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完成血制品成分输注的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指导输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4项检查指导输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G检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制品输注量、凝血状态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冷沉淀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两组APTT、TT、PT均短于术前,FI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术后24 h两组APTT、TT、PT均短于术后1 h,FIB水平高于术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两组间APTT、TT、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可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以及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优于常规凝血4项检测指导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RBC)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FFP∶RBC为1∶2.5比例输血,观察组按FFP∶RBC为1∶1比例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PLT)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与RBC按1∶1比例输注用于产后出血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调节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在TEG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50例肝硬化患者在常规凝血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比较2组术后肝功能主要参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TEG组术后R、K值明显降低(P<0.01);Plt、α角、MA、CI、FIB值均显著增大(P< 0.01).输注血小板29例(47.5%),输注冷沉淀17例(27.9%),联合输注6例(9.8%).术后PT、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lt、FIB值显著增大(P<0.01).术后PT、PTA、INR、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23例,占46.0%,输注冷沉淀6例,占12.0%,联合输注6例,占12.0%.2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TEG组AST降低,ALB升高(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TEG相比常规凝血检查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状态.TEG证实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再平衡现象.TEG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研究和指导调节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关节囊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的影响。方法:行单侧THA患者40 例,均采用直接前方入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缝合关节囊后于关节囊内注射2 g氨甲环酸,对照组缝合关节囊后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输血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引流量(术后显性失血量)观察组155.0±23.0 mL,低于对照组的265.0±5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观察组266.0±51.8 mL,低于对照组的315.0±57.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观察组98.0±4.5 g/L,95±5.5 g/L,高于对照组的88.0±3.8 g/L,82.0±4.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3例(15.0%),输血量325.0±28.5 mL,对照组输血9例(45.0%),输血量460.0±6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关节囊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孟祥瑾  米红玉  戚超  范娅涵 《西部医学》2020,32(11):1702-170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指导作用及对凝血指标和血凝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肝癌术后凝血功能障〖JP2〗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临床输血,观察组依据TEG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输血。比较观察组输血前后TEG〖JP〗检测结果[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输注蛋白(PC)、浓缩红细胞(CRC)、出血或渗血时间、出血或渗血量。结果 观察组输血后R、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MA、CI值均高于输血前(均P<005)。两组输血前PT、APTT、TT、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PT、APTT、TT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FIB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RC、FFB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CRYO、PC使用量均高于对照组,出血或渗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出血或渗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 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用TEG指导临床输血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血凝质量,有助于指导成分输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临床输血在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测输血,观察组进行TEG检测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治疗期间输注血液数量[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red bloodcells,CRC)、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T)、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preserved plasma,CRYO)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C)],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血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总体凝血指数(CI)。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及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 CRC、FFP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YO、PC输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块形成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血块形成温度和最大血块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指导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的临床输血,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患者血凝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99-102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管理中的作用,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4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并实施输血管理,观察组加做TEG检测并指导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24 h凝血功能变化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后24 h的PT值、APTT值、TT值比输血前均下降,FIB值均上升,且观察组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24 h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的R值、K值较输血前明显下降,Angle值、MA值、LY30值、CI值较输血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制品使用情况,观察组FFP、RBC输注量低于对照组,CRYO、CP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TEG检测指导成分输血,可达到精准输血,快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FFP的使用量,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9-12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将10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从切皮至术毕全程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术中丢失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回输;对照组:术中非肝素化期间所有失血、停机后管道与膜肺中余血直接丢弃。统计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的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RBC、FFP及PLT的输注率、输注量、输血费用、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及两组术前、术毕PT及TE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RBC输注率及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总输血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观察组PT、R值、κ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Alpha角较对照组变小(P0.05);两组术毕R值、κ值均较术前延长,Alpha角较术前变小(P0.05);两组围手术期FFP、PLT输注率及输注量、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异体RBC输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凝血功能,同时增加输血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DL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3例,对照组采用MIS-TLIF治疗,研究组采用OLI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失血量和白蛋白丢失量,手术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白蛋白丢失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IS-TLIF比较,OLIF治疗DLS患者的优良率更高,且能缩短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 h方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行单侧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90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同时行双下肢静脉彩超,试验组于手术关闭筋膜层后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3 h,对照组关节内注射20 ml 0.9%氯化钠溶液并维持引流管开放,两组患者引流管均于术后48 h拔除。记录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HCT),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质指数、手术时间、ASA评分、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第7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均未发现静脉血栓。