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体液平衡和微循环动态监测在腹部手术后病人容量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外科病房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成年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加强监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50例。加强监测治疗组根据2008年英国及爱尔兰外科学会《成年手术病人静脉液体治疗指南》对病人加强体液平衡的动态监测和微循环状态的观察并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病人根据国内诊疗常规及本院以往经验进行常规的监测和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对两组脏器功能不全病人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加强监测治疗组病人手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是两组病人脏器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加强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容量和微循环状态的动态监测和有效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并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降低手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腹部手术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果不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其中许多患儿会因难以治疗的肺炎、心力衰竭、肺高压危象、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导致死亡[1].随着心外科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心病患儿可以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手术治疗,但这类患儿具有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我院2010年8月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理念已经延展到麻醉学科,ERAS中液体治疗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贯穿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术期全过程,事关其成败。因此,围手术期正确规范的液体治疗很大程度上将促进患者康复过程和预后。为了更好促进围术期患者的安全与质量,本次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赞助主题征文,围绕"围术期容量管理"征文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欢迎广大医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围术期液体治疗与术后转归围术期容量管理优化与监测特殊群体患者(老年、小儿、肥胖患者等)的液体管理急救复苏中液体管理ERAS与液体治疗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各亚专科麻醉中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理念已经延展到麻醉学科,ERAS中液体治疗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贯穿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术期全过程,事关其成败。因此,围手术期正确规范的液体治疗很大程度上将促进患者康复过程和预后。为了更好促进围术期患者的安全与质量,本次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赞助主题征文,围绕"围术期容量管理"征文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欢迎广大医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围术期液体治疗与术后转归ERAS与液体治疗围术期容量管理优化与监测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特殊群体患者(老年、小儿、肥胖患者等)的液体管理各亚专科麻醉中液体治疗急救复苏中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应用液体治疗以纠正绝对或相对循环容量的不足,但在选择何种液体、如何把握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问题上,至今仍处在不断摸索和改进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瑞典的药理学家Stahle等[1]提出液体动力学模型,将药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用于液体输注对血浆容量扩张(PVE)的动力学效应及液体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方面,为液体动力学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现就围手术期液体动力学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腹部手术适应症不断放宽,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了积极手术治疗,而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量、成份、时机和速度是否合理,是决定患者能否顺利渡过手术应激期、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科学、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造成心脏瓣膜严重损害,导致心脏、肺脏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瓣膜置换围术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观察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肾联合移植术用于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良好的移植物生存及受者预后效果[1-2].由于终末期肝肾疾病自身的严重程度、病理生理特点、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创伤及其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抑制剂应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围手术期机体内环境发生适应性改变,给临床液体治疗带来挑战.本中心近9年实施36例肝肾联合移植,现将患者围手术期[即术中麻醉期及术后72 h(监护期)]的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乳酸(LA)、电解质、血糖及液体容量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液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救治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患者,探讨其护理特点.方法 200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患者3例,采用CBP治疗,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CBP过程中体外循环抗凝及容量平衡情况.结果 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出/凝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尿量恢复,肾功能稳定,其他各脏器功能均逐步恢复,进入肢体功能锻炼期.结论 CBP应用于地震伤导致的挤压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CBP的液体平衡、体外抗凝是CBP护理成功的关键,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时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Shoemaker等[1]于1988年首先提出围术期理想循环状态的概念,2001年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2]提出外科输液应满足的几个目标,围术期的液体治疗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相继涌现出许多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PFT)为理念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谓GPFT,指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术前全身状况、容量状态及并发症等,采取个体化的补液方案.临床因液体治疗不当,造成多种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储备下降,液体治疗不当易并发心力衰竭.刘晓文[3]报道原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并发左心衰的比例高达58%.向东明等[4]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按需多少补多少,控制补液总量、补液速度,注重基础心肺病变,结合前3d和当天患者症状和体征,合理予以补液能避免术后急性肺水肿和左心衰.GPFT原则上是最优化的心脏前负荷,既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供,又可避免组织水肿,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但各种研究中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评估指标、监测方法、实施方案、液体治疗种类各不相同,本文就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固各重要脏器功能退行变性以及并存病多等特点,导致老年人腹部手术治疗的复杂化,围手术期处理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越显重要。现就杭州市红会医院1994~1998年收治的150例70岁以上老年腹部外科疾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液组(H组)及乳酸林格液组(R组).根据患者容量负荷反应性试验的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入量、手术前后出凝血功能、术后各时间点的ASA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 H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术中平均尿量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围术期合理运用胶体液为主的液体治疗,能较有效降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和缩短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食道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伍乐 《齐鲁护理杂志》2002,8(2):110-111
手术切除是治疗食道癌的首选方法[1] ,由于患者年龄偏大 ,且机体脏器功能低下 ,增加了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为做好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尽快康复 ,1998年至 2 0 0 0年我们为2 2例食道癌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林梅  章彤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81-2282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进行必要的准备时起,直至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及系统的功能改变,老年人围手术期死亡率较年轻患者高。而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将更高,这是因为一方面患者年龄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降压措施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高血压患病人数日趋增加。高血压患者剧烈的血压波动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在麻醉和手术中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50例的麻醉处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患者腹腔开放暂时性腹腔关闭(TAC)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术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腹腔压变化,加强保温护理、液体平衡管理、腹部覆盖网片敷料创面管理、腹腔双套管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 37例ACS患者腹腔开放行TAC治疗,治疗时间31~47 d,平均(39.5 ±5.9)d.在TAC期间,发生肠瘘3例,腹腔双套管引流期间发生双套管引流不佳16例次,出血8例次,均被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无一例因引流不佳护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35例患者TAC治疗均达到预期效果,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胃肠道术后突发非专科急症的相关因素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龄化是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患者手术的比率逐年升高[2],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3].普外科老年胃肠道疾病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排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及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状况不良,增加了患者手术的风险,其围术期突发非专科急症逐年增多,如处置不及时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患者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观察护理尤为重要[4].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37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7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术,并制定完善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包括准确评估脏器功能、预测手术的危险性、术后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本组36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认为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风险大,护理要求高,围术期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程俊  李贺  高明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2):165-167
正老年外科急腹症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需要外科治疗干预的病症。由于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加上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诊治一旦出现偏差,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随机选取我院急诊外科2018-01—2019-09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有关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手术的50例中青年急腹症患者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凝血因子Ⅺ(faetorⅪ,FⅪ)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因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有出血倾向及难以控制的出血,曾被称为血友病C,传统意义上此类患者是禁忌手术的.但当这类患者由于某种疾病危及生命,只有手术治疗才有一线生机时,我们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对于这样的患者如果在围术期认识不够,处理不妥,将会直接导致术中术后出血不止,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浙江省人民医院对5例确诊为FⅪ缺陷症的手术患者行血浆替代治疗,从而安全地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相关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