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 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常规检测无创血压(SBP和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开胸探查(T3)、拔除气管导管(T4)时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血糖(Glu)水平。结果 T1、T2、T3、T4时瑞芬太尼组SBP和DBP与T0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舒芬太尼组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两组HR和SpO2与T0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T1、T2、T3、T4时瑞芬太尼组NE、Cor、AngⅡ、PRA、ALD和Glu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舒芬太尼组除NE外,其他多数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并且与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相比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可减轻食管癌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其可能通过抑制NE、Cor、ANGⅡ、PRA、ALD和Glu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非插管全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采用非插管全麻,保留自主呼吸,两组入室前开放静脉通道,先在手术室门口静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2mg/kg,患儿入睡后车床送入手术间,A组单次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后,继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10mg/kg.h持续泵注,B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与舒芬太尼混合液0.2mL/kg(混合液每10mL含丙泊酚100mg与舒芬太尼5μg),继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与舒芬太尼混合液1mL/(kg·h)持续泵注.监测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5min(T1)、10min(T2)、苏醒时(T3)的HR、MAP、RR、SPO2;记录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及呼吸抑制、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镇痛镇静均完善;两组HR、MAP、RR在T1、T2时降低,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非插管全麻手术中的麻醉,具有效果良好、安全,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中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室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32例)、舒芬太尼组(32例)和瑞芬太尼组(32例),在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基础上分别应用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和辅助麻醉。比较两组用药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术中(T3)和拔管后(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患者术中和拔管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三组T1、T2、T3和T4时的HR、SBP和DBP均显著低于T0时;与T1时刻相比,三组在T2和T4时的HR显著升高,SBP和DBP明显下降,而舒芬太尼组更为平稳。瑞芬太尼组的术中和拔管后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结论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特别是诱导后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显著降低术中和拔管后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循环影响和复苏情况。方法腹部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级,男22例,女28例;年龄(45.6±11.7)岁,体质量(53.4±8.0)kg。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S组,n=25)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R组,n=25)。应用TCI-Ⅰ型靶控注射泵,以血浆浓度为目标分别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术中根据临床需要间断推注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于手术完毕时停药。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诱导后3 min BS组SBP、DBP、HR无明显改变,开始输注丙泊酚后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BR组SBP、DBP、HR下降明显(P<0.05),该组输注丙泊酚后用阿托品2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切皮及切皮后3 min、拔管后3 min SBP、DBP、HR无明显改变。停止输注丙泊酚至拔管时间BS组和BR组分别为(13±2.3)min和(10.1±2.6)min,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苏醒期BR组发生躁动6例,而BS组未发现。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均能较好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但就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复苏质量而言,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方法将93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符合丙泊酚患者47例,实验组实施舒芬太尼符合丙泊酚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RR、SpO_2在三个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MAP及HR在T2时间段,实验组稳定于观察组(P<0.05),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术中肢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镇静镇痛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具有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可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作用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儿童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2组患儿均接受阿托品、羟丁酸钠、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诱导,R组静注瑞芬太尼,F组静注芬太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比较插管评分、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2组间插管评分、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瑞芬太尼可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7.
谭瑞丹  熊理锋  陈亮 《北方药学》2015,(12):156-157
目的:观察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诱导对BI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实验组采用舒芬太尼诱导,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对BIS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MAP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HR及BIS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后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I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血浆浓度2μg/mL静脉滴注丙泊酚时单次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不会对BIS产生明显抑制对用,但是瑞芬太尼则会造成BIS短暂下降.  相似文献   

8.
