组36例患者接受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死亡率、植物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脑干周围池改善情况、病死情况及治疗后4周及6个月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血肿、大面积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31例(53%),中残10例(17%),重残5例(9%),植物生存状态1例(2%),死亡11例(19%)。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大面积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5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着30例,采用单侧幕上去大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法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幕上去大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小脑幕切开法减压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两组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结果:随访两年,对照组有13例死亡,死亡率43.33%,获得预后良好6例,预后良好率20.00%;治疗组有4例死亡,死亡率16.00%,获得预后良好19例,预后良好率76.00%;两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及早采用去大骨瓣及小脑幕切开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的疗效。方法:在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大骨瓣减压术以及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能够起到有效降低脑压、减轻脑干继发性损害、复位海马回以及松解疝环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2例重型脑挫裂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跟踪3个月~1 a,按GOS评分法,良好25例(40%),中残10例(16%),重残8例(13%),植物生存6例(10%),死亡11例(21%)。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显露良好,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减压充分,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降低重型脑损伤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创伤性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术+天幕切开术),均随访1年,使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12例,占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P<0.05),观察组死亡3例,占11.5%,低于对照组的26.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脑疝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重度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脑重度损伤患者46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本组46例颅脑重度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23例,其中死亡3例(13.04%),重残/植物人6例(26.09%)、中残/良好14例(60.87%)。常规骨瓣组23例,其中死亡6例(26.09%),重残/植物状态10例(43.48%),中残/良好7例(30.43%)。两组患者病死率、中残/良好率、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显露充分,能充分减压并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能有效地保护脑功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结果:2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DCI者34倒,占本组患者的14.29%(34/238)。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CS、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糖尿病等。34例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后果比较严重。伴颅内血肿、脑水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GCS评分较低的DCI患者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早诊断,正确合理治疗,可以减轻DCI发生的脑损伤,减少致残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外伤性脑肿胀患者的病死率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在本组中,恢复生活自理38例,占48.72%,中度残疾20例,占25.64%,重度残疾13例,占16.67%,植物生存4例,占5.13%,死亡3例,占3.85%。结论:外伤性脑肿胀危险性高,主要的确诊手段是及时进行CT检查,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早期手术和减低颅内压,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的时机选择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去骨瓣减压62例(早期组),晚期去骨瓣减压29例(晚期组)。结果 6个月后早期组患者GOS结果分级分别为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7例,Ⅳ期24例,Ⅴ期18例;晚期组分别为6,2,15,5和3例。2组患者GOS结果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开颅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缓解高颅压,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康复率提供前提条件;而晚期去骨瓣减压由于患者继发性脑损害重,导致患者的伤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应根据患者病情尽早行Ⅰ期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9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直接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及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伤后3个月时按GOS评分标准评估预后,治疗组有效66例占74%,无效23例占26%;有效者觉醒时间为(15.76±3.67)d。对照组有效45例占54%,无效39例占46%;有效者觉醒时间为(21.37±4.35)d。2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减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颅内血肿进展性增多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何尽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7-2013-07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96例,住院时首次CT扫描未见颅内血肿23例,颅内已形成血肿173例,血肿量为12~32mL,观察1.5~72h内病情变化,再次复查cT见颅内出现血肿和原有血肿不同程度增多,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患者出院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订预后,其中恢复良好124例,中残40例,重残1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结论因外伤性致颅内血肿的患者住院后,颅内血肿短时间有继续增多的可能,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患者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外科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因及早期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60岁以上早期应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22例开颅手术患者中,Hunt-Hess 1-3级17例,l6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Hunt-Hess 4-5级5例,3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45例栓塞治疗患者中,Hunt-Hess 1-3级33例,31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Hunt-Hess 4-5级12例,9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Hunt-Hess 1-3级患者,预后良好,应早期积极行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开颅手术与栓塞治疗在GOS无统计学差异,但栓塞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少,在治疗老年患者中应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附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GOS),良好25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0例;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COS),良好9例,中残14例,重残15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3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中良好、中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植物状态、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差、极差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预后良好,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肺挫伤及撕裂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CR及CT检查资料较完整的70例胸背部创伤病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正位或正/斜位拍片及CT检查.CT扫描采用日立Pronto螺旋CT机,以层厚10mm自肺尖至肺底进行螺旋扫描,必要时局部加3-5mm薄层扫描.结果:本组70例胸部外伤病例中,39例有肺实质损伤,其中肺挫伤32例,肺内血肿7例,肺血气囊肿和/或气囊肿5例.结论:肺挫伤影像表现与肺炎相似,一般2-3天可吸收,吸收慢者一至二周可完全吸收;肺血肿或肺血气囊肿影像表现与肿瘤、结核球及肺脓肿、先天性肺囊肿相似,吸收最快者20天,最慢者5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宜手术方式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立体定向引流术患者96例.结果:存活80 例,死亡16 例.随访6 月,预后良好28例,预后不良 4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压,但不必强行清除全部血肿.结合临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应有利于有效降低颅内压,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30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GCS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差异。结果:患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1.56±4.20)%,术后3个月GOS分级为: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1例。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GCS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