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VAP的防治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在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92%,病死率为47.3%%,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16%,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17.9%,真菌占14.93%.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NICU2005年12月—2008年3月机械通气治疗的14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52.05%,VAP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发VAP后将明显影响治愈率。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降低VAP的发生预防为主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56例PICU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机械通气患儿中,6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2.4%,早发性VAP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晚发性VAP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VA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收集7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VAP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57.7%,治愈率76.3%。45例VAP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25.2±11.0)h,33例未发生VAP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5.3±23.2)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种细菌混合感染率(40.6%),气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及耐药是VAP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菌管理,其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因素、病原学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NICU 2004年12月-2010年6月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30.89%,VAP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为耐药性条件致病菌,并发VAP后将明显影响治愈率。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时间正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降低VAP的发生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我院RICU使用呼吸机患者的病原学检查和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细菌占69.39%,革兰阳性细菌占21.43%,真菌占9.18%。结论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不可忽视;致病菌耐药性升高,临床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肺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VAP患者临床资料、致病菌及治疗方案等.结果 VAP发生率为5.5%,病死率为22.2%.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66.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5.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5%,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时有效应用抗菌药治疗和综合治疗,可以减少VAP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2~5 d的VAP发生率为20.45%,机械通气5 d以上的VAP发生率为5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36%;多种致病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于单一致病菌感染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布及耐药性,便于控制VAP.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确诊的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7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83例,VAP发生率为44.38%;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1%;革兰阳性菌为其次,占20.6%;真菌占7.88%.位于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们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索,及时治疗VAP.  相似文献   

10.
谢宏基 《广东医学》2007,28(4):607-60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7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4.7%,死亡8例,病死率为19.5%,机械通气时间小于72 h发生率为42.5%,机械通气大于72 h发生率为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支气管致病茵分泌物培养以革兰阴性茵为多见.结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其致病茵多为为革兰阴性茵为主、混合感染及耐药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茵管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候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NICU机械通气患儿为对象,分析vAP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学构成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82例机械通气患儿中,49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茵为主,细菌耐药高。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有利于合理运用抗生素和防治V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和药物敏感性,为新生儿VA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确诊为VAP的59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气管导管末端的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新生儿共送检标本62份,55份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8.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份(87.3%),革兰阳性菌5份(9.1%),白色念珠菌2份(3.2%),培养阴性7份(11.3%).55种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药物敏感率及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药物有较大的耐药性.结论 新生儿VAP的主要致病菌是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预防措施,为VA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新生儿64例进行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64例患儿中痰培养阳性VAP 36例,阳性率为56.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66.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且多为耐药菌。结论新生儿VAP中主要致病菌是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本病的混合感染和多重耐药是重要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患者占同期机械通气患者的39%(40/102)。机械通气3~7d14例(35%),〉7d26例(65%)。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9%。VAP患者治愈18例,治愈率为45%;死亡19例,死亡率为47.5%,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VAP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加强预防及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是降低VAP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元 《中原医刊》2006,33(2):28-29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近6年14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68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7.2%,其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26.5%。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8.2%,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死亡原因除外原发病,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结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的发生率,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注意无菌操作,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王启瑚 《中外医疗》2013,(31):21+23-21,23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感染因素,探讨有效控制VAP发生率的措施。方法以该院于2009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126例为监测对象,其中发生VAP例数为59例。结果该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6.83%。共检出93株病原菌,G-杆菌72.04%、G+菌10.76%、真菌17.20%。结论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感染因素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上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有效控制VAP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7.
余昌平 《海南医学》2012,23(15):94-9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7例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原学以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63例发生VAP。器械通气时间、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骨髓抑制情况、APACHEⅡ评分、CLIS评分是导致肿瘤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1.2%)以及真菌(1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美洛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良好的敏感性。结论积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降低通气时间并积极对骨髓抑制进行纠正,可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率,同时头孢哌酮/舒巴坦是VAP的经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对照组,先分析脑梗死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情况,再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发生VAP,其发生率为30.00%,共检出47株病原菌,包括28株革兰阴性杆菌、15例革兰阳性球菌、4株真菌。在单因素分析中,VAP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上对比,P0.05,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利用Logistics线性回归开展多因素分析,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是导致脑梗死患者VAP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由于误吸、年龄、肺部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VAP,其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一种以上VAP的危险因素,多数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痰培养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革兰阳性球菌占19.7%,真菌占22.9%,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皆为VAP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并应根据细菌药敏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发病率为43.7%。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9.5%。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1±2.2)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1%,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