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年期妇女与健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正> 我想就妇女更年期的健康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我国政府及广大妇女保健工作者在围产保健、优生优育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且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对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的关心和重视。我们更年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曾对6 174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健康调查,从中得到几点有意义的提示; 1 更年期妇女各种症状的发生率 1.1 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如心悸、潮红潮热、出汗、胸闷等平均发生率为50.9%,早在40±5岁已出现症状,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5岁,好转年龄为50±5岁,消失年龄为51±5岁。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城区妇女更年期症状与健康寻求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武汉市城区妇女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情况及与更年期相关的健康寻求行为,提出合理的更年期保健措施。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共调查40~60岁城区妇女278名,其中包括108名正在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者。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人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另外进行了4组小组讨论以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结果: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报告了至少一种自认为与更年期有关的症状或不适;超过一半的妇女选择到医院去就医,近一半的妇女采取了自我保健的方式;而近1/5的妇女未采取任何措施;近2/3的妇女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措施。感觉到有治疗需要的妇女更倾向于使用HRT。结论:大多数妇女已开始关注更年期并采取了不同的健康行为,医疗保健系统应加强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与经济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更年期妇女能够接受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更年期妇女睡眠情况,为制定农村更年期妇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为平台,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更年期妇女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的743名妇女中,睡眠正常和基本正常者586人,占78.87%;睡眠较差或很差的有157人,占21.13%;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年龄、月经改变、潮热、抑郁、焦虑症状等。在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 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夫妻关系等后,更年期女性睡眠的危险因素是潮热症状(OR=1.997,P=0.001)、抑郁症状(OR=4.757,P<0.001)和焦虑(OR=2.151,P=0.021)。结论应加强农村更年期妇女保健工作,关注农村妇女睡眠保健问题,以促进农村妇女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村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农村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1998年8月对吉林省白山、辽源、磐石三市更年期妇女共949名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更年期妇女初潮年龄为16.3岁,绝经年龄为46.5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88.8%,自身保健意识及保健需求较低,急需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社区各级保健部门对更年期妇女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均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前,更年期健康问题是受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996年我所开始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并通过咨询、教育讲座、设立更年期保健卡等形式,在社区开展妇女更年期保健,已有了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为了解工作成效,并进一步深化社区更年期妇女保健,我们在2002年开展了本项调查.该调查是"在社区中开展更年期健康促进的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高达94%的欧洲妇女患有一种或多种更年期症状,将近2/3的更年期妇女因此影响了生活的节奏和健康质量:而在中国,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高达60%~80%。  相似文献   

7.
郭丽霞  王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8-2480
目的:调查邯郸市高校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更年期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更年期保健措施。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共调查45~60岁妇女218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扫描性统计分析。结果:4/5被调查者报告了至少一种自认为与更年期有关的症状或不适;2/3的妇女选择到医院去就医,2/5的妇女采取了自我保健的方式;而近1/5的妇女未采取任何措施;近2/3的妇女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大多数妇女已开始关注更年期并采取了不同的保健措施,医疗保健系统应加强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与经济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更年期妇女能够接受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症状、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0名分别在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及其周边郊区的44—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5.67岁,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51.5%。68.5%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城乡更年期妇女中,有36.3%人去医院就诊,有47.9%人在控制饮食方面较强,48.0%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更年期女性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行为,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297名45~55岁妇女.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47±3.87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51.5%,其中重度仅占5.7%;农村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P<0.05);58.9%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P<0.01);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20.8%的人去医院就医;调查期间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占1.3%.结论: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较轻的更年期症状,农村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亟需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和认识更年期妇女各种更年期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心理变化、保健行为及需求,探索切实可行的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方法:以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的2个居委会为试点,采用上门现状调查、发放资料、建立自我保健卡、集中讲座、妇科普查、心理咨询服务、追踪随访等综合服务的方式进行更年期保健服务。结果:干预组妇女在干预后相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在主动就医方面改进效果不明显;心理测试异常者占10.5%;71.8%的调查者希望得到免费妇科普查服务。结论:社区开展更年期妇女保健可以与医疗机构的妇科普查服务相结合,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为社区更年期妇女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从而创建良好的更年期自我保健氛围,使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进一步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社区中使用更年期自我保健卡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使广大更年期妇女得到更好的保健服务 ,对使用更年期自我保健卡的 2 379名妇女的健康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 通过二阶段抽样 ,选取 7个区 7个街道的 2 379名妇女作为使用对象 ,由经过培训的区县妇幼保健所和地段妇幼保健人员对选出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然后更年期妇女每季度自己填卡一次。结果 从使用的总体效果来看 ,更年期保健卡 2年的应用 ,使有更年期症状的妇女人数下降 ,特别是 40~ 44岁年龄组下降最明显 ,下降了 2 1.5 %。各类更年期症状和健康行为方面维持良好或好转者占绝大多数 ,乳房受检率几乎达 10 0 %,2 / 3的妇女能控制体重增长。各年龄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 ,更年期症状和健康行为的改变效果以 40~ 44岁组的好转趋势最明显 ,45~ 49岁组较差 ,但在失眠和关节痛方面 ,年龄越小好转趋势越明显 ;在健康行为方面年纪越轻 ,健康行为越良好 ,进步也越明显。这提示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越早越好 ,让广大妇女在更年期症状尚未出现时既已做好心理准备 ,并能掌握自我保健的理论知识。上述结果显示 :更年期保健卡是促进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也反映出某些方面的不足。提示在今后的社区更年期保健工作中 ,应针对上述薄弱环节 ,加强健康教育 ,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  相似文献   

