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通过对麦冬的名称、基原、产地等进行本草考证,明确麦冬入药的历史沿革,澄清麦冬入药品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资源调查及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从历代本草记述来看,麦门冬的别名虽多, 但并未流传成常用名。药材名只有“麦门冬”和“麦冬”。根据本草记载的麦门冬主要产地、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药用情况,可以初步推断历代本草记载的麦冬主要产于我国浙江建德,四川绵阳,湖北襄阳及周边地区。麦冬与山麦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基本类似。在中医临床上倾向于等同入药。结论:鉴于古今麦冬药用习惯、现代化学与药理研究基础和中医临床实际,麦冬和山麦冬能否参照寥科植物掌叶大黄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teeta Wall.等常用中药,作为中药多来源品种对待可进一步磋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金颜香的本草名物进行考证研究,明确金颜香所对应的实物,以利于发挥其在医药学、香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研究主要利用明代周嘉胄《香乘》对于金颜香的描述,并结合本草文献如中国药典、《新修本草》等,以及其他文献如《诸蕃志校注》《诸蕃志校释》等,进行相互比较、参证和辨析,从药物性状、产地、文献收录等多个角度分别对金颜香这一进口香药进行考证,探析“金颜香”的名物关系。结果 经文献考证,金颜香应为安息香科植物的干燥树脂,从性状考证表明,中国药典中树脂类药物没药和安息香较符合古籍中对于金颜香的记载,从产地考证可推断古籍中记载的安息香并非安息香科植物的树脂,金颜香既不是古籍中的安息香,也非没药,基本厘清了金颜香、古今安息香三者的关系。结论 金颜香的本草名物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证基本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木香、青木香、蜜香的本草记载混淆。本文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以及一些早期历史文献中木香的记载进行考证,探究古本草记载木香的基原、产地,为古代药方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使用便利的互联网查阅了各种古代本草专著,以及香料贸易与历史等文献,全面考证了木香、青木香、土木香等中药的基原。结果:《神农本草经》木香基原的考证结果多样,有考证为药典品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Lout.)Roxb.或大理木香Vladimiria edulis(Franch.)Ling等。香料青木香已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最早的药用青木香成了现在的药典木香,而《神农本草经》木香成了现在使用的大多不沉水的沉香。结论:通过对中药木香、青木香进行考证,理清了木香的用药历史,对开发使用古代中医处方中的中药,避免错误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石膏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石膏样品进行观察。结果:不同产地石膏(CaSO4·2H2O)晶体结构呈紧密纤维集合、板状或片状层叠,具光泽。其中,湖北产道地药材石膏放大表面有明显黑色斑点,其他产地石膏无此特征。结论: 扫描电镜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以鉴别石膏,并用于湖北道地产区石膏与其他非道地产区石膏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马齿苋药材中总多酚的测定方法,考察不同产地马齿苋药材中总多酚,为马齿苋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FC)比色法测定马齿苋中总多酚。结果 不同产地的马齿苋药材中多酚含量在6.30~17.37 mg/g。结论 FC比色法简单快速,稳定,结果准确,适用于马齿苋中总多酚的测定;不同产地马齿苋中总多酚差异较大,建议马齿苋药材中总多酚质量分数以没食子酸计不低于6 mg/g。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采收和加工方式对蒲公英药材质量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建立蒲公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用相似度评价体系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1批蒲公英药材质量进行考察。结果: 用现有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蒲公英药材得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共有5个峰。在此HPLC条件下,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可知不同批次的蒲公英质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继续用综合评分法可以得出121231-1批次蒲公英的质量较好。结论:产地、采收和加工方式对蒲公英药材质量确实存在影响,综合评分方法可用于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建立红外指纹光谱鉴定大黄药材的方法。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的大黄药材样品10批,对不同产地大黄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指纹测定,并进行相似度计算及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获得10批不同产地大黄药材红外指纹图谱,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结论: 红外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大黄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确定道地产区湖北应城石膏X-射线衍射专属特征峰。 方法: 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不同产地中药石膏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共有峰;并对道地产区湖北应城石膏的特征峰进行专属性鉴别。结果:获得不同产地石膏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确定16个平均值共有峰;道地产区湖北应城产淡黄色纤维状石膏,其X-射线衍射图谱中具有两个专属特征峰,晶面间距(d)分别为1.68与1.51。 结论: 道地产区湖北应城石膏X-射线衍射专属特征峰的确定,可区别其他产地石膏,为进一步评价中药石膏的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银柴胡和土壤无机元素及药材有效成分特征,分析土壤与药材无机元素和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来自9个产地银柴胡药材和生境土壤样品,采用ICP-MS技术测定样品16种无机元素含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柴胡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并对土壤与药材无机元素和总甾醇、总黄酮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银柴胡药材和土壤具有相对一致的无机元素特征,但因无机元素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差异;药材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亦因产地不同存在较大差异;银柴胡药材无机元素间及其与土壤无机元素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性,药材中S元素与总甾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土壤和药材中Mg元素以及土壤中Ca元素与药材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药材中As元素与药材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银柴胡及生境土壤的无机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并与药材有效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为银柴胡道地产区建设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方法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确定牡丹皮药材电子鼻测定的最佳试验条件。应用Loading分析法对传感器区分样品的能力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来区分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结果 电子鼻技术测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试验条件为称样量3.0 g,空气流速300 mL·min-1,样品室温放置时间为10 min;研究结果表明,其区分度均>0.980;7号传感器W1W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大,2号传感器W5S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最大。通过对牡丹皮药材进行气味识别,电子鼻技术对亳州、铜陵、重庆3个主产区的牡丹皮药材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亳州产区不同产地之间区分度不明显。结论 利用牡丹皮药材特殊的气味并运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进行区分,效果显著,为快速、简便的鉴别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本草图经》对动物药的内容记载。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本草图经》动物药包括兽禽卷和虫鱼卷,共计133味,其中43味以附文形式出现。