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青紫舌的辨证治疗卢跃卿,任小巧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舌诊,辩证青紫舌乃青色与紫色相兼而成,舌质见青一般皆言有瘀或有寒。如《伤寒舌鉴》:“淡紫青筋舌,此寒邪直中厥阴,真寒证也。”而微之云:“青紫是有瘀血。”然临证何者为寒?何者为瘀?青紫舌具...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中医学论辨证上:肿瘤总属瘀滞毒结而成,临床上可分为八证:气滞毒结;血瘀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瘀毒结;实瘀毒结;痰瘀闭阻毒结;津枯液燥毒结。其中寒瘀毒结最为多见,约占80%。治疗上:以辛热温通、大攻大破、荡涤瘀滞、消除毒结,每仗剧毒之品以此为主,兼顾整体。从细胞  相似文献   

3.
张蜀武教授运用温通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蜀武教授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辨证分型,认为该病中、后期多为寒证,临床上以血瘀寒凝、痰瘀寒凝、痰瘀寒凝为多见,采取温通法进行治疗,分别运用天台乌药散、少腹逐瘀汤和小金丸加减,多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仲景治杂病,十分重视治瘀,《金匮要略》对瘀血病的论述甚为详尽,其法颇为灵活,为后世研究瘀血证奠定了基础。此问题笔者略还管见,不妥之处,敬请赐教。工病因病机1.1血寒:《妇人杂病》云:“血寒积结胞门”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血受寒则凝而结瘀。凡外感寒邪,阴寒内盛均可抑遏机体阳气,使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则寒与血搏而致瘀。互·2血热:《肺搭肺痈咳嗽上气病》云:“热之所过,血为凝滞。”《妇人杂病》云:“热入血室,其血必给。”热为阳邪,能伤津耗液,热郁于血损伤血络,或热宝血结,使血流不畅而成瘀。后世王清任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药熨法治疗寒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温通药熨法治疗寒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药熨法治疗寒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中医"癥瘕"、"石瘕"等范畴。邓宏教授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卵巢癌的病机主要为血虚寒凝、痰湿瘀结,与厥阴肝寒密切相关;阳气亏虚、正气不足是肿瘤产生的重要因素。临证时谨守病机,以寒凝血瘀为主要辨证要点,以养血散寒、温阳化瘀、散结抑瘤为基本治疗原则,组方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擅长运用毒药、相反药对治疗各种中晚期的恶性肿瘤,尤其对附子、半夏的配伍运用具有较深刻的体会。邓宏教授从血虚痰湿瘀结与厥阴肝寒论治卵巢癌,不失为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水象”视阈探讨肿瘤“瘀毒互结”病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具有中医原创特色的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象思维,从“水象”视阈,谈人体之血象于自然之水,人体经脉象于自然水系,探讨肿瘤“瘀毒”之“瘀”象于河道之“淤”,“瘀毒”之“毒”象于水体污染,并以河道淤泥堵塞及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归纳演绎出肿瘤“瘀毒互结”的治则治法。[结果] 以“水象”视阈观之,肿瘤“瘀毒互结”与河道淤堵、水体污染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治疗后机体正气的亏损与水系治理后生态环境的退化,均存在共同之“象”。水系治理的方针法则亦可类比运用于肿瘤“瘀毒”的治疗:河道之“淤”需顺水清淤,肿瘤“瘀毒”之“瘀”需化瘀通脉;水系污染需清污澄源,“瘀毒”之“毒”在解毒寻根;水系治理需重培土,“瘀毒”同治必重扶正;治水当按需制宜,治“瘀毒”应分期论治。[结论] “瘀毒互结”是肿瘤的一大核心病机,象思维是中医的原创思维,从“水象”视阈论证“瘀毒互结”病机,具有中医的原创特色。  相似文献   

