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抗凝药物与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抗凝药物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临床研究 ,结合近期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和结论 :抗凝治疗能使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改善症状 ,降低病死率 ,且医疗费用较低廉 ,其复发率也较低 ,故从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已逐渐成为急性PTE的基本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VTE)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抗凝治疗是防治VTE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华法林等,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抗凝治疗已经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随着对凝血机制的深入研究,各类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但它们的临床应用各有不同。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分类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抗凝药物肝素和维生素K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临床上多种血栓栓塞、缺血性疾病中应用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抗凝药物时 ,应注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掌握剂量 ,防治各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手性药物与药物的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辉  阮红梅  李振江  何军  郝静 《中国药房》2002,13(7):438-439
近20年来 ,立体选择性被临床药理学充分认识 ,已成为临床药物学的重要方向 ;手性或三维结构差异导致多种动力学差异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而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各国政府对手性药物的政策变化 ,对新药研发影响巨大[2]。但是 ,新药研发发达国家 ,如美国、日本和欧共体却对手性药物的注册未作明确规定 ,这显然不利于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3]。好在在临床药学的理论和实践领域 ,药物学的三维观念已被广泛认知[4]。1手性与药物1 1手性手性 (chirality)是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 [5]。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急重症状态,易导致AMI或猝死,对其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UAP的药物治疗,除经典的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外,现主张使用抗凝或溶栓治疗[1]。现将在治疗UAP过程中,抗凝或溶栓疗效较好的部分药物综述如下。1 小剂量尿激酶、肝素联合应用 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的快速纤溶作用可将新鲜血栓及其机化物溶解清除,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而显示其对UAP的高效作…  相似文献   

7.
肝素除抗凝作用外 ,其抗炎作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低抗凝性肝素在体外模型的应用提示肝素的抗炎特性区别于其抗凝活性 ,在某些情况下低抗凝活性肝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抗炎作用强于普通肝素[1]。有关研究表明静脉应用肝素能抑制皮肤及支气管的炎症反应[2]。也有采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但结果不甚一致。哮喘的免疫病理过程包括T细胞活化、IgE合成、TH1/TH2 比例下降、IL_5分泌及嗜酸细胞活化聚集等。目前关于肝素的抗炎机理、尤其是对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影响研究仍较少 ,本文应用肝素治疗哮…  相似文献   

8.
肝素在非抗凝方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在非抗凝方面的临床应用彭晶玮李正斌(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411100)临床应用发现具有低抗凝作用活性的肝素及其衍生物在影响粘着力、活化和白细胞转运、控制炎症等方面表现一定程度的生物多效性。现综述如下。1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据报道[1]用肝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药用普通肝素(standard heparin,SH)是临床上较为广泛使用的经典抗凝药物,多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因其分子量大,具有出血、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它是SH通过化学分解,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urokinase,UK)是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溶血栓药物[1]。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等症。尿激酶有多种分子量形式,主要有54000和33000D两种,即高分子尿激酶(H-UK)和低分子尿激酶(L-UK),据Rogati[2]...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恶性肿瘤相关血栓栓塞与癌基因的激活及组织因子的表达相关,与多种危险因素如肿瘤种类及分期、并发症和一些治疗药物等相关.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复发率,安全有效.本文综述恶性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机制、高危因素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罕见凝血因子Ⅺ缺陷的骨髓炎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儿的救治,在充分评估血栓风险、出血风险及筛选比较后推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采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方法进行全程抗凝管理、监护和随访。出院前复查患儿下肢静脉血栓及肺血栓已消失,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期间无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通过该案例,临床药师能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专业价值,提升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并为临床救治此类患者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波 《哈尔滨医药》2000,20(4):89-90
肝素是由不同长度的粘多糖链组成的混合物,其平均分子量在12000-15000D)(daltons)之间。肝素自1916年被发现具有抗凝作用以来,临床上已成功地用于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动脉栓塞,小剂量肝素还可预防原发性心肌梗塞后血栓性疾病。但肝素在临床应用时,常伴有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故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低分子肝素是通过化学方法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其分子量范围在4000-7000D之间,平均分子量为5000D。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在生物化学和药理特性方面有很多优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口服抗凝药物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降低血栓栓塞和卒中风险的有效治疗方法.既往临床长期应用的口服抗凝药为维生素K拮抗剂及肝素,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剂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及艾多沙班,均可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艾多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剂,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分子肝素是通过酶解或化学降解的方法得到分子量较小的普通肝素片断,较普通肝素抗凝血作用小,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类很有价值的抗凝药物。本文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对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深静脉血栓、进展型脑梗死、介入治疗及抗炎作用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就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之间化学结构及抗Xa/IIa比值等细微差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蚯蚓提取物降血压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名正常志愿者和27名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分组。进行口服蚯蚓提取物降血压作用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服药后均有降血压作用,给予安慰剂的对照组无降血压作用。表示蚯蚓提取物有肯定的降血压作用。P<0.01讨论蚯蚓组织中除含有抗凝和纤溶成分外[3],还含有降血压成分,并且经SDSPAGE测定降血压成分的分子量分别是23000和25000[1]。本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蚯蚓提取物在人体中具有肯定的降血压作用,而且未发现有毒性作用。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明显的高凝状态[4],而临床上应用的降血压药物对高凝状态多无影响,而蚯蚓提取物则同时具有降血压、抗凝和纤溶的作用,是高血压病患者的理想药物。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食物对药物吸收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林清  张恩娟  张昭 《中国药房》2002,13(2):116-117
药物在机体内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饮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口服药物进入机体后 ,可能首先在消化道与食物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 ,改变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从而影响药物治疗作用。食物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两个环节[1],笔者就食物对药物吸收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5]1.1食物与药物直接理化作用食物与药物发生理化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牛奶或其它乳制品中的钙离子与四环素形成络合物 ,减少四环素的吸收 ;茶叶水中的鞣酸与铁制剂…  相似文献   

18.
降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的病理表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血浆脂质含量增高有关[1]。近年实验及临床观察提示[2],单纯降低血脂或脂蛋白的浓度并不能降低冠心病人的死亡率,现已开始研究对血脂的合成结构及转化等有影响的药物,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患者除血流动力学变化外 ,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是个重要问题。一些病人有高度的危险性 ,很多研究评估了心房颤动患者栓塞的危险性及抗凝、抗小板治疗的好处 ,目前推荐的抗凝治疗首选药物为华法令[1] 。低分子量肝素 (依诺肝素 )因其抗因子Xa作用和抗凝血酶作用比值高于普通肝素 ,对激活的血小板可耐受 ,不用实验室监测和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低而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 ] 。低分子量肝素 (依诺肝素 )目前尚未被推荐为心房颤动患者首选抗凝治疗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事件的临床意义。1 对…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是一种抗凝、抗血栓形成的药物,其分子量小,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药物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易引起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1]。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