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科常见多发病,是各类损伤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为动脉壁损伤后,动脉血经损伤的动脉壁裂口进入裂口周围的组织间隙,在组织间形成血肿.由于此血肿与动脉血流相通,故血肿呈搏动性.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破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的夹层血肿或主动脉的瘤样扩张,因而又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少数患者是由于血管中层的出血造成而无内膜破口。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液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血、膨出或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这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基本病理基础。破裂的主要因素有主动脉中层的病理改变,心脏搏动引起的主动脉运动和左心室射血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力。一旦内膜破裂,血液冲击会使剥离的范围进一步蔓延和扩大。主动脉中层的病理改变是其发病基础,高血压可促进…  相似文献   

3.
刘澜 《全科护理》2016,(30):3232-3234
正主动脉夹层是由于血液通过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延伸剥离而引起的血管外科急症。内膜破裂位于降主动脉,且不累及升主动脉,称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很多,当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易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当病人存在血管性疾病时,即使出血量不大,也易引起  相似文献   

4.
刘琦 《护理研究》2006,20(33):3045-304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重症及病死率高的疾病,主动脉是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特别的血管,主动脉夹层是以主动脉中膜内血肿的形成为特征,血肿将内膜和外膜分隔开而形成一个假腔(撕裂层)[1]。通常,夹层开始形成是由于主动脉内膜上出现了小的原发破口,这样血液在体循环血压的压力下通过这个破口进入主动脉壁,进而破坏了中膜并将血管内膜同外膜剥离形成假腔。假腔形成后会沿着血管长轴不断蔓延。但是有4%的夹层病例只表现为中膜内血肿而没有内膜的剥离,其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这种血肿经常会突破内膜与真…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病相比,AP外侧可不伴有外膜或仅由结缔组织包裹,其破裂风险较高,是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部及周围血管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我科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例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4例,均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表现为腹主动脉局部扩张。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CDFI可识别夹层瘤的真腔和假腔。肱动脉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CDFI见动脉有破口与肿块相通,肿块内有彩色和频谱血流信号。胰头周围假性动脉瘤1例,有胰腺炎病史,CDFI见肿块中有局部动脉型高速血流。8例均经CT、MRA或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准确诊断腹部及周围血管动脉瘤,它是首选的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动脉损伤后,在该动脉附近形成与动脉和瘘道相通的搏动性血肿,其瘤壁由动脉周  相似文献   

8.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是四肢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前臂掌侧和小腿.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创伤、感染等原因造成血管局部破口,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围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局限性搏动性瘤腔,其内血液通过破裂口与动脉相通,此种病变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所致[2].我院收治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愈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破裂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破裂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检查或手术证实的主动脉破裂病例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主动脉破裂的部位、大小、有无造影剂渗出、主动脉周围有无血肿形成、血肿及其与周围脏器等关系。结果:10例主动脉破裂中,胸主动脉破裂2例,腹主动脉破裂8例,其中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主动脉瘤破裂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破口4例,主动脉周围血肿形成10例,活动性造影剂喷射3例,附壁钙化血栓中断4例。血肿的形态和部位与解剖和出血速度有关。结论:增强CT扫描是确诊主动脉破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血管疾病.由于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弹力纤维和平滑肌扩张形成纤维化和玻璃样变,主动脉内膜与中层的附着力下降,在内外力作用下导致内膜撕裂,血液流入内膜与中层之间,使之剥离向周径和长径方向发展,形成主动脉夹层[1].Debackey等1955年根据内膜撕裂的部位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3型:DebackeyI型是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即剥离的血肿扩展至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甚至可达髂动脉,也包括破口位于左弓面内膜逆行剥离达升主动脉者.Debackey II型内膜破口与I型相同,夹层血肿仅限于升主动脉.Debackey III型是内膜撕裂位于降主动脉,向下扩展到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向上波及主动脉弓,未累及心脏部位[2].本院2010年11月24日为1名主动脉夹层I型Bentall术后7年再发主动脉夹层III型的患者行大血管覆膜支架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形成(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基本病变为主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其特点是起病急、发  相似文献   

