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因、诱因构成。方法选取125例确诊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岁~59岁)和老年组(60岁~94岁),整理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诱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是非老年组最常见的前两位病因,分别占42.5%、40.0%,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组最常见的前两位病因,所占比例均为55.3%;在老年组冠心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55.3%vs 25.0%,P0.01),而扩张型心肌病在非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42.5%vs 18.82%,P0.05)。非老年组单病因多见,远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组多病因多见,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及非老年组病人的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基础病因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增大;多病因心衰比例逐渐增大;感染成为心力衰竭病人发病及反复住院的最常见诱因。  相似文献   

2.
冯孙强 《内科》2010,5(6):595-59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80例)和非老年组(75例),比较两组之间的病因、合并症及预后等。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占28.8%,而非老年组为13.8%,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占50.7%,老年组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伴发病多、预后差,应加强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以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划分为中青年组(<65岁,103例)和老年组(≥65岁,159例),统计两组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病因对比分析中,中青年组的血管炎、高黏血症、血管畸形及病因不明等病因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只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χ2=9.077,P=0.003);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中,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糖尿病、肥胖、酗酒、劳累等因素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史、吸烟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老年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史等因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较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防范,及时分析病因,干扰危险因素,有利于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60岁(老年组)和75例≤45岁(非老年组)TIA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TIA病因明显不同于非老年组,高血压(60%)、缺血性心脏病(42%)、吸烟史(23%)、周围血管病变(21%)及糖尿病(20%)的构成比较高,而肥胖、高脂血症、睡眠障碍及血管病家族史在非老年组常见,高尿酸血症在两组均有较高构成比。椎基底动脉系TIA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21%与9%,P〈0.05)。结论 老年TIA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具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病因分布特征提示,老年TIA患者病因中心血管病变构成比较高,尤其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对具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给予早期干预,可降低TIA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人脑源性变视症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脑电图、磁共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人脑源性变视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影像学特点 ,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 30例比较。结果  (1)变视症的种类老年组主要以大脑性色盲为主 ,非老年组主要以小视症为主 (P <0 .0 0 5 )。(2 )病因诊断老年组主要以脑梗死为主 ,非老年组主要以癫痫为主 (P <0 .0 0 5 ) 。 (3)脑电图呈脑叶性癫痫放电 ,部位主要在颞叶、枕叶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无差别。 (4)头部磁共振示脑梗死 ,梗死面积小 ,梗死部位在枕极、上前方顶枕交界区、下前方颞枕交界区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也无差别。结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脑源性变视症的主要病因 ,因无其它症状及神经科查体阳性所见 ,容易漏诊 ,MRI可帮助病因诊断 ,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并发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横纹肌溶解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及老年组(≥65岁),对比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种及以上病因导致横纹肌溶解患者(40.3%、48/119)明显多于非老年组(17.0%、16/94)(χ2=13.582,P=0.000)。两组患者的病因排序有所不同,老年组患者前5位依次为感染、肌缺血/氧、内分泌代谢异常、创伤、肌疲劳,而非老年组患者为肌疲劳、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药物/毒物、创伤。与非老年组48.9%(46/94)的患者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相比,老年组患者32.8%(39/119)出现典型临床表现(χ2=5.067,P=0.024),反之,老年组患者有40.3%(48/119)表现新发意识障碍,而非老年组患者仅21.3%(20/94)(χ2=7.923,P=0.005)。老年组37例患者出现AKI(38.9%、37/95),其中死亡13例(35.1%);非老年组17例出现AKI(19.3%、17/88),其中死亡4例(23.5%);老年组更易合并AKI(χ2=7.545,P=0.006),且AKI与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χ2=7.196,P=0.007)。结论老年患者多病因共同导致横纹肌溶解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病因分类与非老年组有不同之处,老年组患者较少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更易合并AKI,且老年横纹肌溶解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46例,分为两组:老年组87例、非老年组159例,对比两组在临床症状、失血严重程度、并存疾病、病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收缩压均值高于非老年组,脉搏与休克指数均值低于后者,并存疾病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五位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31例,35.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0例,23.0%)、急性胃黏膜病变(17例,19.5%)、胃癌(13例,14.9%)、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2.3%)。Blatchford评分老年组64例(73.6%)为中高危,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相近,失血严重程度低于非老年组,并存疾病率高于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为老年人前五位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两组预后评估均较差。  相似文献   

8.
