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牙龈退缩是一种常见问题,它主要影响美观并造成患牙的敏感.临床上,治疗牙龈退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覆盖暴露的根面,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本文从临床的角度出发,对运用冠向复位术和以冠向复位术为基础的手术方式治疗牙龈退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牙龈退缩是正畸治疗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于牙龈退缩的治疗主要是根面覆盖。报告1例正畸后牙龈退缩的患者,经过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联合冠向复位瓣,取得了理想的根面覆盖,角化龈宽度及牙龈厚度增加,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冠向复位瓣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多个相邻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5年的长期随访可以获得稳定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报告10例采用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治疗下颔后牙区至少两颗相邻牙有牙龈退缩的病例。记录基线和术后1年术区牙齿的牙周指标。入选了26颗牙龈退缩牙齿,没有出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没有患者失访。牙龈退缩从基线时340±083mm减少到术后1年时0284±032mm。探诊深度改变未见显著差异。角化龈的增加从057±0.46mm至305±0.71mm。基线时牙龈退缩越严重.牙龈退缩改善越明显。平均根面覆盖率为91.2%±4.1%。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是一种有效地治疗下颔后牙区多发牙龈退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牙龈退缩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它会导致牙根暴露、牙齿敏感,甚至严重影响美观。目前临床治疗牙龈退缩的金标准手术是冠向复位瓣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通过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牙龈退缩,但需要从腭部切取上皮下结缔组织,这是治疗时遇到的一个大问题。目前临床上已使用了许多材料来代替腭部上皮下结缔组织用来治疗牙龈退缩,本文就上皮下结缔组织的替代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代替上皮下结缔组织瓣在Ⅰ类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犬尖牙上制造Ⅰ类牙龈退缩模型,实验组用ADM加冠向复位瓣治疗,对照组用单纯冠向复位瓣治疗。观察和测量比较基线和术后8周时牙龈退缩高度、临床附着水平、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等。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治疗牙龈退缩的根面覆盖率为52.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实验组的角化龈宽度和高度比基线时分别增加1.06mm和0.18mm,而对照组则比基线时分别减少1.19mm和0.27mm,两者比较,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ADM代替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Ⅰ类牙龈退缩,能比单纯冠向复位瓣获得更高的根面覆盖率,并显著增加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报告一种治疗牙龈退缩的新策略。联合应用血小板浓缩物、可吸收性生物膜和冠向复位瓣术治疗了2例牙龈退缩患者。血小板浓缩物的应用是用胶原海绵作载体。2例患者的牙龈退缩均≥2mm.治疗后均获得了完全根面覆盖.并具有完美的软组织外形和质地.患者对美学效果满意。这项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ECTG)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然而.对于深或宽的牙龈退缩,采用此法却经常达不到Miller Ⅰ和Ⅱ度缺损的完全根面覆盖。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种处理此类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独特的带有浮雕“embossed”上皮的结缔组织移植来填充缺损部位,有利于延长对愈合过程的保护。此外,这种方法避免了瓣的冠向复位等复杂操作.因此有利于治疗区域形成宽的附着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根面覆盖美学评分(root coverage esthetic score.RES)系统对牙龈退缩手术治疗后1年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00名患者的195处局限性或广泛性牙龈退缩进行治疗。术后1年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在195处接受治疗的牙龈退缩位点中,只有21处(11%)得到了RES评分系统的满分(10分).68处(35%)牙龈退缩在治疗后虽然表现为完全根面覆盖,但是却只获得了较低的分数。累及单颗牙的局限性牙龈退缩和累及多颗牙的广泛性牙龈退缩通过冠向复位瓣伴或不伴结缔组织移植治疗.获得的RES得分相近。