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降钙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骨折组(A),骨质疏松性骨折组(B),洛伐他汀治疗组(C),降钙素治疗组(D),联合治疗组(E)。B、C、D、E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A组行假手术,术后8周所有制作股骨干骨折模型,骨折后8周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X线摄片及评分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骨密度检测骨折侧股骨骨密度,生物力学分析骨折侧股骨最大载荷。结果:1、血清PINP水平:B、C组显著高于A、D、E组;2.X线示A、E组愈合良好,B组多数标本可见模糊骨折线,C、D组略好于B组,评分结果:A、E组显著高于B、C、D组;C、D组高于B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骨密度:股骨全长及中段骨密度A组显著高于其余4组,B组显著低于D、E组;C组中段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4.最大载荷:A组大鼠骨折侧股骨最大载荷显著高于其余4组,E组显著高于B组,C、D组高于B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大鼠骨量下降、骨折愈合进程延迟,洛伐他汀联合降钙素较单独应用可更加有效的抑制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丢失及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后颈干角及骨密度改变及抗骨质疏松干预疗效。方法将144例股骨粗隆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外侧壁骨折组),B组(外侧壁骨折加钙剂组),C组(外侧壁完整组),D组(外侧壁完整加钙剂组),每组36例。对患者术后股骨粗隆区骨密度、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A组三指标均为最高,D组均最低。 A组患者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1±2.3)、(17.2±3.4)、(20.6±5.4)周,显著高于其余3组,D组三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 P <0.05)。术后12个月颈干角丢失、BMD丢失量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B组均显著高于C、D组,D组颈干角及骨量丢失最少( P <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颈干角丢失、BMD丢失量与Harr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843, P <0.05;r =-0.782, P <0.05)。结论术后颈干角丢失和骨量丢失是影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因素,股骨粗隆外侧壁有效重建及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助于提高PFNA固定后的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和术后镇痛作用。方法四肢骨干骨折100例,术后34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A组),33例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B组),另设空白对照组33例(C组),术后观察3组骨折愈合及镇痛情况。结果C组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4±1.8)周,明显长于A组(13.6±1.4)周、B组(13.9±1.61周(t=2.145,t=2.156,P〈0.05);A组有效率(88.2%)显著优于C组(63.6%)(χ^2=3.98,P〈0.05);C组疼痛强度(7.3±2.1)明显高于B组(4.3±2.1)、A组(3.2±113)(χ^2=4.18,χ^2=4.38,P〈0.05)。结论在严格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鹿瓜多肽注射液能够促进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术后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对小鼠骨折损伤模型的干预结果,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骨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 4月龄,体重相近,雄性BALB/c小鼠45只分成3组进行腓骨骨折造模。造模后,A、B两组分别注射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50mg/kg,C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2周、4周X线观察,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较大。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结论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型NSAID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质疏松大鼠骨折端的局部应用,经过对骨折愈合部位的动态观察,得出科学结论,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使用依据。方法选择96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对照组(O)和4个实验组(A,B,C,D),除正常对照组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将其余大鼠造成左胫骨骨折模型,并于术后第1天起,连续2d于骨折处注射不同的注射液。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对照组(O)注射三蒸水;4个实验组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A组1ng/kg,B组10ng/kg,C组100ng/kg,D组1000ng/kg)。于手术后12、21、30、40d从每组抽取样本作动态X线片检查,左胫骨骨折处三点应力实验及组织学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对照组(O)的愈合过程符合正常骨折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变化规律。4个实验组愈合时程缩短。②影像学:术后12d,C组、D组有少量骨痂形成。术后21d,各组均有骨痂形成,C组、D组骨折线变模糊。术后30d,C组、D组多量骨痂形成,局部有增粗。术后40d,C组、D组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局部增粗,骨密度增高,其余各组骨折线均已变模糊。③生物力学:各组内,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逐步增强并出现峰值,D组出现早而明确。④组织学:骨折后一定时间内,各组的软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D组数目增长最快,C组数目增长其次,O组数目增长最慢。C组、D组较其余组愈合过程提前,其中D组愈合质量较C组佳,与影像学变化相符合。结论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体内局部注射可以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骨折愈合。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进愈合的程度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注射剂量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薛英  刘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5-17,21
目的运用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将结合神经生长因子的骨基质明胶与海藻酸钙膜联合使用,促进兔颅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将神经生长因子(NGF)与骨基质明胶(BMG)制成神经生长因子-骨基质明胶复合体(NGF-BMG)。48只新西兰兔的颅骨上制成双侧顶骨缺损,直径10mm,骨缺损区内外均覆盖海藻酸钙膜。随机分成A(NGF-BMG)组、B(BMG)组、C(NGF)组和D(空白)组4组。术后第4、8、12周作形态学观察、X线片图像分析、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8、12周,A组在新骨生成、X线片新生骨的灰度值、组织切片新生骨所占比例和三点抗弯强度方面,均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NGF-BMG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既能持续释放NGF,又具有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2)NGF具有促进骨再生的作用,但单独使用无法在骨折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0例,其中有31例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无明显疼痛,有69例术后有明显疼痛,使用了镇痛药物。在69例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中,根据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A组(34例)使用双氯芬酸钠、碳酸钙D3片联合治疗,B组(35例)采用盐酸曲马多、碳酸钙D3片治疗,比较三组L1-L4骨密度与骨痂生长状况。结果:①骨痂生长情况: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B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A组用药后的L1-L4骨密度值低于B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采用盐酸曲马多治疗,不会对骨折愈合产生太大影响,然而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则会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和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本院骨科住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予以伤科接骨片口服治疗,B组给予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成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及肿胀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的骨痂生成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B组的术后5 d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相比骨愈灵胶囊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但镇痛、消肿效果不如骨愈灵胶囊,临床可针对性用药,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07-300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脑血管病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血管病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1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内固定;B组1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C组10例,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A组、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比较骨折愈合率,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6.22±6.09) min、(171.88±30.43) mL,均优于A组的(90.43±13.36) min、(412.13±42.92)mL(t=3.981、3.793,均P<0.05)。