初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及诱因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聚集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结果 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痛(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痛、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在老年AHF的预防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317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1839例和非老年组(14~64岁)133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转归以及死因等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风险。结果3174例急诊危重患者中老年人占57.94%。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年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前3位病因为心血管疾病(48.2%)、神经疾病(19.7%)及呼吸系统疾病(15.7%)。3174例患者中死亡305例,其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为204例和101例,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6.89%vs 33.11%,P=0.001)。老年组危重症死因前3位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组呼吸危重症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1.1%vs 3.0%,P=0.000)。结论心血管病、神经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是急诊老年危重患者最常见病因,病死率高,其中呼吸危重症的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P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OGI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比较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OGIB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老年组97例,男性40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70.8±6.8)岁;非老年组99例,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4.4±10.3)岁. 结果 老年组显性出血89例,隐性出血8例;非老年组分别为91例和8例.两组胃排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胶囊延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小肠转运时间较非老年组显著延长(P<0.05).老年组2例因胶囊内镜滞留于食管未纳入诊断统计,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2例(65.3%),血管病变为最常见病因;非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7例(67.7%).小肠克罗恩病为最常见病因.两组获得阳性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诊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OGIB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血管病变为老年OGIB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年龄增长其病因构成的变化及多重病因情况.方法704例确诊为心衰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45~59岁)组,老年(60~79岁)组和高龄老年(80~95岁)组,通过计算机Foxpro软件建立的老年CH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前三位的基础病因在老年前期组是风湿性心脏病(47.1%)、冠心病(19.9%)和扩张性心肌病(12.7%),老年组是冠心病(62.2%)、高血压(14.6%)和风湿性心脏病(11.9%),高龄老年组是冠心病(92.0%)、高血压(30.0%)和贫血(22.0%);多病因心衰在老年前期组占25.7%,老年组占70.7%,高龄老年组82.0%;多病因组合中,双病因最多见的是冠心病、高血压,三种及以上病因中最多见的组合是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结论心衰患者随年龄老化,(1)风心病和心肌病的比率逐渐下降,而冠心病、高血压和贫血的比例逐渐增大;(2)多病因心衰比例逐渐增大;(3)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成为最常见的多病因组合.上述特点在老年心衰的诊治和预防中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气胸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76例自发性气胸的病因、症状、诊断、误诊及治疗方法。方法将76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与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壮年组治疗显效率82%,老年组治疗显效率76.9%;76例患者误诊率36.8%,青壮年组18%,老年组73%。结论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若未及时确诊、适当治疗,会影响肺功能甚至威胁生命,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值得临床探讨和重视;误诊率较高,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气胸认识及专业水平,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92例老年人咯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92例住院老年人咯血的病因,分老年干部组及普通老年组。结果老年干部组52例中27例(51.9%)咯血病因为肺癌;而普通老年组40例仅5例(12.5%)为肺癌(P<0.01)。15例(28.9%)老年干部组病人伴有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普通老年组中则仅有4例(10%)(P<0.05)。此结果对于老年干部咯血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65例老年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老年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5例老年肝硬化与158例非老年肝硬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黄疸、腹水的发生率分别是75.3%和80%,非老年组为56.9%和62%(P<0.05).老年组Child分级A、B、C级分别为15.3%、52.3%和30.8%,非老年组分别为44.9%、37.3%和17.1%(P<0.05).老年组电解质紊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60.0%、66.1%、56.9%和63.0%,而非老年组分别为22.8%、15.8%、47.5%和15.2%,老年组HBsAg(+)、抗-HCV(+)、抗线粒体抗体(+)、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24.6%、7.7%、23.0%和13.8%,而非老年组分别为62.6%、11.4%、10.1%和10.7%.老年组肝硬化中病因不明者占32.3%,非老年组中病因不明者占6.9%.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黄疸、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转氨酶等反映肝脏炎症的指标升高相对不明显;老年肝硬化患者HBV感染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而病因不明肝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民营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比例、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6月30日至2014年6月30日住院患者资料,共11 540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有关AKI诊断标准,对发生AK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统计AKI的发生率、病因、诱因及其转归。