动物药中,57味有具体产地,28味有具体采收月份,55味有记载鉴别方法,引录54本书籍,119味有记载功效,93味附有药图。结论 《本草图经》动物药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采收时节为夏秋季;鉴别类别有优劣鉴别、性状鉴别和真伪鉴别;文献特点为引录《尔雅》最多;功效主治不仅记载医方验方和用法禁忌,还记载不同部位的用法。《本草图经》为现代动物药的研究提供指导,促进动物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黄芪药材的最佳栽培方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以4个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含量及黄芪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的共有峰总面积之和为综合评判指标,通过考察不同栽培方式(不起垄覆膜、10cm垄高覆膜、20cm垄高覆膜、30cm垄高覆膜、露头移栽)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 当栽培方式为不起垄覆膜(即当地传统的平地开沟覆膜移栽)时,黄芪药材质量最优。结论 该试验考察了不同栽培方式对于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为以后黄芪药材进一步的种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灵芝孢子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探讨并综述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灵芝孢子粉相关的文献,并根据文献语言的不同分为中文与英文2个部分,应用CiteSpace对文献中的国家、机构、关键词和主题词、被引情况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对应知识图谱、时间线视图,进而推断灵芝孢子粉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对灵芝孢子主要研究热点、趋势、临床研究及物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结果 共获得相关文献1 477篇,包括989篇中文文献、488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均呈增涨趋势,且国家及机构共现分析表明发文的主要是中国与中国机构,研究热点领域为药理药效方面,主要以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癫痫等药效研究为主。近5年新兴的灵芝孢子粉的研究集中在免疫检查点、肠道菌群等前沿领域。结论 灵芝孢子粉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癫痫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川产陈皮为例,探讨中药材数字化思路。方法:以实地调研、文献查阅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工具记录和分析。结果:建立了川产陈皮的数字化示范模式,包含本草文献、法定标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基原及药材鉴定、种植及采收加工、品质及商品规格等内容。结论:本数字化研究内容示范性及实用性强,可用于指导栽培、产地加工、企业生产、检验及科研等,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万林春  邬秋萍  闵燕红 《中国药事》2017,31(11):1293-1296
目的:揭示中药饮片质量面临的困境,提出中药饮片监管思路与方法。方法:以地锦草的炮制研究为例,分析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目前地锦草混淆品较多且与地锦草难以区分,炮制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炮制规程及相应的控制手段。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生产企业应加强中药材源头控制,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应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对于基原复杂的药材,应按照GAP要求进行种植;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饮片生产流通单位业务人员的中药材鉴别能力;加强中药炮制研究,统一炮制标准,保证饮片质量稳定均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女贞子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通过齐墩果酸、特女贞苷含量测定及浸膏得率来确定最佳乙醇提取工艺;考察粉碎度对女贞子提取工艺的影响,比较女贞子提取液趁热过滤浓缩与静置24 h后过滤浓缩的结果差异,并比较女贞子醇提工艺和水提工艺的各项指标。结果 女贞子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提取液趁热过滤浓缩。结论 该优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更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17.
钱利武  王贺  赵云  胡海侠 《中国药事》2022,36(12):1358-1362
目的:研究安徽省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前备案资料审查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提升备案资料质量和加强生产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业务应用系统提交的上市前备案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汇总归纳的方法对备案资料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上市前备案资料在完整性、生产资质、物料的执行标准、生产工艺、检验、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问题。结论:生产企业应深入学习中药配方颗粒监管法规,准确把握上市前备案资料要求,切实履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确保备案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藏药材日官孜玛的用药规律及含该药材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和社区模块化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日官孜玛方剂中各味药材的配伍规律和高频主治疾病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含日官孜玛方剂109首,涉及364味藏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日官孜玛多与清热止痛、活血行"隆"类药物联合使用,主治疾病为"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藏医病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支持度、置信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日官孜玛-兔耳草、日官孜玛-诃子和日官孜玛-渣驯,体现了藏药方剂的"主辅配伍"规律。含日官孜玛方剂治疗"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疾病时多与清热行"隆"、止泻止血、除瘟解毒等药物配伍使用,且各方剂的配伍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藏药方剂学"君臣将士"配伍用药规律。结论 含藏药材日官孜玛方剂组方规律明确,主治疾病与核心药物组合相互对应,符合藏药方剂学的"君臣将士"配伍规律,表明该规律为代表的藏医方剂理论在藏药复方新药开发和临床个性化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日官孜玛及含日官孜玛方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厘清由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形态相似,过渡类型较多,分类系统又多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基原混乱情况。方法 查询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原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发现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共10属32种9变种,其中基原鉴定清晰,分类无争议,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12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划分和种鉴定、归并的意见分歧导致种中文名或拉丁学名混淆的20种9变种。结论 五加科尤其是五加属、人参属和楤木属法定药用植物基原比较混乱,经过考证研究,厘清了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使该科法定药用植物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20.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蓝,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是重要的爵床科药用植物。由其茎、叶加工而成的青黛,以福建产品质最佳,被誉为建青黛,是福建道地药材。马蓝的根入药称南板蓝根,与青黛一起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品种。青黛及其原植物马蓝的指标性成分靛玉红(indirubin)是具有抗白血病功效的中成药“黄黛片”及“当归龙荟丸”的主要活性成分。笔者主要综述了马蓝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马蓝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马蓝及青黛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