12.
张盈盈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6-10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损伤,形成破口,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形成血肿,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血液在高压下在主动脉内层与外层之间泛滥,将主动脉剥离为两层[1].DeBakeyⅠ型夹层是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夹层病变扩展累及胸、腹主动脉直至髂总动脉,即概括整个主动脉的全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病情凶险,手术技术复杂,难度大[2].  相似文献   

13.
刘琦 《护理研究》2006,20(11):3045-304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重症及病死率高的疾病,主动脉是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特别的血管,主动脉夹层是以主动脉中膜内血肿的形成为特征,血肿将内膜和外膜分隔开而形成一个假腔(撕裂层)。通常,夹层开始形成是由于主动脉内膜上出现了小的原发破口,这样血液在体循环血压的压力下通过这个破口进入主动脉壁,进而破坏了中膜并将血管内膜同外膜剥离形成假腔。假腔形成后会治着血管长轴不断蔓延。但是有4%的夹层病例只表现为中膜内血肿而没有内膜的剥离,其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这种血肿经常会突破内膜与真正的主动脉腔相连。主动脉夹层形成后,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向前扩展,也可以逆行至主动脉弓甚至升主动脉。而夹层血肿内的血流也可以再破入主动脉腔。少数情况下,夹层可以从外膜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胸腔出血和纵隔出血等导致猝死。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一种因主动脉壁弹力纤维变性、主动脉扩张和内膜撕裂形成双层管腔的疾病。当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破口渗人中间层与动脉壁内膜之间形成夹层血肿,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2]。主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分离(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基本病变为主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突发持续的撕裂样或搏动性疼痛为最主要症状,约90%的患者自开始即为剧烈疼痛,并可向四肢、颈、肩背部、腹腔部放射,应用止痛剂如吗啡等难以缓解.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氏综合症、主动脉缩窄、妊娠、外伤和手术等.我科近5年来收治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8岁。 4年前行肾移植 ,受体髂内动脉与供体肾动脉端 -端吻合。体检发现右下腹搏动性肿块 ,肾功能正常。超声检查 :右下腹移植肾内侧测及 8.6cm× 6.5cm无回声区 ,壁较厚 (图 1) ,无回声区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 (图 2 ) ,无回声区外侧边缘见血管连接该无回声区与移植肾 ,在血管与无回声区相通处测及收缩 -舒张期双向血流 (图 3 )。超声诊断 :右髂内动脉来源假性动脉瘤伴血栓。动脉造影 :移植肾吻合口部位见破口 ,较大 ,血管腔外见约6cm× 6cm范围显影剂 ,假性动脉瘤破口距肾动脉分支近。因动脉瘤破口距肾动脉分支近 ,切除动脉瘤、血管…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亦称急性剥离性主动脉瘤.其病理改变是主动脉内层破裂,血液自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的中1/3和外1/3之间,形成血肿.血肿沿动脉的纵轴向动脉的周围延伸到不同的距离.依据其剥离的范围可分为两型(Miller分类法):A型,剥离局限于升主动脉或由降主动脉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B型,剥离在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本病发病突然,病程进展凶猛,因而病死率极高.A型夹层动脉瘤24小时内病死率为60%,3月内病死率为90%;B型夹层动脉瘤虽预后较好,但病死率亦达25%.发病率均为5.2%.  相似文献   

18.
正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形成血肿,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病因可为创伤或动脉硬化。病例报告多见于误食鱼刺或异物使食管穿孔,造成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发病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9.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部分破裂后,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围局部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动性血肿,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所致.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时间与感染率、截肢率、病死率和肢体缺血性挛缩发生率等有密切关系,获得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内不规则剥离病变,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人动脉中层而形成血肿,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的增加,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