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军民 《光明中医》2011,26(2):328-32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比较:治疗组Hp清除率为93%,对照组Hp清除率为75%,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秋 《河南中医》2012,32(9):1201-120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胶囊组32例),观察两组用药连续4周后临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扶正清热灭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纽,对照组30例予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钠)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热灭幽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疗效、组织炎症改善疗效、HP根除率、临床总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扶正清热灭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祺  陈宇彬 《新中医》2007,39(3):39-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幽门螺杆菌抗体(Hp-Ab)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用彼司克、阿莫西林口服治疗;治疗组100例采用香砂六君丸、逍遥丸配合彼司克、阿莫西林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Ab阳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30天后观察症状、体征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3.11%,随访期限内2例复发,分别采用本法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幽门螺杆菌阳性即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香砂六君汤加减配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疗法治疗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胃炎汤治疗,疗程20 d;对照组采用西药标准三联疗法,疗程7 d;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健脾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付强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2,(10):1321-13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28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甘草泻心胶囊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82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西民 《西部中医药》2003,16(11):21-22
表2HP清除率对比组别例数清除(%)减少(%)无效(%)有效率(%)治疗组8233(40.24)27(32.93)12(14.63)73.17结照组6728(41.79)23(34.33)16(23.88)77.00 两组清除率比较,P>O.05。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甘草泻心胶囊对HP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疗效。5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的范围。其发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对HP感染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临床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出发,其次要选择对HP有清除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对照组40伽.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25%、100.00%与72.50%、8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白梅 《世界中医药》2012,7(4):295-296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胃炎患者148例,77例为治疗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71例为对照组,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性指标为:HP根除率,临床症状显效率、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7.9%和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荆花胃康三联疗法HP根除率、临床症状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荆花胃康三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灭幽汤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名脾胃湿热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结合常规联合治疗,临床组采用灭幽汤加减进行治疗。两组在治疗四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临床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证候疗效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灭幽汤在充分杀灭胃内幽门螺杆菌、遏制幽门螺杆菌继续滋生、发挥根治作用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尤其在改善主症和中医证候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3.
范明  钟毅  李兴明  戈焰 《新中医》2011,(7):14-16
目的:观察清胃祛湿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胃祛湿方,每天1剂;对照组予制酸、保护胃黏膜及促动力等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2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在胃黏膜糜烂愈合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胃祛湿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清幽汤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用健脾化瘀清幽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丽珠得乐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两组HP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化瘀清幽汤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炎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按依从性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祛瘀清热法为主拟方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抗HP治疗1周;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0%、35.7%,幽门螺杆菌阴转率分别为83.3%、82.7%。组间比较:近期临床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幽门螺杆菌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益气祛瘀清热法组方结合辨证辨病用药治疗老年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抗Hp作用与对照组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HP阳性门诊患者按中央随机方法分为4组,16例/组,均用西药抗HP三联疗法10天。A组标准三联疗法;B组中药散剂2周;C组中药汤剂辨证,1剂/d,水煎400~450mL,早晚分服4周;D组中药汤剂辨证1剂/d,水煎400~450mL,早晚分服2周。观测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幽门螺杆菌、PRO量表评分、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测HP。[结果]根除率A组75.00%,B组100%,C组93.75%,D组93.33%。中药汤剂/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疗效优于单纯"标准三联疗法"(P0.05)。[结论]中药汤剂/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单纯"标准三联疗法",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应用中药4周或2周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无差别,中药汤剂或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无差别;中药汤剂或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胃煎联合胃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胃三联疗法连续治疗7 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胃煎连续服用30 d。2组均停药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胃黏膜改善情况及Hp根除率。结果 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66.7%,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96.7%,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煎联合胃三联疗法口服治疗Hp阳性CAG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受损的胃黏膜,提高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简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双侧郄门穴)35例和对照组(针刺双侧内关、中脘、足三里)35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9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郄门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远端取穴,简单、安全便于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所感染的慢性胃炎分阶段治疗的最终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收治的77例阳性慢性胃炎HP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本研究的中医分阶段治疗,并在治疗90d之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4%。临床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胃炎HP的中医分阶段的治疗方案具有极佳的临床疗效,从客观与临床的角度来看,具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