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背景: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容易造成较大的创伤。目的:探索斯氏针撬拨闭合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36)和实验组(n=37),分别实施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斯氏针撬拨闭合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美国足踝创伤协会之足部评分、Böhler角和Gissane角无明显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表明对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常规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和斯氏针撬拨闭合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基本相当的临床效果,而斯氏针撬拨闭合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的明显优势,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透视体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2004~2006年间收治的31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行患髋蛙式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8例病人获平均16.5个月(8~36个月)随访,X线片均示骨折解剖复位,螺钉空间位置良好,后期随访26例骨性愈合,l例骨折不愈合,l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患髋蛙式位透视下辅助复位可最大程度的复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 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 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 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 mm,短缩≥10 mm,短缩≥20 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 mm,平均(5.21±5.49) mm。股骨颈短缩≥ 5 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 10 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 20 mm的发生率为3% (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 5 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 5 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76例,年龄(76.7±6.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股骨颈骨折92例,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7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股骨颈骨折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内固定治疗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7±1.3)个月。3例发生治疗后感染,1例治疗后10 d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切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术后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下肢短缩、骨折延期愈合及对髋再骨折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而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相互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好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5.
背景:动力髋螺钉已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物,国内外应用较广泛。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是一种新型的髋部内固定装置。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两种内固定置入物器材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抽取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治的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髋动力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内固定时间短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少于动力髋螺钉组   (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22/24),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88%(23/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系统具有内固定可靠,手术时间及出血少,骨量丢失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翟生  吕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95-360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主要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哪种内固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1966至2013年间发表的所有比较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内固定后股骨干骨折、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内固定后疼痛(包括髋关节疼痛和大腿疼痛)、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3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总数4 7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 757例。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再手术率、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内固定后髋关节周围疼痛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髓内固定比动力髋钢板固定失血量少(P=0.003);髓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动力髋钢板固定组(P=0.003)。提示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髓内钉固定失血量少,但增加了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髋关节周围疼痛这些结局指标方面,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目前多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但其固定方法目前尚有争议。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及医师建议分为空心螺钉组(n=25)和缝线组(n=21),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空心螺钉组与缝线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固定后Ikeuchi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但空心螺钉组患者固定后功能训练时间明显比缝线组短(P < 0.05)。提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比缝线有利于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中内踝骨折十分多见,对该类骨折的修复方式有多种,常用也是较为传统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随着骨折修复的理念转变,目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日趋流行,然而两种方式的疗效对比仍需大量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纳入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63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中27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29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100例。PRP组采用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RP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合并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7.35、90.8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7、84.32分,术后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6%、90%,高于对照组的67%和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其中SandersⅡ型19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11例),SandersⅢac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螺钉断裂及跟骨内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5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7例,良5例,一般2例,优良率91.6%。X线片检查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9岁,平均6.2岁。左侧4例,右侧3例。Seinsheimer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A型2例。7例患儿均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闭合复位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 周根据Beaty 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 本组7例患儿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置入弹性髓内钉,骨折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6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住院时间3~5 d ,平均4 d。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2周。术后4 周根据Beaty 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7例患儿均为满意。末次随访时按Flynn 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6 例,良1 例。结论 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便,闭合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高,内固定稳定且可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并可减少术者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骨膜广泛剥离,软组织损伤大,固定后并发症多,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单纯微创技术或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对复杂的C型Pilon骨折往往难于做到解剖复位。目的:分析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延期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探讨治疗C型Pilon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6例C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治疗,置入钢板前后均行CT三维重建,固定前及固定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9-24个月),1例延迟愈合(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5周(11-52周),无畸形愈合,并发症:浅层感染2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敞开伤口每日换药2周后愈合;无深层感染或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1例,予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后好转;无皮瓣坏死;无肌腱激惹;无断钉或退钉现象;无神经损伤。按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88.5%。结果证实,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延期治疗C型Pilon骨折,复位满意,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煅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闭合AO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Jones骨折1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9月采用闭合AO空心螺钉治疗Jones骨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获得3~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3.5个月,功能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闭合AO空心螺钉固定治疗Jones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对软组织破坏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是治疗Jones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 结果 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 ~ 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5.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5月15例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5岁。其中DenisⅠ型9例,DenisⅡ型6例。11例予以闭合复位,4例予以切开复位;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术后定期随访,参照李明等改良的骨盆创伤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影像学评价:优12例,良3例;临床评价:优13例,良2例。结论空心螺钉治疗Ⅰ、Ⅱ型骶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切口闭合复位术治疗单纯性颧弓M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纯性颧弓M型骨折患者45例,其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16~71岁;左侧30例、右侧15例。均采用微切口闭合复位术治疗。术中通过C臂X线机透视观察骨折对位和颧弓弧度情况,以骨折对位良好和颧弓自然弧度恢复、目测最大张口度明显改善为骨折闭合复位满意;术后3~6个月,通过对比手术前后最大张口度的变化和CT测量双侧颧弓突度差值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并结合临床和CT表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5例中,44例经1次复位即获满意效果,另1例经2次复位后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CT复查显示45例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最大张口度术前为(2.76±0.37)cm、术后为(3.91±0.15)cm, CT测量双侧颧弓突度差值术前为(4.43±0.28)mm、术后为(0.47±0.09)mm,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52、93.281, P值均<0.05)。手术疗效评价为Ⅰ级42例,Ⅱ级3例;依视觉模拟量表评估45例患者满意度为99.50%±2.15%。结论 微切口闭合复位术治疗单纯性颧弓M型骨折是一种安全、高效、易于掌握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2例。结果42例经5~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评分:优良达38例,优良率达90.4%。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运用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因闭合复位髓内钉术手术创伤小,能间接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术后伤口并发症较少,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已成为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侧卧位与仰卧位牵引架牵引:术中通过充分对抗肌肉对抗力后,仰卧位对骨折端前后移位不好控制或纠正;侧卧位更方便纠正断端移位,且减少髋部软组织对手术操作的干扰。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的闭合复位方式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侧卧位应用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通过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4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仰卧位牵引架组17例,侧卧位人工牵引组17例,侧卧位牵引架组2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3组患者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 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②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侧卧位牵引架组100%,侧卧位人工牵引组82%,仰卧位牵引架组59%,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显著高于仰卧位牵引架组(P=0.002),侧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手术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仰卧位牵引架组及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 < 0.05);④术中出血量:仰卧位牵引架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2)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骨折愈合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30)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 < 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3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表明,应用侧卧位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复位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更少、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RCID: 0000-0002-4621-2653(袁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并伴有局部软组织及微循环的严重损伤,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髁部支撑钢板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但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多样,各方报道亦不一。 目的:探讨股骨髁部支撑钢板对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髁部支撑钢板置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中,Neer评分优良患者63例(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CPM锻炼各组间临床疗效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临床疗效越差(OR=0.797),复位满意者、A型骨折和CPM锻炼者临床疗效好,OR分别为2.275,1.756,2.885。结果可见对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髁部支撑钢板置入过程中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关节嵌合,置入后早期的CPM功能锻炼可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对于C型骨折患者,可考虑双钢板强化固定提高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32例,其中应用普通带锁髓内钉或股骨近端长重建钉股骨模式18例,应用股骨近端长重建钉14例,闭合穿钉22例,有限切开穿钉10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3例术后分别存在不同程度外旋或内翻畸形,其中1例外旋畸形经手术重新校正,1例股骨颈内螺钉松动退出1例股骨颈内螺钉切割出股骨头,均予皮牵引制动在骨折初步愈合后手术取出,未出现深部感染,全部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应用Harris髋部功能评分评定:优2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