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将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满意,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25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偏晚,病程较长,易于侵犯皮肤,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预后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有关。结论男性乳腺癌应综合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正邪变化决定发病与转归,重视通过四诊合参判定疾病顺逆,强调有胃气则生,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医预后观,具有实时、动态和整体评估的优势。中医预后观在病情复杂、治疗手段多样、治疗方案个体化的恶性肿瘤疾病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中医预后观,整合中医、西医疗效评价指标,建立规范的中西医结合预后评价体系,能更好指导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68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术前出现脑疝、优势半球梗死、梗死范围大小、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均与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呈负相关,而术前GCS评分与之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术前需要综合评估,准确把握手术指征,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溶栓前头颅CT征象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均完成头颅CT检查,影像资料由影像或脑卒中诊治医师进行分析,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差、预后好两组,分析其溶栓前头颅CT征象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有70例患者预后情况好,30例患者预后情况较差。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发病到治疗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1/3规则、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组织低密度、动脉高密度征、脑组织肿胀、大面积梗死两组患者病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低密度、动脉高密度征、大面积梗死是影响患者溶栓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组织低密度、动脉高密度征、大面积梗死是影响患者溶栓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头颅CT检查对于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1):37-38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胆管减压术术后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胃管注入茵陈蒿汤。记录患者手术术后以及茵陈蒿汤治疗一周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的数值,并记录其变化情况,同时分析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在预后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单汤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传统疗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88—2007年我科收治的甲状腺恶性淋巴瘤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2例T细胞淋巴瘤者,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死亡,伴随有B症状者预后差,死亡患者都未经放疗,放疗病例均长期生存。结论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方案相关,在甲状腺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化瘀汤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房颤发生情况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预后情况及房颤疗效优于对照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汤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的预后情况和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分析39 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发生于60 岁以上,大面积脑梗死25 例,脑梗死后第2 天至第14 天内发生出血者31 例.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经内科综合治疗预后良好30 例,出血量大经手术治疗者预后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治疗过程中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动态CT观察,可及时发现出血,更改治疗方案,使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予西医常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50例中,预后极佳28例,占56.0%;预后良好19例,占38.0%;预后较差3例,占6.0%;预后极差0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9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以及预后有效率分别为97.8%和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和75.6%(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7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为57例、40例。收集两组人口学、病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影响癫痫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病程、入组前发作次数、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2个月、入组前发作次数 5次·月-1、脑电图检查结果阳性、多药治疗是影响癫痫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癫痫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病程长、发作次数多、脑电图检查结果阳性及多药治疗,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作合理诊疗以更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预后。结果:联合组随访6个月死亡/残障率为1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西药联合治疗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和研究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运用西药进行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运用中西药联合治疗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因治疗方法不同而产生不同预后影响。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观察组治疗效果、因治疗方法不同而产生不同预后影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预后复发率小。此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诊治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5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着30例,采用单侧幕上去大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法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幕上去大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小脑幕切开法减压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两组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结果:随访两年,对照组有13例死亡,死亡率43.33%,获得预后良好6例,预后良好率20.00%;治疗组有4例死亡,死亡率16.00%,获得预后良好19例,预后良好率76.00%;两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及早采用去大骨瓣及小脑幕切开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不可手术及复发转移的68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平均生存的时间为250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的血红蛋白(Hb)水平、化疗疗效评估、化疗周期、疾病进展的时间以及治疗方法在影响晚期食管癌预后生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预后相关;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Hb水平、疾病进展的时间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在化疗之前,纠正患者的贫血,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尽量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能延长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把在南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随访观察预后,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浸润深度、国际恶性肿瘤标记符号(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性质,其中,独立因素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性质。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前需展开全面性检查,尽量施予根治手术,使姑息、探查手术减少,以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预后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及预后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有效改善其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且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效果不佳。本文分析常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预测指标,为患者临床治疗制定合理的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尿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97例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分别在治疗不同时期监测生化指标并进行危重症评分,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同时根据治疗前尿量分组,观察尿量对于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重症肾损伤患者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危重症评分明显改善,急性肾损伤Ⅰ~Ⅱ期患者改善尤为明显;所有患者中非少尿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少尿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少尿组患者。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疗效好,尿量影响患者预后,非少尿患者的预后优于少尿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