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的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6例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并与23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方法:以“听觉靶刺激与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检测。结果:观察组P3潜伏期及波幅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患者临床无明显痴呆时,已发生脑电生理的改变。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可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者的临床认知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L A )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M M SE联合M oCA 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各30、42、40、40例,均进行MRI检查,按照Aboron-petretzs标准、Tarvonen-shcolder标准进行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分级和评分,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认知障碍各组间MMSE评分与L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74(P<0.05),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MMSE评分减低),而LA评分增加,呈负相关;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LA级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93(P<0.05),提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减少),LA级数随之增加。结论:伴发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有发生认知损害的高危性,合并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其临床发生认知障碍的几率越高,程度越重,LA的分级和评分可为判断脑梗死后患者伴发认知障碍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影像学指标,从而指导早期干预性治疗,防治认知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舢对2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P300的异常率61.9%;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41-743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的特征。方法对217例DM合并LA患者(DM合并LA组)、55例单纯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P300、N400、失配性负波(MMN)检测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M组和DM合并L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DM合并L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DM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DM合并LA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MMN和N4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波幅显著降低(P<0.05,P<0.01);与DM组比较,DM合并LA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MMN和N4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波幅显著降低(P<0.05)。随着脑白质损害程度的加重,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N4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波幅显著降低(P<0.01)。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检测可客观评价DM合并LA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以及P300在早期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意义。方法:对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对照进行P300检测,并使用MMSE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卒中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波幅显著减少(P〈0.001)。②在不同年龄段组中,卒中组P300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波幅小于对照组(P〈0.001)。③不同病程组脑卒中患者在P300潜伏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越长P300潜伏期愈长。不同病程组脑卒中患者在P300波幅上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越长P300波幅愈小。④在脑卒中后各期的检测中,P300检测异常率均高于MMSE。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认知障碍,且病程越长者认知功能越差,年龄亦是影响学习记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卒中病人早期认知障碍的P300变化情况。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降压、控制血糖,治疗脑水肿、降纤、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5mg,每日1次,连续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300测定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治疗前相比较,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多奈哌齐改善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联合P300检测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治疗组(使用TMS治疗)和对照组(未使用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和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的提高分率总有效率(80%)较对照组(43.33%)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 P300潜伏期[(312.78±4.53)ms]与治疗前[(356.24±23.12)ms]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P300波幅[(10.65±0.87)μV]与治疗前[(10.58±1.21)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367.83±23.38)ms]和波幅[(10.61±0.74)μV]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360.18±22.17)ms]和波幅[(10.53±0.83)μ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经颅磁刺激具有疗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女性各20、32例)及正常人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氯氮平治疗4周后,对P300的波幅、潜伏期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P300波幅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患者P300波幅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升高,男性组患者的P300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尽管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男性患者P300波幅及潜伏期延长比女性患者更稳定。  相似文献   

9.
顾爱明  刘岚等 《医学文选》2001,20(2):142-14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中(ERP)P300指标对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查32例AICA患者急性期ERP,并依据病后6-8个月复合认知指数标准,分为痴呆和非痴呆组对比P300,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痴呆和非痴呆组P300改变呈同一方向即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痴呆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延长,波幅下降(P<0.05或0.01),结论:P300改变可优于量表,结合临床后可作为AICA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评定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张选琴  楚兰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5):519-521,526
目的: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的特点,探讨P300对L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经MRI检查显示有LA患者以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使用MMSE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无认知功能障碍后,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完成P300的检测。结果:单纯LA组P3波面积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N1,P2,N2,P3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N1,P2,N2、波幅和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P3波幅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P300异常率为30%(9/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LA患者P300有改变,可作为LA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是否合并LA,将1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LA组76例,非LA组84例,对两组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意识障碍、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和心脏病史比非L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LA组(P〈0.01);急性期LA组的意识障碍重于非LA组,在发病3个月内其改善的程度也明显差于非LA组;LA组的死亡率比非L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和心脏病史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LA合并脑梗死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脑白质疏松症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施予颅脑磁共振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现,将70例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其中 A 组为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数为34例,B 组为并脑白质疏松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数为36例,采用 MMSE、NIHSS 以及 MOCA 对两组患者认知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和 B 组相比较,A 组患者MMSE 和 MOCA 评分 NIHSS 评分高,NIHSS 评分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脑白质疏松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伴有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认知障碍问题,对此,在临床中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颅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P300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外伤所致精神障碍P300电位特征及其在评价其认知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颅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53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智商测定,并将两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颅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韦氏智力量表中领悟、算术和数字广度等分量表值颅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领悟、算术和数字广度值呈显著负相关(r=-0.29~-0.33.P〈0.01),波幅则呈显著正相关(r=0.31~0.36,P〈0.01)。结论 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颅外伤所致精神障础患者认知状况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在眼外伤胜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80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进行VEP测定,并与自身健侧眼进行对照。结果80例(80眼)VEP检测正常16眼(20.0%),异常64眼(80.0%)(X^2=3.95,P〈0.05);VEP异常表现为:VEP波形完全消失10只眼,单纯P100波幅降低40只,P100潜伏期延长30只眼;轻度眼受伤波幅、潜伏期与重度眼受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614,t=3.518,P均〈0.05);两组伤后检查时间与P100潜伏时间和波幅的改变均无相关性((r=0.039和r=0.015,P均〉0.05)。结论VEP检查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伤眼的视功能,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凌云  荀一飞  赵瑾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0):858-859,861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AD患者103例,检测受试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并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定是否存在LA,对比分析老年性痴呆合并LA及不合并LA组的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认知功能的检测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103例AD患者中57人检查证实合并LA,与不合并LA的46例患者比较,合并LA的患者患有冠心病(P〈0.05)、颈动脉狭窄(P〈0.05)的比例更高,而且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冠心病和颈动脉狭窄是AD合并LA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LA的发生加重AD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ET)仪检测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3例患者治疗前后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ET)仪对神经递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焦虑症组GABA、DA分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5-HT及NE分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h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差别无显著性(P〉0.05)。焦虑症组治疗后GABA较治疗前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5-HT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DA、NE、Ach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ET检测脑内神经递质在焦虑症中随疾病恢复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疗效、治疗安仝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孙敏  穆俊林  马建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21-722,740
目的:探讨P300电位及人格测定在抑郁症司法鉴定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61名经司法鉴定为无或限定责任能力的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者进行了P300电位、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责任能力组及限定责任能力组的抑郁症患者P300电位中N2、P3潜伏期和P3波幅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其中无责任能力抑郁症患者组P300电何成分中N2及P3滞伏期较限定责任能力组延长,P3波幅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无责任能力组及限定责任能力组EPQ特质中N量表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Ol或P〈0.05),E,L分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P300电位及人格测定在抑郁症司法鉴定评定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169-169,186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并与60例健康者对比分析。结果:两组SSR的潜伏期、波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2DM组病程〈5年与≥5年比较,潜伏期、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感神硅皮肤反应是检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多发性脑梗塞(MCI)和正常对照组(NC)。结果: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痴呆者P300波幅正常,重者P300波幅明显降低(P<0.05)。MCI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结论:P300检查更利于MCID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错性学习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脑卒中恢复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用最小化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规范化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及P300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增加及P300指标N2、P3波潜伏期缩短及P3波幅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增加及P3波潜伏期缩短及P3波幅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增加及P3波潜伏期缩短及P3波幅增加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错性学习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