而游离龈移植(FGG)则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和比较冠向复位瓣术单独或联合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治疗Miller Ⅰ类或Ⅱ类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临床上选取Miller Ⅰ类或Ⅱ类牙龈退缩且有意愿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分为试验组(冠向复位瓣术联合PRF)、对照组(冠向复位瓣术)。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记录牙周探诊深度、角化龈宽度、牙龈退缩深度以及根面覆盖率,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6个月检查临床指标牙龈退缩深度、角化龈宽度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间角化龈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间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深度、根面覆盖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2组中的牙周探诊深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种方法对MillerⅠ、Ⅱ类牙龈退缩的治疗均有效,辅助应用PRF可增加术后角化龈宽度,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软组织移植的方法治疗正畸后牙龈退缩,通过统计相关临床指标来评估软组织移植治疗正畸治疗后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龈退缩的患者12例,均为MillerⅠ类、MillerⅡ类牙龈退缩,采用冠向复位瓣+结缔组织移植或游离龈移植的方法治疗牙龈退缩,在基线和术后1年随访时分别记录每颗牙牙龈退缩深度(RD)、角化龈宽度(KTW)、根面覆盖率(RC),探诊深度(P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计算各项临床指标平均值变化.结果:12例患者的平均基线RD为(3.7±0.9)mm,术后1年平均RD为(0.3±0.9)mm;术后1年患者的平均RC为(97.1±6.3)%,大部分牙齿得到完全根面覆盖;患者基线和术后1年平均KTW为(0.8±0.3)mm和(3.8±0.6)mm,角化龈增加明显;PD从基线(1.5±0.5)mm减少到(1.2±0.5)mm;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6±0.6)分,大部分患者对术后效果感到满意且根面敏感情况好转.结论:正畸治疗后牙龈退缩的患者采用冠向复位瓣+结缔组织移植或游离龈移植的方法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患者根面敏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日益提升,治疗牙龈退缩已经成为牙周科临床常见的患者诉求。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牙龈退缩,常见的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术、带蒂瓣技术和双层瓣技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时,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根面覆盖效果不理想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这些不足陆续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来治疗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如改良游离龈移植术,即包含龈乳头及游离龈的牙龈单元移植,可改善受体区血供,提高根面覆盖效果,其针对轻度退缩的部位可获得良好的根面覆盖,同时可增宽角化龈和加深前庭沟,但应用于上颌美学区时可能存在术后牙龈颜色、形态不协调,美学效果欠佳的问题。牙龈瓣采用半厚-全厚-半厚的技术进行制备的改良冠向复位瓣,用于多颗牙牙龈退缩时,以退缩最严重牙为中心的改良切口设计的冠向复位信封瓣技术,可提高根面覆盖效果。不离断龈乳头,使龈瓣形成隧道,以容纳移植物的隧道技术及各种改良的隧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区的组织损伤,并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对各类术式的阐述和文献回顾,总结改良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并提出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强调牙龈退缩的对因治疗,以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2.
虽然针对牙龈退缩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其中很多方法仅适用于治疗个别牙的牙龈退缩。现阶段针对牙龈退缩的治疗手段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从供区获取自体移植组织.受区的上皮切口易导致瘢痕形成等。此外,愈合过程中的肌肉牵拉常导致不完全的根面覆盖以及牙龈退缩的复发。本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微创的术式.用于治疗上前牙区局限性或累及多颗牙的广泛性牙龈退缩。术区八路通过一种被称为前庭沟切口的骨膜下隧道(Vestibular incision subperiosteal tunnelaccess.简称VISTA)的方式获得.即在上颌唇系带处做切口.并翻起骨膜下隧道。VISTA既可以获得术区入路.也可以同时对退缩的牙龈行冠向复位。在这种治疗方法中.推荐在骨开裂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和日磷酸三钙基质(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matrix)的混合物以促进牙周愈合。本病例报告还采用了一种用于稳定龈缘的新缝合方法.即冠向锚定缝合(Coronally anchored suturing)。这种缝合方式可以在组织愈合的过程中维持牙龈的位置。