术后6个月X线复查发现B组骨折愈合率为93.3%(14/15),高于A组的60.0%(9/15)(χ2=17.21,P<0.05),C组骨折愈合率为10.0%(1/10),均显著低于A组及B组的骨折愈合率(χ2=6.250、17.361,均P<0.05);B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52.1±1.5)分,明显高于A组的(45.1±3.2)分(t=5.424,P<0.05)。术后随访6个月,A、C组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C组出现2例肺炎。结论脑血管病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手术治疗,且PFNA内固定为其治疗首选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均为四肢骨干骨折,手术后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A组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治疗B组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中治疗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治疗B组(P<0.05);治疗A组、B组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A组的骨痂出现时间优于治疗B组(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均可缩短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且鹿瓜多肽注射液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DHS及PFN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100例,A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DHS),C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PFNA),比较3组手术时长、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长、出血量、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由A到C逐次递减。 C组手术时间短于A、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C组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FNA较股骨头置换和DHS具有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和并发症少,治疗有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陈文革 《江苏医药》2015,(6):682-684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PFNA治疗组(A组)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组(B组)。随访1年,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90.0% vs .7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0 vs .1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哲敏  张延祠  张国磊  刘建宁 《河北医药》2013,35(11):1617-16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骨不连模型,将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1∶1骨髓组;B组:1∶2骨髓组;C组:1∶4骨髓组。定期进行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痂质量。结果术后2、4、8周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A、B、C组依次增高。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可以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及质量。骨折愈合的速度及质量与移植骨髓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36例,B组(肱三头肌舌形瓣组)32例。比较2种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MEPS)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切口全部甲级愈合,B组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渗液,经换药后切口愈合。 A路组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有2例克氏针突于皮下引起疼痛,拔出后缓解。2组肱骨远端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A组Mayo肘关节功能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2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获得更好的术后肘关节功能,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阿仑膦酸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喆  吴健  顾晓晖  吕军 《医药导报》2006,25(7):629-631
目的 研究阿仑膦酸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只。48只大白兔建立单侧尺桡骨骨折模型并夹板固定,实验组犬白兔给予0.05%阿仑膦酸钠溶液2mL。于实验第2,3,4和6周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白兔各4只,取骨折标本分别摄X线片、测定骨密度及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骨痂的骨密度的区别及常规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折端骨痂的骨密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痂塑形减慢,骨折线消失延迟。结论 阿仑膦酸钠对骨折愈合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伤科接骨片单用及与桃红四物汤联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骨痂生长情况、骨折部位疼痛情况及消肿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骨骼愈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伤科接骨片组)和C组(伤科接骨片+桃红四物汤组),各30例,观察不同时点的骨痂生成情况、疼痛程度及消肿时间,检测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bFGF)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4,6,8周的骨痂生长综合评分,B组、C组均高于A组(P〈0.05);治疗4,6周的骨痂生长综合评分,C组高于B组(P〈0.05)。治疗3,5,7,9 d,B组、C组与A组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均减轻(P〈0.05);治疗5,7 d,C组疼痛减轻程度优于B组(P〈0.05)。治疗后B组、C组与A组比较,患者消肿时间更短(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治疗2周后,B组、C组血清中BMP-2及bFGF的含量比A组更高(P〈0.05)。结论 伤科接骨片能促进胫腓骨骨折患者骨痂生长,减轻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发挥促骨骼生长作用,伤科接骨片联合桃红四物汤有协同作用,比伤科接骨片单用效果好,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是通过增加促骨生长因子BMP-2及b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2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及钙尔奇-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等剂量钙尔奇-D口服,治疗前后测定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腰椎骨密度下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各部位骨密度治疗前后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BGP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P<0.05),TRAP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可显著改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对48例四肢新鲜骨折病人进行骨折端经皮局部注射NGF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中股骨骨折11例、肱骨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14例。据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对骨痂生长情况、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2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9个月,2组骨痂出现的时间、骨痂量的多少2周内无明显不同,3周后骨痂量治疗组多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类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2组对比有极显著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经皮局部注射在骨折中后期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雀异黄酮对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雌性大鼠去双侧卵巢8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后骨折模型,给予金雀异黄酮及雌二醇灌胃.分别于骨折后7天、14天、28天监测大鼠骨折段骨密度及其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血清磷(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采用金雀异黄酮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升高,且形成骨痂较多.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二醇组无显著性差异。雌二醇组和金雀异黄酮组血清ALP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金雀异黄酮能促进骨质疏松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宋禹 《北方药学》2016,(2):41-41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注射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进行治疗,注射组采取注射鹿瓜多肽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骨密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注射组骨折愈合时间(4.6±0.9)周明显短于常规组的(6.1±1.1)周,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采用注射鹿瓜多肽疗法进行治疗,能加快骨痂的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