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长骨造釉细胞瘤二例报告内蒙古科左后旗人民医院王艳春造釉细胞瘤主要发生于颌骨,而发生于长骨者罕见,为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迄今为止世界文献报道约100多例,国内仅有5例报道,加上本文的2例,共131例。现将笔者遇到的2例报告及讨论如下。〔病例1〕女,35...  相似文献   

2.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为两种极其相近似的疾病,临床上常有误诊发生。据 Ge-tter 氏报道,有33%的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有关系。我国吕氏近期报道其与牙源性囊肿,尤其是角化囊肿误诊率达41.6%。我们体会,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与否确实十分重要,因为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而误诊的病例常是在颌骨牙源性囊肿的基础上,发生造釉细胞瘤,其中尤以单房者诊断更困难。此时,造釉细胞瘤的体积尚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造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为颌骨中心性上皮瘤。临床上常见,但下颌骨的造釉细胞瘤侵犯颅底骨板者极为罕见。 1983年3月,我们为一左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术  相似文献   

4.
<正>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一般多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多发生于下颌骨。关于造釉细胞瘤的组织来源,尚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认为由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但也有认为系由牙周膜内上皮残余或由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发生而来;亦有谓由始基或含牙囊肿等转变而来。发生于颌骨以外的造釉细胞瘤可能由于口腔粘膜基底细胞或上皮异位发展而成。如发展较快,可能恶变为肉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部及下颌角为常见。上颌骨的造釉细胞瘤很少  相似文献   

5.
颌骨造釉细胞瘤57例分析沈容舜(附属医院口腔科)关键词颌骨造釉细胞瘤中图法分类号R739.82颌骨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瘤,是常见的牙原性肿瘤之一。造釉细胞瘤主要发生在下颌骨,少数可发生在胫骨及尺骨。本文就我院自1972年以来收治的57例,分析如...  相似文献   

6.
李秀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40-2341
造釉细胞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占颌骨牙源性肿瘤的63.2%,且80%~90%发生于下颌骨[1],造釉细胞瘤生长缓慢往往在就诊时肿瘤已侵犯大部分颌骨,已不适合行颌骨方块切除手术,单纯的保守性治疗术后复发率又高。近年来,开窗减压术日益受到颌面外科医师的关注,以其治疗角化囊肿、基底细胞痣样综合征和单囊型造釉细胞瘤可以明显缩小病变范围,恢复颌骨形态,避免颌骨切除,且术后复发率均比囊肿刮除术低[2]。行颌骨切除则可降低其复发率,但会带来面部形态改变、咀嚼功能下降、下唇麻木等并发症。在尽可能保留颌骨形态功能情况下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造釉细胞瘤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易复发,好发于下颌骨,临床治疗手术为主,其术式有肿物刮治术,矩形或部分骨切除和颌骨切除术。我科用刮治加液氮冷冻的方法治疗一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三年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恶性造釉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癌的病理学研究周志瑜,卢勇。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32(3)∶179为探讨恶性造釉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两个名称的自然历史和意义,我们对24例恶性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  相似文献   

9.
1958年,Pindborg首先对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clial OdontogenicTumor下称CEOT)作了描述和命名。此前,它曾被称为硬性腺样造釉细胞瘤,囊性复合牙瘤,罕见的造釉细胞瘤,钙化造釉细胞瘤和恶性牙瘸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表明  相似文献   

10.
壁性造釉细胞瘤即由牙源性囊肿壁所发生的造釉细胞瘤。作者通过14例壁性造釉细胞瘤材料的系统观察,结合文献复习,明确提出本瘤病理诊断标准,根据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恶性造釉细胞瘤1例报告李伟忠,李锐球,吴乃强,殷学民南方医院口腔科,广州市,510515关键词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转移瘤恶性造釉细胞瘤是口腔颌面部较少见的牙源性恶性肿瘤。近来收治1例恶性造釉细胞瘤并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  相似文献   

12.
颌骨粘液瘤     
13例颌骨粘液瘤,平均年龄30.9岁。发生于下颌者8例,上颌骨5例。12例发生于磨牙区。临床和放射学上肿瘤非常类似于造釉细胞瘤。作者认为这种肿瘤属于牙源性,必须积极外科手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3例少见的造釉细胞牙瘤。此病的病理表现为肿瘤内即含有混合性牙瘤,又含有造釉细胞瘤的成分。临床上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牙瘤。病理上需与含有牙齿硬组织的肿物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造釉细胞瘤33例X线表现为单房型9例,多房型17例,蜂窝型6例,未分型。病理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造釉细胞瘤在同一个瘤组织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且不同的类型其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其中长骨造釉细胞瘤1例临床少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颌骨肿瘤术前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4例临床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颌骨牙源性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之间的误诊达15例之多,其中颌骨牙源性囊肿误诊为造釉细胞瘤10例,造釉细胞瘤误诊为颌骨牙源性囊肿5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椎骨的造釉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本文结合我科治疗的造釉细胞瘤63例分析,就诊断和预防术后感染等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982年至1994年收治的造釉细胞瘤63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6岁,尤以35—45岁年龄段为多见,共37例,占58.7%。源于上颌骨11例,下颌骨52例,上下颌骨发病率比为1:5。发生于下颌骨者,其中角部27例,占51.9%;体部13例,占25.0%;颏部2例,占3.8%;下颌升支部7例,占13.5%;两侧同时受累3例,占5.75%。据63例X线片观察多囊型37例,单囊型19例,蜂窝型7例,其中11例肿瘤区有缺牙,19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骨形成蛋白(BMP)单克隆抗体、BMP多克隆抗体及地高辛甙元标记的BMP1、BMP2A、BMP3的cDNA探针,分别进行了40例颌骨造釉细胞瘤中BMP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3种BMP某因在造釉细胞瘤中均有过量表达,尤以BMP2A最为显著;与原位杂交结果相反,免疫组化显示,40例造釉细胞瘤均为阴性。因此,BMP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造釉细胞瘤的发生有关,造釉细胞瘤中BMP的产量可能较少,或其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肿瘤,多发于成年人,下颌骨比上颌骨多,极少数可发生在胫骨或脑垂体内。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多位于下颌骨体、角部。临床上表现为下颌骨缓慢地进行性膨大,如肿瘤发展很大,骨质破坏多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影响咀嚼功能,并致颌面畸形,本文对我科自1984年以来收治的12例造釉细胞瘤患者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阳  桂晓晨  李志来 《安徽医学》2012,33(8):1047-1048
正成釉细胞瘤临床常见,多发生在下颌骨,发生于上颌者少见,且巨大型成釉细胞瘤更为少见。作者治疗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左面部肿块渐增长3年余于2012年2月26日入院。该患者2006年7月因右面部肿块曾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病理性质不详。1.1检查左鼻面部膨隆约5.0 cm×6.0 cm,界限欠清,皮肤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