8.
王超玲  文颖娟 《中医学报》2016,(11):1706-1709
痛经的发生一方面责之血海空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一方面责之因虚致瘀,湿热,痰聚,寒凝等阻滞所致的不通则痛。虚易致瘀,瘀又易致虚,虚瘀缠绕,虚实夹杂,故而治疗上总以养血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方以四物汤及其类方加减治之,同时结合血寒、血滞、血热、血瘀、血虚等轻重偏差,予以灵活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关,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但是不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阻皆能致瘀,故“瘀”为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可温通经络、祛瘀除湿逐寒、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分为针刺、电针、针刀等疗法。  相似文献   

10.
1瘀血的含义何为瘀?瘀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凡血行不畅,凝滞脉中,或已离经之血和污秽不洁之血,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所出现的病变称为瘀血。《说文》指出:“瘀,积血也”。《内经》也说:“寒独留,则血凝,凝则脉不通”。《血证论》又说:“离经之血,为瘀血”等。历代  相似文献   

11.
论湿热瘀毒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肝病临床“湿热瘀毒证”的客观存在,提出湿热瘀毒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假说;较为深入的论证了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疫毒”、“湿热”、“瘀毒”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特点,特别提出湿热酿致瘀毒和瘀毒具有化热生湿的特性;认为内毒素血症是慢肝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上应强调祛邪顾正,以清化瘀毒法和扶正清化法为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该文通过梳理总结中医古籍中的“瘀”“毒”理论,并结合易损斑块的现代病理研究,认为“瘀”“毒”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始终,“瘀毒互结”为易损斑块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病机。早期外毒引动,浊瘀郁脉,伏毒渐生;中期热毒炽盛,毒损瘀破,“苛毒”流散;后期虚毒内生,腐瘀溃疡,积癥成瘀。“活血解毒”应为易损斑块的治疗大法,在疾病早、中、后期分别理气活血解毒、清热活血解毒、补气活血解毒,并列举方药,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朱伟光教授为湖南省名老中医及师带徒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尤精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为知名的学科带头人,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业师治疗胃痛的临证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概为“寒、郁、瘀、虚”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位发生疼痛的病  相似文献   

15.
刘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453-454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寒热虚实皆可致痛。《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指出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寒邪;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脉瘀滞不通也可导致疼痛。疼痛经久不愈,又会出“现久病多虚”,“久病多瘀”,故临床上某些慢性疼痛因寒瘀夹杂者多见。现在某些医者动则用寒凉清热、凉血、解毒,认为具有消炎作用,实则克伐生气,于气血的生化、运行不利。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温通汤为主加减治疗部分慢性疼痛取得一定疗效,略述于下:1基本方药温通汤:黄芪5…  相似文献   

16.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7.
郭亚雄认为偏头痛发生的关键在于少阳经脉阻滞,或经脉失于血液荣养,致甲木失令,相火逆升。本病发作多因外邪触发,以寒、热、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遵循仲景之法,予和解之剂,方用小柴胡汤加减,若因相火逆升者,则用丹栀逍遥丸加减,并根据寒、热、痰、瘀偏重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8.
秦国政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2 0余年 ,临床经验丰富 ,对前列腺疾病治疗有独到之处 ,其主张治疗应从“瘀”入手 ,临证以“通瘀”为大法。余侍诊左右 ,深受教诲 ,现将其运用“通瘀”法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 淋菌性前列腺炎宋某 ,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总结整理病案资料,阐释陈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为风、痰、瘀、虚,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阻络,迁延不愈,瘀热互结,创新性地提出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总结出重视风邪,祛风解表;三因制宜,滋阴清瘀;详辨虚实,巧用和法;顾护中焦,健运脾胃的诊治经验。验案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辨为阴虚感冒,兼痰瘀阻滞证,陈师分期论治,滋阴清瘀治法贯穿疾病治疗的中后期,迁延期养阴退热、化痰祛瘀,恢复期养阴退热、健脾益气,疗效显著。[结论]陈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特色,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伯礼教授基于多年中医临床实践,发扬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论点,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之痰瘀学说,认为痰瘀相生相伍,共为阴邪,重浊黏滞,胶结为患,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提出:痰瘀不自生,生必有故殒。正虚为其本,气机方为因。治痰不忘消瘀,治瘀不忘祛痰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