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医案是医疗活动的客观记录,是临床一线的资料、科研的原始素材,反映了医家在诊疗过程中的思维及独到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学习与整理名家医案,也是临证必备的基本功。文章首先强调学习医案的重要性,总结了整理医案的4个要素,并且认为医案整理要反映诊疗的内在规律。为了适应科研需求,新时期的医案整理还应注意临床数据要客观、真实、全面。当然,一份好的医案还应该具有故事性,这就要求学术继承人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总之,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从推求师意开始,进而提炼思想,最终才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2.
广东名老中医医案是岭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戴医理的重要资源,是实践之总结,是老中医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中医理论要继承、要发展,研究医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通过对这些名老中医们的医案及医案评析文献学习,归纳整理其临床诊疗特点,以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广东名老中医医案是岭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医理的重要资源,是老中医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中医理论要继承、要发展,研究医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名老中医们的医案及医案评析文献学习,归纳整理其诊治急、危、重症的诊疗特点以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医》2013,(11):852-852
一、征文内容 1.“临床篇”: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防治慢病的临床病例总结,中医基础研究;基础理论探讨;疑难病症医案分析;中医药学科各专业临床、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进展;中医药学科科研思路与方法学的研究等。2.“传承篇”: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名医工作室阳建工作经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模式与方法;北京市优秀继承人临床研修成果。  相似文献   

5.
伍炳彩教授,江西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四十余年,学验俱丰。长期坚持临床实践,在内、妇、儿科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被选为伍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整理伍老临证医案时,颇有心得,兹将其治疗湿病验案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凸显中医药的诊疗特色和优势,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名医学术经验之精华集中反映于医案之中。医案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在中医的学习、临证、科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承启作用。医案内容丰富、传承久远、覆盖广阔,是中医记录、解析个案的诊疗全过程的、叙议结合的传统临证文本,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而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是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健康档案。病历是资料性的,是用于查阅、追询的医疗文本;而医案是学术性的,在收集诊疗重点内容的同时,经过整理提炼形成的,常有按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用于总结和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病历是基础,属于数据范畴,而医案是病历的升华,具有知识的特点。本研究结合近三十年来名老中医传承项目成果,提出医案整理可促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促进有效方药发现和成果转化、促进形成创新理论、用于临床决策支持等,名老中医医案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信息不够完整、记录不规范、有叙无议、溯源性不够,循证证据不足、无法支持高水平的成果转化等。应对策略可采用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方法学研究、提高科研转化,以及构建行业共建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医案是医家诊治疾病的记录,最直接、真实、客观地反映医家治病经验和特色。本研究从录载于《名医类案》的丹溪医案入手,经归类整理统计分析,凸显其甘温助脾的学术特质。不仅展现于朱氏临床的各个层面,而且通过这些医案对后世数百年间诸多医家在温补领域的理论和临床产生了不容低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莹  李延萍 《光明中医》2020,(3):325-327
李延萍主任中医师系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批师带徒学术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内科疑难病证。笔者跟师学习,对其方药经验加以整理、总结、传承,以提高临床疗效。现将老师治疗风湿病的方药经验总结一二,介绍如此。  相似文献   

9.
郭文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数十载,中医理论渊博深厚,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郭老师出诊,现将老师临床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医案与同道分享。 1 扩张型心肌病 王某,女,53岁。  相似文献   

10.
正文:海南省名中医林道强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30 年,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成光的学术继承人之一。林道强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辨治疑难杂病方面经验独特,笔者有幸师从学习,受益颇多,现选其医案5 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源于平乐郭氏正骨,始于西北郭氏正骨创始人郭均甫先生,后经李盛华等传承人借鉴现代医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与完善,形成了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证论治和功能锻炼为主,独具西北特色,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2.
吴荣  王阶  任廷革  张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81-2583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冠心病辨证论治规律,创新名医经验传承方法;方法:收集名医冠心病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冠心病名医诊疗数据库,应用方剂智能分析软件分析名老中医立法组方的规律;结果:得到名医冠心病8个常见证型的证候诊断、治法与方药;结论:从方剂出发得到的名医辨证论治规律,清晰的再现了名医识证、立方、用方的思维过程,通过多个方剂的综合分析分别归纳出证候诊断、治法和组方用药规范,从而将名医经验转化成了有价值的知识,显示出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整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广大临床医生在学术界中最关注和研讨的热门话题是循讧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长期以来,医生往往根据经验、直觉、推论或零散的、非系统的研究结果或替代指标等来处理病人。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往往更重视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对死亡、致残、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等病人更有意义的长期临床预后指标却重视不够。重理论和机理而轻临床最终结局,重短期效果而轻远期是否利大于害,把属于假说阶段的尚未被可靠临床研究证实的结果当成最后结论予以推广等是临床治疗实践中常见的现象。80年代以来,许多实验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效或害大于利;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因此,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还需实践来检验。对疗效的评价应更加重视与临床有关的终点指标。直觉、经验和病理的推论并不总是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是处理病人更为可靠的证据,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现在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和患者的选择相结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这就是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杨国红教授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痞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杨国红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痞的医论、医案,以示其验。结果:杨国红教授取法《伤寒论》之辛开苦降,通过辨证,灵活运用于临床胃痞的治疗。结论:杨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岭南骨伤科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对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传承研究的内容应从医术、医理、医道3个层面把握,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师徒型传承、院校型传承、科研型传承等传承研究模式,以及整理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促进名老中医有效传承研究模式与方法的发展,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邵长荣教授学贯中西 ,硕果累累。笔者作为第二届全国继承名老医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的学员 ,有幸成为邵长荣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现初步归纳邵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 ,从以下 5个方面作一概述。1 中西观 :衷中参西 ,弘扬中医邵师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又脱产 3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班的学习 ,一贯主张中西医结合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主要思路表现为 :1 1 宏微两观互统邵师认为 ,中医以宏观辨证见长 ,西医以精确的微观认识为优。将宏微两观相统一 ,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 ,后期出现咳喘兼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医案承载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医案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的智库资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中医医案中海量的数据,需要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规律。最传统的中医病案数据分析方法为领悟式分析方法,因个人的水平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结论的主观性较强,比较费时,研究结论推广性相对较差。而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就是建立医案数据库或进行简单的症状、药物频次分析,如何从海量的病案数据中快速发掘出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就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并且需要融合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除个人领悟式分析方法,又介绍了频数分析法、多元(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和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更深层次地挖掘隐藏在中医医案中的各种规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临床,体现中医医案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