章征兵  明腾  许凯  胡华琨 《江西医药》2014,(11):1299-130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12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6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全麻;S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及丙泊酚诱导和维持,C组则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和维持。术中监测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5min(T1)、10min(T2)、15min(T3)、苏醒时(T4)的HR、MAP、RR、SPO2及动脉血气值;并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躁动、喉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痛镇静均完善;与术前及C组比较,S组患儿的HR、MPA、RR在T1、T2、T3时降低,PCO2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S组喉痉挛、躁动等方面发生率低于C组,苏醒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非插管全麻中,具有安全有效、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术中体温控制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选择需要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危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体温控制组(术中体温控制在37.5℃,对照组不控温(手术室常温),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清醒时间,同时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时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及麻醉清醒期间HR、BP、MAP及BIS未有统计学差别,但实验组手术期间HR、MAP及BIS均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76.57±73.88)mg、(1073±355)μg,而对照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58.45±95.47)mg、(1118±465)μg,两组中丙泊酚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体温控制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丙泊酚用量小并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常规室温下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5例。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F组予芬太尼3μg.kg-1,S1、S2、S3组予舒芬太尼0.2、0.3、0.4μg.kg-1,R1、R2、R3组予瑞芬太尼1、1.5、2μg.kg-1。观察诱导前1 min(基础值),插管前1 min,插管后1、2、3、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及心室加速指数(ACI)。结果各组患者均未发生肌肉僵直或通气障碍。F组各时间点HR、SV、CO、CI、ACI均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后除R1组外,各组MAP明显下降,插管后F、S1、S2、S3组回升至基础水平,R2、R3组仍低于基础值(P<0.05)。S2、S3组诱导后HR明显减慢(P<0.05),插管后恢复至基础水平。诱导后R3组MAP低于F组,R1、R2组CO、CI、ACI低于F组(P<0.05)。插管后1、2 min,R1、R2组CO、CI较F组低,R1、R2、R3组ACI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0.20.4μg.kg-1对心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瑞芬太尼能加重丙泊酚引起的心肌抑制和低血压,应避免使用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的1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烷麻醉组各90例。连续监测患儿收缩压(SBP)、心率(HR)、心电图(ECG)、舒张压(DBP)、麻醉深度(BIS)、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T1)、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手术完成时(T4)、睁眼时(T5)、完全清醒时(T6)的SBP、HR、DBP、BIS。结果:两组患儿组内各指标相比,麻醉诱导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患儿手术完成时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与丙泊酚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均能有效降压,稳定心率,维持相当的麻醉深度,但是七氟烷苏醒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拟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0 min(t2)、插管时(t3)、切皮时(t4)、锯胸骨后(t5)、术毕(t6)6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并以躁动评分、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来评价麻醉效果,同时观察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HR、MAP、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围术期(t1~t6)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MAP、SBP及DBP在麻醉诱导及插管后均有下降趋势,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小。试验组患儿躁动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效果稳定,安全性好,能够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0~80岁,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随机分为3组,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0.5μg/kg,分别复合相同剂量的依托咪酯,每组20例,分别测麻醉诱导前(t0)、诱导给药后(t1)、插管时(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的直接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BIS和TOF值。结果①与诱导前相比,给药后三组BP、MAP、HR、BIS均降低(P<0.05),Ⅲ组下降较明显(P<0.05);插管时三组BP、HR、BIS均上升,Ⅰ组升高较明显(P<0.05),Ⅱ、Ⅲ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插管后BIS均<65。结论在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的患者中,0.4μg/kg的舒芬太尼在插管前5.5 min给药,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并产生最小的呼吸和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SUF)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手术血流动力学和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实施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REM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SUF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T3)、切皮劈胸骨后(T4)和阻断开放后(T5)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指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新生儿术后疼痛评估量表(CRIES)评分以及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血清PCT、CRP、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与麻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CRIE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EM联合小剂量SUF用于小儿CHD介入术麻醉,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能缩短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脊柱手术时对唤醒试验及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40例,随即等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著采用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观察术中麻醉唤醒时间及不同时间段循环系统变化结果,麻醉恢复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麻醉患者均在预期内达到唤醒,观察两组在术中麻醉唤醒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后、唤醒后MAP、HR相比两组无明显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能在唤醒后配合完成相关指令性肢体动作,瑞芬太尼组在术后呛咳、躁动发生方面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在术后苏醒延迟及术中知晓方面,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组在术中唤醒过程中较舒芬太尼组明显具有优势;舒芬太尼组在减少术后呛咳、躁动发生方面较瑞芬太尼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全麻诱导的患者76例。舒芬太尼组(S组)38例,给予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组(F组)38例,给予芬太尼5μ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min(T1)、气管插管后5 min(T5)、气管插管后10 min(T10)时的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S组与F组在T1、T5、T10时段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与T0时段比较,也显著下降,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在T1、T2、T3、T4时段,MAP、SBP、DBP、HR下降程度高于S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更有效维持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影响小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单次骶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0例4~9岁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全麻组和联合组2组。观察2组患者一般生命体征,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每小时用量,麻醉效果、并发症及麻醉方式改变等情况。结果:全麻组的平均动脉压(MAQ)和心率(HR)在术中(T1)、停药后5分钟(T2)、苏醒时(T3)均高于联合组(P<0.05),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每小时用量联合组明显少于全麻组(P<0.01)。2组患儿在诱导合作、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苏醒时间、麻醉方式改变等方面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对68例实施全麻进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麻醉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芬太尼麻醉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SpO2在过咽时出现一过性的降低,检查时又有所回升;对照组SBP、DBP、HR及SpO2在过咽时和检查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可以有效抑制麻醉时的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用药方法对全身麻醉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II级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与丙泊酚常规微泵恒速输注(P)组。麻醉过程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靶浓度,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5rain('r3)、切皮即刻(T4)、切皮后5min('r5)、气管拔管即刻(T6)两组患者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记录各时刻BIS值、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CI组在T2一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P〉0.05);P组HR、SBP与DBP在T1时显著降低,T2与T6时显著升高(P〈0.05)。P组与TcI组比较,T2时SBP与DBP显著增高(P〈0.05)。TCI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