本病例报告展示的2例MilletI度和II度牙龈退缩患者,应用VISTA方法治疗取得了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尽管VISTA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区域,但其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的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牙龈退缩常常导致根面敏感、菌斑控制不良和牙龈美学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颜面美观。本病例采用根面覆盖术治疗牙龈退缩,以改善患者牙齿敏感问题。诊治经过:手术采用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瓣双层技术治疗退缩类型(recession type,RT)为1类的牙龈退缩。结果 术后2周,受区龈缘略水肿;术后12个月复诊,龈缘位置趋于稳定,根面覆盖率达100%,角化龈宽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增加。患者无牙齿敏感、系带牵拉和瘢痕形成等不适症状,牙龈美学效果良好。结论 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瓣双层技术治疗RT 1类牙龈退缩效果良好,不仅能够获得完全根面覆盖、牙龈美学效果良好,而且增加了术区角化牙龈的宽度和临床附着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冠向复位瓣术(coronally advanced flap,CAF)由于手术操作和宿主自身因素的存在,仍不能达到完全的牙根覆盖。本研究评价了龈瓣组织厚度、牙龈乳头高度和宽度、牙龈退缩程度等解剖因素对CAF联合釉质基质衍生物对Miller Ⅰ、Ⅱ度的牙龈退缩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缝合方法——龈乳头下连续悬吊缝合法。本方法应用于软组织移植治疗牙龈退缩的隧道技术。这种单线连续悬吊缝合法,既缝合了移植组织,也将龈瓣边缘牵拉覆盖至移植组织上方。尤其适用于解决浅的牙龈退缩。另外,因常规缝合不能植入移植组织,无法根面覆盖,可采用此技术行软组织提升。单线悬吊缝合法也可用于解决中、重度的牙龈退缩。该方法的优点包括无需额外的缝线牵拉龈袋(pouch)冠向复位.从而减少缝合时间,还能减少缝合龈袋时意外地剪断缝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用冠向复位瓣法及侧向转位瓣术对牙龈瘤切除后唇颊侧的余留创面进行处理,并观察其疗效。方法:从符合纳入标准的牙龈瘤患者中选择24例,采用牙龈瘤切除+局部刮治和牙槽骨修整,视牙龈缺损情况采用冠向复位瓣法或侧向转位瓣术来处理唇颊侧创面。结果:观察6个月~1年,24例患者无1例复发,且术后牙龈颜色、形态较理想,仅6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或黑三角,且该6例牙龈均为薄龈生物型。结论:保留患牙,切除牙龈瘤后,用冠向复位瓣法或侧向转位瓣术处理创面,在牙龈的外形恢复方面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但是薄龈生物型的牙龈较厚龈生物型在术后更容易出现牙龈退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23例牙龈瘤患者,术中切除牙龈瘤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行软组织修复。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 KGW)、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 GR)、龈乳头充填指数(papilla fill index, PFI),记录牙龈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牙龈退缩类型及术后2周患者自主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以评价3组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3组患者牙龈瘤均无复发。与术前相比,采用3种带蒂瓣修复后GI、GR均显著改善(P<0.05);KGW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侧向转位瓣组及双乳头瓣组术后KGW明显宽于冠向复位瓣组(P<0.05);冠向复位瓣组及侧向转位瓣组PF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  相似文献   

18.
牙龈退缩常伴有牙颈部的磨损和釉牙骨质界的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龈退缩的诊断和治疗都将变得十分复杂。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确定釉牙骨质界具体位置的技术.同时基于此技术,通过牙周和修复治疗纠正患者的牙龈退缩。利用此技术.可将对侧同名牙或邻牙釉牙骨质界的位置拷贝至治疗牙的表面。治疗过程中,12名患者的25个龈退缩位点均使用复合树脂重建釉牙骨质界.采用冠向复位瓣术(联合或不联合结缔组织瓣移植术)覆盖根面。2年后.共有20个(80%)退缩位点出现了完全的根面覆盖.龈退缩显著减小(24mm.P〈00001)。  相似文献   

19.
张正仪  盛祖立 《口腔医学》2005,25(2):116-118
牙龈退缩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该文分析了牙龈退缩的病因,对牙龈退缩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自体龈游离移植术(FGG)与二期冠向复位瓣术(CPF)软组织覆盖暴露根面的效果。选择8名有两个牙龈退缩区的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37岁,随机对患者的一侧牙龈退缩区作一种手术,对另一侧作另一种手术。在FGG组,磨平暴露的根面以减少根面凸度和牙根近远中径,根面平整,用饱和枸橼酸(pH1.70)处理根面5分钟。受瓣区在釉牙骨质界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