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总结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为治疗方法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探索出一套人工肝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为治疗方法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结果 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为治疗方法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为治疗方法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护士的精心准备、熟练配合、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直接影响人工肝治疗成败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效果,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3例心脏病术后并发重症ARF患者进行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MAP,CVP,BUN,Scr,K+等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经过CVVH治疗后32例存活,15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存活患者经过CVVH治疗后CVP,Scr,BUN,K+,MAP升高。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ARF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护理计划,严密的护理监测和管理是使患者安全及治疗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例SAP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CVVH组和HP+CVVH组,每组15例.两组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CVVH方法相同,HP+CVVH组采用HP联合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急性生理学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慢性肾衰竭(CRF)合并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CRF合并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CVVH进行血液净化,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相似文献   

5.
胰肾联合移植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在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肾功能衰竭、移植胰急性胰腺炎、肺感染、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在积极的抗排斥、抗感染、抑制胰酶、止血、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进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应用百特BM25机器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共治疗22 d.结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迅速控制了肺水肿,维持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经过22 d共计180 h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患者移植胰肾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住院40 d痊愈出院.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胰肾联合移植后良好的肾脏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6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例均来自我院加强治疗科 1995年以来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应用连续性动 静脉血液滤过 2例 ,连续性静 静脉血液滤过 8例 ,连续性动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2例 ,连续性静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2 9例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5例。结果 :46例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得到较好的控制 ,以存活组较满意 ;在治疗过程中 ,血流动力学稳定。 46例中死亡 2 7例 ,存活 19例 ,死亡原因与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清除溶质和水分 ,且有十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是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湘川  刘春慧  吴灿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28-2530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尿毒清颗粒直接保留灌肠;观察组先行结肠透析,之后以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Scr、BUN、β2-M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0.01或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毒清灌肠治疗CRF有一定疗效,而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CRF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PRISMA系统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是模拟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将血液引入一个小型、高效能、低阻力的滤过器,使得血液中的水分不断被超滤,同时补充置换液,借以清除体内多余的水份及氮质产物,维持酸碱平衡的操作过程.CAVH自1975年应用于临床,前景至今不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救治带来光明的前景,其模式已由经典的CAVH衍生出泵驱动式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透析(CAVHD),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等多种形式,称之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应用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些手工操作过程虽然逐渐改革为常规化、便捷化、轻松化的工作,仍带有操作者的主观性,不能精确维持水平衡,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1998年6月到2001年12月我院用HOSPAL公司的全自动PRISMA系统治疗了3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减少了上述缺陷,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48例,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相关护理治疗后,48例患儿治愈15例,肾功能好转、水肿减轻后继续药物治疗14例,转血液透析8例,转院治疗4例,放弃治疗7例。治疗后患者p H值,K+,HCO-3及Cr,BUN,UA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是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辅以悉心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保障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47例重症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HP联合CVVH治疗,对照组是同期收治非医疗原因未能行HP联合CVVH治疗的中毒患者,对两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老年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福辛普利钠治疗,研究组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控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18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20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结果哮喘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正常组良好控制率最高(37.3%),未控制率最低(32.2%)。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哮喘患儿呼气流量峰值、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CD4+、CD8+、CD4+/CD8+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0.01),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25羟维生素D缺乏程度的增加,呼气流量峰值、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CD4+、CD4+/CD8+水平不断降低,CD8+水平不断升高。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可反映出患儿病情控制情况、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AKI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AKI 1期组、AKI 2期组以及AKI 3期组,每组40例,同时另选取同时段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血清CysC与尿NGAL水平表达情况,以表达水平高于基础值50%为基线,设为高CysC组、高NGAL组以及高CysC+NGAL组。