12.
女性更年期保健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该地区不同人群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其需求,探讨保健措施。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根据丰台区人口构成比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40岁以上妇女1000人,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监测两年。结果: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腰膝酸痛(60%)、易怒(49%)、失眠(47%)、健忘(36%)、疲劳(32%)、心悸(28%)、泌尿系症状(27%)、潮热多汗(19%)、头痛(16%)、抑郁(14%)。保健需求希望得到更年期相关知识的讲座及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更希望得到相关资料。结论:本研究中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与西方妇女明显不同,但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加强对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使绝大多数妇女得到适宜保健服务,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更年期患病率及征候群的发生,顺利度过更年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对更年期的认识及保健需求,提高农村更年期保健质量。方法对乡镇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所有人员及县直部分企、事业行政单位40岁以上的已婚妇女,采用问卷方式对乡镇更年期保健工作状况及县直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乡镇农村更年期保健是一个盲区,县直更年期妇女保健需求仅占59.5%。结论培训乡镇妇保人员,多渠道进行更年期知识科普宣教,让更多妇女认识并接受规范的更年期保健。  相似文献   

14.
华北城乡围绝经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择 2 97名居住在河北迁安县和北京市区的 4 5~ 5 5岁妇女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近两周有无身体不适 ,以了解更年期症状情况 ,并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结果 平均绝经年龄为 4 6 4 7± 3 87岁 ;未避孕者占未绝经者的 35 0 %。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5 1 5 %。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95 2 % ,其中重度仅占 5 7% ,农村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 (P <0 0 5 )。 5 8 9%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 ,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 (P <0 0 1 )。在有症状的妇女中 ,仅有 2 0 8%的人去医院就医 ;调查期间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占总人数的 1 3% ;有 2 3 2 %的人在补充钙剂 ;有 5 0 8%的妇女体重属于肥胖型 ,但仅有 4 %的人在控制饮食 ,4 7 2 %的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 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较轻的更年期症状 ,农村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 ,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的知识和意识 ,存在不健康  相似文献   

15.
40岁以上在职妇女更年期症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97例40岁以上在职妇女进行更年期症状调查结果提示,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30.29%,其发生率高低与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有关,加强更年期保健,及时纠正和改善更年期症状,是提高更年期妇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也可为老年期妇女的生活能力和安度晚年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开展更年期保健 提高妇女的生命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更年期保健是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1亿多中老年妇女的生命与生活质量。据有关资料统计,更年期妇女中有近一半以上的人有潮热出汗、情绪波动、失眠健忘、骨关节痛、性生活障碍等症状,但到医院就医者仅一少部分。为了加强更年期保健工作,缓解更年期症状,改善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1年2月开设了更年期保健门诊,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至2001年9月30日止,门诊共接待更年期妇女1 687人次,其中保健、卫生、心理咨询896人次,激素测定436人,建立标准病志412人,系统检查511人,系统治疗396人。不仅为我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使广大更年期妇女亲身受益。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及妊娠次数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沙市区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就诊的45~70 岁的妇女445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及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症状评分采用Kupperman评分表,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利用SAS 9.2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关联性分析.结果 86.3%的调查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妊娠次数与其症状发生程度相关,从未怀孕或妊娠次数多的妇女症状相对较为严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前来就诊的妇女中,更年期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育龄期妇女健康教育,减少怀孕次数;加强对从未怀孕或妊娠次数较多的更年期妇女进行保健宣传,提高保健意识,并采用多种形式提供保健服务,预防更年期相关症状,缓解症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434例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妇女保健对提高妇女的身心健康.顺利进入老年期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我们采用问卷方法对齐市第一、二机床厂、建华厂、和平厂的434例41~55岁的妇女进行了健康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更年期妇女身心健康状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2002年1月~2002年6月,随机抽取我区40~60岁的妇女599名,对其进行身心健康状况凋查。结果 本组中,以侍业失业、家庭妇女和离退休者所占的比例(57.60%)较高,其发生更年期症状也较多。已绝经妇女所发生的更年期症状中,以骨关节疼痛最为明显(46.08%)。结论 对不同的更年期妇女开展针对性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宣传,以达到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为了解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和自评抑郁量表,对上海市城区和郊县各1000例40~60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有抑郁症状606例,发生率为30.30%,其中轻度占79.70%,抑郁症倾向者11.06%,抑郁症9.24%;工人下岗人员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P<0.05);对丈夫、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不满意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生活满意者(P<0.05)。更年期妇女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不单纯是因为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而同时有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因此,医务工作者对有抑郁发生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健,同时妇产科工作者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咨询及治疗,并建议开设女性心理门诊,由心理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协作,针对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