结论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 h方案可有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血液丢失,同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该方案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指征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在2002-01~2006-12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8例7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与54例小于75岁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等情况进行归纳、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率、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患者中没有输入新鲜冷冻血浆,而非高龄组患者术中平均输入(1.33±2.54)单位新鲜冷冻血浆(P<0.001);高龄组没有发生术后出血的并发症,两组腹腔内感染率均为4%;高龄组患者再次开腹手术率为0%,而非高龄组为6%(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高龄组胆管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55.6%vs 25.9%,P=0.021)。结论 75岁以上高龄患者和小于75岁的患者一样能够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能从中获益;高龄的壶腹周围肿瘤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率最高,提示在对高龄人群进行体检或疾病筛查时,要高度重视对胆道系统的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的节约用血策略对低体重(≤8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现无血体外循环或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用量的可行性及对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价。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有76名低体重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38)采用体外循环经典预充血策略,即2个单位悬浮少白红细胞(PRBC)和100ml新鲜冰冻血浆(FFP)完成心脏畸形矫治术;实验组(n=38)低体重患儿实施体外循环无血预充技术并结合新节约用血策略,术中根据患儿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再适量补充悬浮红细胞。收集两组患儿围术期的重要监测指标及血液制品(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术后24h胸液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每例输入PRBC和FFP的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有12例患儿实施无血体外循环手术,且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另外26例患儿(P〈0.05),另外26例术中每例各加入1单位悬浮红细胞,每例患儿血浆用量为零;两组患儿24h胸液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理实施新节约用血策略可显著减少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液制品用量,未对患儿术后早期带来不良影响;术前红细胞比容大于0.36者,较易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异体血回输量、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异体血回输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均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观察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反应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韩杰  李春华 《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46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对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56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血浆者设为实验组,监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较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对照组更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机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监测,有条件的同时进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指标(SCT)指导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G组(T组)和SCT组(C组)。2组均于手术期间每次自体血液回输结束时、手术结束后24 h内患者引流量>300 mL/h时检测HB,若<70 g/L,输入异体RBC;同时2组在上述时点分别检测TEG或SCT,按TEG或SCT结果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血液(RBC、FFP及PLT)输入量;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 结果 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RBC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围术期FFP及PLT输入量小于C组(均P<0.05);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EG指导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可以减少患者FFP和PLT输入量,不影响出血量、RBC输入量及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红细胞对凝血功能障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大量输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RBCs)比例将其分为低比例组(D1组,FFP:RBCs为1:3)、中比例组(D2组,FFP:RBCs为1:2)、高比例组(D3组,FFP:RBCs为1:1),均30例,记录三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三组血液制品输注量及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变化。结果三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3组FFP用量(2.60±1.57)L明显高于D1组、D2组,而三组RBCs、血小板、冷沉淀使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大量输血后,三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但D1组D2组D3组,三组纤维蛋白原(Fbg)均下降,但D3组Fbg(2.10±0.56)g/L高于D1组、D2组(P均0.05)。结论对大量输血患者,将血浆和红细胞按1:1比例输注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中输入不同配比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悬液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FFP:RBC悬液输注配比分为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1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2,对照2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3,观察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1,比较3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KL-6)水平、输血治疗期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发生率、24h内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输血6h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血清KL-6水平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RALI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内死亡率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大出血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输注比为1:1的FFP:RBC悬液,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血清KL-6水平,降低TRALI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原位肝移植的重度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乌司他丁1、2、3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术始分别给予U1、U2、U3组乌司他丁1×104、2×104、4×104U/kg持续泵入;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0)、无肝前期60 min(T1)、无肝期20 min(T2)、新肝期20 min(T3)、关腹前30 min(T4)静脉采血,常规实验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并记录整个术程出血量、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量。结果与C组相比,U1组的凝血指标、失血输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U2组的APTT、FIB、D-Dimer、ACT、PF等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趋势,虽然除T4的FIB外其余指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显著地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5);U3组作用更为明显,APTT、FIB、D-Dimer、ACT、PF等指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1)。结论乌司他丁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肝移植无肝期和新肝期的凝血状况,并减少术中失血输血量,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纤溶亢进和保护血小板功能,并可能参与维持促凝抑凝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中多模式血液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1 月—2017 年7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7 例全身麻醉下行首次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 分为采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的患者13 例(实验组)和未采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的患者14 例(对照组)。分析两 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 d 血红蛋白、围手术期输血 量、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等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 血红蛋白及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多模式血液管理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翻修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 在安全性方面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71-7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T)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9年3月确诊的6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照1∶1比例配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观察组30例,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评估,分析两组的分娩情况、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两组ALT、AST、PT、APTT、TT、FIB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用于PAT患者凝血的监测,可评估出血风险,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