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博炜  高斌  楼能 《浙江医学》2022,44(1):64-67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在麻醉清醒...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并未终止,各种保护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呼吸、循环系统等并发症[1].全麻术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唤醒,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苏醒期间加强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18例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丽红 《华夏医学》2006,19(4):810-811
鼾症手术患者术前大多有气道狭窄,通气障碍,并呼吸循环异常,因此强调对这类患者除按全麻苏醒期一般护理外,重要的是气道管理,加强麻醉苏醒期呼吸系统的监测,提高拔管安全,保证有效的气道回路,防止呼吸道并发症,使鼾症手术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鼾症(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由于咽腔狭小,引起多种并发症,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容易发生气道梗阻,因此呼吸系统的监测、气道的管理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立新 《中外医疗》2011,30(15):74-74,76
目的探讨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65例择期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对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后苏醒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彻底,肺部并发症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利于胸科手术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黄红芳  江恬 《重庆医学》2011,40(17):1749-1750
目的 观察追加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手术的中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关胸前静脉注射0.10、0.15及0.20 μg/kg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各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  相似文献   

6.
董志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0-43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曾晓燕 《当代医学》2014,(16):90-91
目的分析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A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B组患者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较短,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麻醉,术后清醒快,但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多,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顾淑美 《当代医学》2009,15(27):116-116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间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168例手术病人进行观察护理。结果16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得到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并发症也及时给予准确处理,从而都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加强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对降低病人麻醉后的并发症和及时发现术后的并发症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可以使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气管导管比较耐受.方法 把20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中等大小手术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的同时于手术开始后半小时和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毫克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气管导管的耐受程度良好,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中等大小手术中给予氟比洛芬酯,其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可以使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气管插管比较耐受,有利于麻醉医师对患者呼吸,意识的观察,正确地把握拔管时机,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抵抗气管导管刺激气管和咽喉的方法,适合临床麻醉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灵  贾桂芳 《吉林医学》2010,31(15):2161-216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72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6)和对照组(B组n=36)。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手术麻醉技术,但是,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症状发生率,进而会对其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常见的全麻后苏醒期并发症症状包括苏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术后寒战、苏醒期躁动、低血压、高血压等。本文就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56例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湘 《中外医疗》2011,30(5):25-26
目的通过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28)和对照组(B组n=28)。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药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60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进行复苏监护和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60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5例发生呼吸抑制,10例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22例高血压,3例低血压,38例低体温,16例躁动,28例寒战,22例苏醒延迟,600例患者均安全渡过苏醒期.结论根据老年特殊的生理特点,在苏醒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见性地做好呼吸道、液体、体温、烦躁、苏醒延迟的护理等,是保障老年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患者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以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本人在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529例全麻患者苏醒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快速康复治疗模式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全年治疗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结直肠癌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治疗模式结直肠癌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4±1.4)min、拔管时间(3.6±1.2)min、达苏醒评分4分时间(5.6±1.1)min均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2.6)min、拔管时间(7.8±3.7)min、达苏醒评分4分时间(15.6±4.5)min(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7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6%(P 0.05)。结论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治疗模式能够加快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积极康复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462例颅脑手术患者在脑外复苏室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行颅脑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气管导管术毕返回脑外复苏室进行监护,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麻醉苏醒期出现了112例低氧血症,218例高血压,16例苏醒延迟,38例寒顫,108例术后躁动,5例恶心、呕吐,3例带气管导管返回病房。结论对1462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严密观察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开胸手术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手术麻醉通常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存在着全麻药物用药量大、术后苏醒期延长、术后疼痛较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即使术后应用静脉镇痛也存在镇痛效果波动性大、呼吸抑制、排痰困难等问题,均可能造成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潜在着更大危险。自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8.
剖胸手术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加硬膜上阻滞,可缓解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全麻用药量,有利于患者迅速苏醒,加之硬膜外术后镇痛,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情况,有利于病人呼吸功能的恢复.现就我院1999年期间对149例剖胸手术中的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董琼虹  蔡骅 《吉林医学》2010,(35):6612-6612
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及心理与成人不同,对麻醉的反应也有差异,加之小儿呼吸功能储备差、变化快,患儿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鲥等方面异常。因此,患儿麻醉期间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2006年2月~2007年10月共完成小儿手术156例,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兆双  王涛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46+68-46,68
目的观察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旨在为胸科手术麻醉提供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组患者肌注术前药后入室,连接监护仪,采用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诱导;术中维持七氟烷1.7%(相当1MAC)吸入、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泵注、顺式阿曲库铵2mg/20~30min静注,据手术刺激强度和生命体征调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术中据CVP输血、输液。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取得手术和麻醉成功。结论胸科手术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对强烈手术刺激应激反应小、术后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