结果:3年内住院患者发生AKI共356例(3.1%)。引起AKI的病因中肾前性占42.1%,肾实质性占48.3%,肾后性占9.6%。主要病因为肾毒性药物(26.7%)和低血容量(20.2%)。治疗后77.3%患者的肾功能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恶化率为22.7%。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肾前性、肾后性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实质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营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AKI恶化率高,AKI主要病因是肾毒性药物及低血容量。及早诊断对早期预防和积极干预AKI,提高AKI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老年AP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68.8±6.9)岁]102例和非老年组[60岁,(46.7±4.4)岁]2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后住院时间及死亡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比例及重症胰腺炎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其次为高脂血症,酒精及肿瘤,其中老年组胆源性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0.6%vs 49.8%),高脂血症比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11.8%vs 20.2%),酒精性比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6.9%vs 19.2%),肿瘤性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9%vs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老年组腹痛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84.4%vs 95.4%),黄疸比例高于非老年组(66.7%vs 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5.6)vs(11.7±4.6)d,P0.05],但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9%vs 1.4%,P0.05)。结论老年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病死率高。老年AP患者应警惕胆源性及肿瘤性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深入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 (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方法 对 2 1例老年及 3 8例非老年NS并发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以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老年组NS并发ARF发病率为 2 4 7% ;非老年组为 7 3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有以下特点 :(1)老年NS并发ARF发病率高 ,男性多见 (71 4% ) ,病死率高 ,治愈率低 ;(2 )蛋白尿程度极重、血浆蛋白极低 ;(3 )病理以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 ;(4 )病因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为主。  结论  老年NS并发ARF发病率高 ,病理以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主 ,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严重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合并症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为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规范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新疆地区13家医院共1 493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老老年组,比较两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非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和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通老年组和老老年组性别、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老老年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比例高于普通老年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比例低于普通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血压、冠心病是两组最常见的心衰病因,老老年组平均病因数量、非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数量均高于普通老年组[(1.95±0.71) vs(1.70±0.58)、(1.89±0.89) vs(1.55±0.71),P均<0. 05]。老老年组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贫血比例高于普通老年组,而冠心病、糖尿病比例低于普通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老老年组出院带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使用率均低于普通老年组(65.9%vs 76.7%、51.0%vs 70. 8%、62.7%vs 69.4%,P均<0. 05)。结论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多心血管病因、合并多种疾病的特点,老老年患者合并症更多、抗心衰药物应用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9.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121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转归及死亡相关因素,对比观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透析疗效。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药物性肾损害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前三位病因,老年组的透析充分性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多元回归表明低蛋白血症及C反应蛋白升高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冈,营养小良及炎症是导致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模式与病因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98例和中年组(年龄65岁)77例。观察脑梗死模式与病因分型情况,脑梗死模式分为穿支动脉梗死、皮质动脉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和分水岭梗死,病因分型参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病因分型及脑梗死模式差异。结果老年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高于中年组;男性、吸烟比例低于中年组(P0.05,P0.01)。病因分型中,老年组和中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型多见(44.90%和55.84%);2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心源性栓塞型比例高于中年组(8.16%vs 0,P=0.010)。脑梗死模式中,老年组和中年组均以穿支动脉梗死多见(41.84%和49.35%);2组穿支动脉梗死、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皮质动脉梗死比例高于中年组(32.65%vs 18.18%,P=0.031)。结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以小动脉闭塞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多见;心源性栓塞型和皮质动脉供血区梗死模式较中年患者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