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输血后24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三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大量输血治疗患者给予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与浓缩红细胞(cRBC)输注治疗,按照FFP、cRBC输注比例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输注FFP:cRBC=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输血后,丙组患者的a PTT、PT明显短于甲乙两组患者,Fbg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两组患者,甲、乙组与丙组对应凝血指标水平两两相比差异明显(P及住院时间每两组对应指标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 05)。甲、乙、丙三组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 以FFP:cRBC=1:1的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效果最佳,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林新梅  刘红  王洪远 《重庆医学》2017,(30):4252-425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内输注红细胞大于10 U且输血前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90例,根据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5;B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0;C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5:1.0.比较3组患者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病死率最低.(2)3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升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比较:A组患者输血后的PT、APTT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输血后PT、APTT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大量输血患者,按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1.0:1.5进行输注,将有利于预防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温俊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87-1588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比例≤1∶2,观察组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对比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输血后1 d,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上升,且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PT、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A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B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C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输血后,A组APTT、PT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TNF-α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且B组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可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和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且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84-86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0例,依据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比例分为低比例血浆组17例、中比例血浆组21例、高比例血浆组12例。监测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比例血浆-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患者输血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大量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后,低比例血浆组患者APTT、PT均显著延长,Fbg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比例血浆组APTT和PT也有所延长,但延长时间短于低比例血浆组,Fbg浓度也有所降低,同样减少幅度低于低比例血浆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比例血浆组患者其APTT、PT和Fbg与输血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应避免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失调,低比例血浆可诱发血液低凝现象产生,以血浆∶红细胞悬液为1∶1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低血浆组、中血浆组、高血浆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液制品输入量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三组冷沉淀及红细胞输入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三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h后,低血浆组PT值、APTT值均高于中血浆组与高血浆组,Fbg值低于中、高血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在输血时,血浆及红细胞比例过低,易促使血液稀释性降低,应以1∶1的比例输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缩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比例在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7例创伤大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比例不同分为A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27例,B组(1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5)41例,C组(1.5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24例以及D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45例,比较四组患者输血后效果以及对预后影响。结果:经过观察四组患者输血情况看出,输血前四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05),输血后发现D组患者PT、APTT以及INR水平均高于A组与B组(P0.05);四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D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量明显比其他三组低,SOFA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输注浓缩红细胞量比其他三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大输血患者采取合适输血比例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水平,其中1.5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比例效果更好,提高预后效果,促进疾病稳定。  相似文献   

9.
马小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5-1216
目的探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依据输血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8比例输注,B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3比例输注,C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比例输注。比较3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产前比较,输血后A组、B组FIB水平均降低,TT、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TT、APTT、PT较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水平高于A组和B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B组FIB水平高于A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适用于产后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0.
郑裕鹏  黄同花  陈斌锋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38-1639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救治过程中行等比例成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悬浮红细胞(RBC)、血小板(PCT),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行2:1:1比例输注RBC、FFP、PCT.比较两组血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休克纠正率、FFP和RBC输注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即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凝血块形成的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起始点及弧线所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纠正率、FFP输注量高于对照组,RBC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DCR方案能够改善多发伤并发ATC患者血压和凝血状态,减少RBC输注量,提高休克纠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中输入不同配比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悬液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FFP:RBC悬液输注配比分为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1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2,对照2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3,观察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1,比较3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KL-6)水平、输血治疗期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发生率、24h内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输血6h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血清KL-6水平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RALI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内死亡率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大出血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输注比为1:1的FFP:RBC悬液,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血清KL-6水平,降低TRALI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接受腰椎结核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两组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决定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SRBC)。试验组在TEG结果指导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决定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SRBC与FFP的输注量、术中输液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血常规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等。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失血量、SRBC和FFP的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FIB)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FIB含量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可以减少成分输血量并减少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不合理输注原因,减少FFP不合理输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493例输注FFP的病历资料,输注目的;比较合理输注组和不合理输注组在输注FFP前及输注后8h内凝血酶原时/d(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查结果。结果输注FFP患者中,合理输注者为63.61%(314/439),不合理输注者为3631%(179/439);合理组PT、APTT值输注后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组输注前、后PT、APTT值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补充蛋白、扩容及增加营养者为目的是导致FFP输注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非大量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即使输注FFP也不会改善凝血功能。为促进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提升,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需要临床上加强FFP的输血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指标(SCT)指导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G组(T组)和SCT组(C组)。2组均于手术期间每次自体血液回输结束时、手术结束后24 h内患者引流量>300 mL/h时检测HB,若<70 g/L,输入异体RBC;同时2组在上述时点分别检测TEG或SCT,按TEG或SCT结果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血液(RBC、FFP及PLT)输入量;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 结果 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RBC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围术期FFP及PLT输入量小于C组(均P<0.05);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EG指导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可以减少患者FFP和PLT输入量,不影响出血量、RBC输入量及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加强成分输血管理杜绝不合理成分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博  马华  管政  刘杨 《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57-358
目的一血多用,节约血源;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方法通过对我市近两年成分输血的统计分析,并与三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及先进国家成分输血的情况对比,找出目前我市成分输血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成分血使用率97.07%,超过三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与先进国家相当;红细胞使用率44.93%,低于先进国家;新鲜冰冻血浆使用率41.33%,高于先进国家。结论加强成分输血管理,降低新鲜冰冻血浆使用率,防止新鲜冰冻血浆滥用,提高红细胞使用率,实现真正的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FP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及临床科学、合理应用FFP的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4月我院输注新鲜冷冻血浆(FFP)共200例(516次)的资料,分析临床医生输注FFP的目的;输注FFP的516例中有256例在输注前以及输注后8h内均检查了PT、APTT,根据现代FFP输注适应证标准,将256例分为非控制组56例和控制组200例,比较输注前及输注后8h内的Pr、APTT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例中临床医生输注FFP合理使用119例(59.5%),输注血浆1027U(72.4%),不合理使用81例(40.5%),输注血浆391U(27.6%);非控制组在输注FFP后的PT、APTT的值较输注前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在输注FFP后PT、APTT的值较输注前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现代FFP输注适应证标准,合理使用FFP能有效纠正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新鲜冷冻血浆的意识仍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救治的产科急性DIC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成分输血的观察组(34例)和全血输血的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PLT、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T、a 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2.843~27.343,P0.01,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8,P0.05),子宫全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χ~2=4.128,P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改善产科急性DI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血K+、Ca2+水平及生存周期的影响,为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入院后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比例不同分为高、中、低3组,高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1)40例,中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2~1∶1)25例,低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2)27例。比较3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情况、输血前后K+、Ca2+浓度、凝血功能,统计死亡率及死亡患者平均生存周期。结果 中、低比例组患者住院期间悬浮红细胞输注总量均大于高比例组(P<0.05或P<0.01),但中、低比例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3组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P<0.05或P<0.01),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低比例组患者PT、APTT延长,INR增加(P<0.01),高、中比例组患者输血前后PT、APTT、INR无明显变化(P>0.05),且均短于/小于低比例组(P<0.01)。3组死亡率及患者平均生存周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大量输血后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但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血K+、Ca2+浓度及生存周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