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淋球菌感染     
温为民 《广西医学》1990,12(5):303-306
淋球菌感染(Gonococcus infections,简称GI)可以出现症状和体征,也可以不出现症状和体征。GI 对人类的危害,不仅在于它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还在于它的传染性极大,流行十分广泛。自80年代性病在我国死灰复燃之后,GI 在我国的发生率居各种性病之首,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熟悉GI 的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奈瑟淋球菌是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原菌。淋球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国内外文献报道 ,此菌耐青霉素的菌株不断出现 ,并呈上升趋势 ,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其耐药情况可因所在地区或时期的不同而异。现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淋球菌耐青霉素的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 所有标本均由 1998— 2 0 0 0年我院皮肤科、妇科、泌尿科门诊淋病患者中分离 ,并经菌体形态、菌落形态及氧化酶试验初步鉴定。1.2 标本采集 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男性标本取自尿道内3~ 4cm处 ,女性由宫颈内 1…  相似文献   

5.
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在人工培养时,培养基中需添加血清、腹水等营养物方能生长。目前国外常用的培养基有Thyer-Martin培养基、Columbia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菌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敏感和耐药情况. 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分离培养法,对1220例男女曾在性乱史所致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及275例正常男女(对照组),进行GC、CT、uu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性乱史GC阳性率60-66%,对照组空白,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性乱史CT阳性率50.41%,对照组阳性率27.27%,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1.26,P<0.01).性乱史uu阳性率40.16%,对照组阳性率9.09%,两进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30,P<0.01).GC合并感染CT阳性率58.10%,GC合并感染uu阳性率23.65%.药物敏感试验,uu对米诺环素和大观霉素敏感89%以上,GC对利福平敏感,对四环素、氯霉素有耐药现象. 结论提示GC和CT及uu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而导致淋菌和非淋菌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在诊断治疗同时应注意淋菌和非淋菌合并感染的存在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小平  李光明 《西部医学》2003,1(4):344-344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儿童也深受其害。本文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门诊的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12例,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法提高了淋球菌阳性检出率并与培养法做比较。118例拟诊淋病患者的样本采自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部分采自前段尿。用双盲法测定,结果检出率分别为73.7%和49.1%,PcR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总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7%和69.8%,PcR法显著高于培养法P相似文献   

9.
李明  董训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762-763
目的比较涂片革兰染色、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妇科性病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淋球菌检测方法.方法同时用涂片革兰染色、培养和FQ-PCR检测临床疑诊淋病123例女性阴道标本中的淋球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将另外两种方法与之比较,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结果涂片检出率为76.4%、培养法检出率为66.7%、FQ-PCR检出率为69.9%;经配对计数资料χ2检验,FQ-PCR与培养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涂片法和FQ-PCR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4.2%、66.7%、87.2%、82.8%和97.6%、89.7%、95.3%、94.6%.结论FQ-PCR检测淋球菌,可弥补涂片法较粗糙、培养法耗时长的缺点.FQ-PCR具有准确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淋球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国禹  张巧玲 《中原医刊》2006,33(10):55-55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是胎儿出生时受母体阴道或羊水内淋球菌感染所致。解放后,随着性病被控制,本病在我国很少见。但近年来时有发生,并有增多的趋势。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在门诊疹治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考NYC琼脂配方,研制的HMC琼脂,对淋球菌分离培养效果和GBEC琼脂相差无几,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正> 淋病在我国大陆解放后已基本消灭,但自去年以来又有流行趋势。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时有漏诊、误诊出现。现报告我院1986年7月至1987年7月收治的32例,以引起全社会和医学界重视。资料本组32例,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0岁,平均26.7岁。全都以尿道流“黄水”、疼痛或灼热感而来就诊。体检:24例有尿道口红肿,8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2例尿道口均流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分泌物镜检均找到革兰氏阳性肾形双球菌(细胞内),培养7例,与涂片镜检相符。21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罗冬青  瞿锐  金志雄 《微创医学》2003,22(5):701-702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青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最高,达92.5%;其次为头孢三嗪,为90.4%.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87.7%;壮观霉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7%.结论为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治疗淋病须以体外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炎中最严重者。多因出生时为母体阴道炎性分泌物或其他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现将我院2004年1—12月收治的45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明  董训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762-763
目的:比较涂片革兰染色、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妇科性病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淋球菌检测方法。方法:同时用涂片革兰染色、培养和FQ-PCR检测临床疑诊淋病123例女性阴道标本中的淋球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将另外两种方法与之比较,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结果:涂片检出率为76.4%、培养法检出率为66.7%、FQ-PCR检出率为69.9%;经配对计数资料Х^2检验,FQ-PCR与培养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涂片法和FQ-PCR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4.2%、66.7%、87.2%、82.8%和97.6%、89.7%、95.3%、94.6%。结论:FQ-PCR检测淋球菌,可弥补涂片法较粗糙、培养法耗时长的缺点。FQ-PCR具有准确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淋球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汪丽云 《河北医学》1996,2(5):443-444
女性淋球菌性疾病46例分析(223500)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医院汪丽云女性生殖器淋病是女性性传播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女性淋球菌性疾病46例进行分析以便提高治疗水平。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于我院,1993年1月...  相似文献   

18.
19.
张维奇  徐振国 《吉林医学》1995,16(5):296-296
淋球菌性腹膜炎4例分析张维奇(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专用车厂医院130000)徐振国,刘志毅(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普外科130011)淋球菌性腹膜炎是女性淋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少见,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我科自1994年~1995年1月间收治4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 90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做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DNA检测。结果  90例性病患者淋球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70 %、16 .7% ,淋球菌合并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达 13.3%。男女性别间淋球菌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单一或合并感染率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性病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率高 ,且有性别分布差异。淋病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