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比较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CysC、尿NGAL、血清肌酐(SCr)、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比较高CysC组、高NGAL组以及高CysC+NGAL组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CysC、尿NGAL及APACHE Ⅱ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存活情况,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检验;血清CysC、尿NG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 结果对照组、AKI 1期组、AKI 2期组与AKI 3期组中血清CysC、尿NGAL与SCr表达水平随着AKI病情分期的增加而升高,APACHE Ⅱ评分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血清CysC方面,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4.807,P=0.036;q=15.449,P<0.001;q=23.942,P<0.001);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0.641,P<0.001;q=19.136,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495,P=0.01);尿NGAL方面,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6.109,P=0.012;q=10.997,P<0.001;q=19.375,P<0.001);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4.887,P=0.031;q=13.266,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378,P=0.004);SCr方面,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461,P=0.003;q=21.198,P<0.001;q=42.995,P<0.001);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2.737,P<0.001;q=34.534,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1.797,P<0.001);APACHE Ⅱ评分方面,AKI 2期组、AKI 3期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0.907,P<0.001;q=21.643,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0.737,P<0.001);病死率方面,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29;χ2=13.272,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高CysC组、高NGAL组与高NGAL+CysC组APACHE Ⅱ评分以及死亡率逐渐升高,APACHE Ⅱ评分方面,高CysC组、高NGAL组与高NGAL+Cys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7.440,P<0.001;q=16.206,P<0.001);高CysC组与高NG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34,P=0.452);病死率方面,高CysC组、高NGAL组与高NGAL+Cys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0,P=0.005;χ2=5.148,P=0.023),高CysC组与高NG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3,P=0.279)。死亡组患者血清CysC与尿NGAL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87,12.246,P均<0.001)。APACHE Ⅱ评分结果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72,P<0.001);血清CysC及尿NGAL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成线性相关性(r=0.868,P=0.003;r=0.721,P=0.008)。 结论尿NGAL与血清CysC是预测AKI发病的早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KI的早期诊断,可作为临床上诊断AKI患者病情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桑夏苓术汤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桑夏苓术汤。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疾病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1β、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咳嗽、发热、肺湿啰音及憋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夏苓术汤可减轻SAP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缩短疾病改善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雾化吸入联合传统吸痰治疗,观察组实施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吸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106,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组(n=94,外侧开胸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创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下降,并于治疗1 w后达到峰值(最低值);胸腔镜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传统组,CD8+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 h后CRP、IL-6、IL-2R、SAA水平升高,治疗1 w后各指标降低;同时,胸腔镜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RP、IL-6、IL-2R、SAA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3%)较传统组(10.6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较小、安全性高,对机体免疫功能损害较为轻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23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与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接诊的60例原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sHLA-G水平、EBV-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血清sHLA-G在原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HLA-G水平和EBV-DNA载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观察组CD3+、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HLA-G水平与EBV-DNA载量之间呈正相关(r=0.483,P<0.05),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无相关性(r=0.029、-0.022、0.017、-0.084,P>0.05)。结论血清sHLA-G水平在原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明显升高,且和EBV-DNA载量具有相关性,但血清sHLA-G水平的升高并不是造成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过程中患儿体内胆红素、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40例高胆红素新生儿作为高胆组,再根据对高胆红素新生儿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胆1组20例(常规蓝光治疗)和高胆2组(常规蓝光治疗加妈咪爱);选取同期与高胆组日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水平≤205.2 μmol/L)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T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高胆1、2组胆红素与IL-6及CD4/CD8比值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前,高胆1组及高胆2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CD3[(48.00±5.28)% vs (46.60±5.57)% vs (60.54±4.66)%]、CD4[(31.05±5.09)% vs (33.50±4.80)% vs (44.86±3.75)%]及CD4/CD8比值(0.93±0.21 vs 0.95±0.23 vs 1.32±0.17)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高胆1组与高胆2组新生儿的IL-6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21.73±2.35)ng/ml vs (22.05±2.58)ng/ml vs (10.85±2.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高胆1、2组患儿CD3[(46.15±7.17)% vs (55.15±6.89)% vs (60.54 ±4.66)%]、CD4[(29.45±5.64)% vs (37.85±5.49)% vs (44.86 ±3.75)%]、CD4/CD8比值(0.92±0.22 vs 1.12±0.25 vs 1.32±0.17),较对照组比较仍较低,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偏高[(23.83±3.34)ng/ml vs (14.91±2.31)ng/ml vs (10.85±2.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胆2组与高胆1组CD3、CD4、CD4/CD8比较却明显升高,IL-6水平也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总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胆1、2组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780、-0.594,P<0.01),而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52、0.591,P<0.01)。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情况,光疗在降低高间接胆红素的同时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口服免疫调节剂妈咪爱可有效弥补光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