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多数关于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药理作用的研究是基于其水溶性成分的,作者在对该植物亲脂性成分槲寄生素进行分离和测定其抗增殖活性中,又提取出了3个亲脂性成分桦木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研究了上述4个化合物对3种白血病细胞Molt4、K562和U937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  相似文献   

2.
白果槲寄生 Viscum album L.凝集素(ML)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的该植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3种 ML,即 ML Ⅰ、MLⅡ和MLⅢ是由 A、B 2条含二硫键的链组成的糖蛋白,它们对人白血病 Molt 4细胞系有很强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兰根道尔夫离体和灌注心脏模型,研究了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叶水醇提取物的血管舒张作用及用Kelm等的方法研究了该提取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槲寄生属植物Ligaria cuneifolia(R.etP.)Tiegh(Lc)生长在阿根廷西北部及中部地区,广泛作为阿根廷民间药物。其叶和根的浸液具有降血压作用,常替代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同属其它植物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炎等作用,但对该植物研究报道很少。作者研究的目的是分析  相似文献   

5.
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提取物或单用或与常规抗癌药合用治疗癌症。该植物中凝集素Ⅰ(VAAI)及一种多糖rhamnogalac-turonan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作者研究了该植物鲜果提取物中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它们与VAAI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槲寄生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槲寄生类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凝集素类和生物碱类.对这2类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与活性以及槲寄生制剂的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代谢物,特别是粘毒素的性质、含量及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与不同亚种有关,提示它们具有遗传特异性和宿主特异性,因而很难根据其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来鉴别。为确定这种特异性是否严谨及在亚种间的杂交是否很少发生,作者以叶绿体trnH(GUG)-trnK(UUU)和核  相似文献   

8.
一种槲寄生多肽的一级结构分析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槲寄生枝叶中肽类抗肿瘤活性成分并阐明其结构。方法应用阳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及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用于测定质量数。采用Edman降解结合酶解法确定多肽的完整序列。对多肽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槲寄生中纯化出一种新的多肽,命名为槲寄生毒素B2(viscotoxin B2),其一级结构为KSCCKNTTGRNIYNTCRFAGGSRERCAKLSGCKIISASTCPSDYPK。Viscotoxin B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肉瘤细胞的IC50为1.6 mg·L-1。结论Viscotoxin B2与白果槲寄生中的槲寄生毒素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将槲寄生亚种Viscum album ssp. album叶制成水提取物(AE)、50%乙醇提取物(EE)、石油醚提取物(PEE)、氯仿提取物(CE)和丙酮提取物(ACE)。用空斑形成试验检测各提取物的抗人副流感病毒2型(HPIV-2)的活性;分析AE对HPIV-2复制的不同阶段的作用以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槲寄生(Viscum album)汁的天然发酵产物“Iscador”(下称Is)已用于治疗人的癌症。它是促进小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白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揭示了其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槲寄生毒肽和槲寄生凝集素在选择性摧毁癌细胞、阻断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槲寄生凝集素特殊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 ,使其有可能成为基因疗法等未来治疗药物“导入”的载体受到重视。此文就槲寄生提取物的功能、主要抗癌活性蛋白成分的分离纯化、性质、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 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到的倍半萜内酯,是银杏类制剂抗脑缺血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抗炎症免疫损伤,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并能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和脑部循环障碍,能全面针对脑缺血损伤的各种病理过程。简述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提取物主要含黄酮和萜内酯(银杏内酯ginkgolide和白果内酯bilobalide)两类活性成分。它能够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我国银杏叶资源丰富,但尚未大力开发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成果,以期对银杏叶的开发研究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槲寄生黄酮类成分的特征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槲寄生中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高圣草素的含量,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30℃。建立14批槲寄生药材的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在同一色谱条件下,经方法学验证,HPLC法同时测定14批槲寄生药材中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高圣草素。结果 建立了槲寄生药材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标定了7个共有特征峰,指认了其中2个峰:峰4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峰6(高圣草素);其中12批槲寄生药材相似度达到0.9以上,聚类分析将14批样品分为2类;PCA分析共得到2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特征峰2~7的信息,主成分2主要反映特征峰1的信息,峰4与峰6的峰面积较大,且对第1主成分的贡献也较大;PLS-DA结果表明,3个共有特征峰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依次为峰7、峰6、峰4。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高圣草素2个指标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17%、101.47%,RSD分别为2.0%、0.7%,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14批样品中2种成分总质量分数为2.32~5.17 mg·g-1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为槲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懈寄生[Viscumcoloratum (Komar.)Nakai]的水提取部分对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其主要成分为3'-甲氧基-4',5,7-三羟基黄烷酮-7-O-葡萄糖甙(槲寄生甙甲),水解后得甙元——高圣草素。合成了高圣草素及其余5个B环异构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后续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果""炮制方法""工艺""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Ginkgo biloba seed""Processing methods""Technology""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Clinical application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62年1月-2019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 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相关书籍,对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3篇,其中有效文献79篇。白果的传统炮制方法主要有与糯米同蒸、火煨、香油浸泡等,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炒制、蜜制、蒸制、煨制。白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双黄酮、异银杏黄素、松柏苷等)、萜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等)、酚酸类化合物(白果酸、白果酚、白果二酚)、有机酸类化合物(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白果的药理活性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白果传统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治疗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白果炮制品),治疗带下白浊、头部及面部癣疮(白果生品)等;现代临床应用主要采用白果炮制品,如白果作佐使药可收敛止带,作臣药可燥湿止带、缩小便,作君药可平喘;与抗生素联用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白果生品有毒,应用时一般先将其炮制以降低其毒性,其化学成分丰富,药理活性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可通过建立白果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成分,保证白果的临床应用安全,以期为白果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白果中银杏酸类化合物(ginkgolic acids, GAs)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之一,人体因摄食白果引起的毒副作用与银杏酸毒性相关,有必要对GAs进行危害评估,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毒理学数据。方法基于系统文献检索方法,收集白果中GAs的有效毒理学数据后,对其健康危害予以评估。结果毒代和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GAs由啮齿类动物经口摄入后可被迅速吸收,动物外周血液中GAs的C-T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肝和肾是其主要蓄积器官,GAs主要经粪便排出体外。动物急性经口毒性实验资料表明GAs属于实际无毒或低毒级别。GAs具有免疫毒性、致敏性和细胞毒性。可能具有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尚无证据证明GAs具有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多国药典规定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中GAs的限量为5 mg/kg。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10 mg/kg。白果的不同炮制品中GAs含量不同,未经加工白果中GAs含量较高白果不同部位GAs含量差别较大果芯中含量最高。结论白果作为药食同源物质,临床中毒案例多有报道,可能与白果中GAs毒性效应相关。因未经加工白果中GAs含量较高,在食用白果时注意不要生食,因其果芯毒性较大,要注意去除果芯,且不可多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