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鼻胃管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9例择期胆囊切除术分为不置鼻胃管减压组77例和常规置鼻胃管减压组82冽,进行回顾世对照分析。统计学分析表明不置鼻胃管减压组术后进食时间,尤其是耐受着食的时间明显早于量鼻胃管减压级,而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补液时间明显缩短,并促进了早期下地活动。故认为择期胆囊切除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是安全的。也可避免病人因量界胃管带来的诸多不适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
对于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置胃肠减压,百余年来一直是胃肠外科的常规程序,目的是防止消化液反流、误吸、减轻腹痛腹胀和吻合口瘘。很多医院对于直肠癌手术,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即术前放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肛门通气和/或通便后再酌情拔除胃管。回顾85例直肠癌患者实际情况,根据是否术前放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分为两组,对比两组实际情况,探讨胃管留置是否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择期肝脏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择期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术前不予留置胃管,无胃肠减压;对照组52例,患者术晨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 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腹部胀痛不适及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咽喉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前是否应该常规预防性胃肠减压。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拟行LCBDE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由同一研究人员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别纳入胃肠减压组和非胃肠减压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6例患者,其中非胃肠减压组120例,胃肠减压组16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术前合并症、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麻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非胃肠减压组患者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明显早于胃肠减压组(t=2.181,P=0.030),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非胃肠减压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胃肠减压组患者(χ2=5.098,P=0.024;χ2=4.905,P=0.027),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LCBDE术前患者不建议常规行预防性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常规放置胃管是否必要。方法 回顾性随机对420例LC术前放置胃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56例未置放胃管组无论在术中对胆囊三角的暴露及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均同术前置放胃管组差异无显著性,且有术后痛苦小,呕吐次数明显低于放置胃管组。结论 对症状性、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施行LC手术,术前不必要常规放置胃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男性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不留置导尿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初次单侧TKA术的96例男性患者按入院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不留置导尿)和对照组(术前留置导尿),各48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估前列腺增生情况。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对照组患者于术后24 h内拔除导尿管并观察和记录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症状;观察组患者术后监测尿潴留情况,如果出现尿潴留,保守治疗无效后给予留置导尿。结果观察组有8例发生尿潴留,其中6例放置导尿管,均于24 h内拔除,未再出现尿潴留,此6例患者中1例出现尿路感染。对照组3例在拔除导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给予再次留置导尿并均于12 h内拔除导尿管,对照组出现2例尿路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单侧TKA手术可以不留置导尿,而对术后尿潴留可以采用一次性导尿或留置导尿处理。但对于老年男性患者,术前应认真评估前列腺增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适宜长度及其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别为45~55cm、50~60cm、55~65cm及60~70cm;术中测量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测量胃管前端距贲门的长度,各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2d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患者腹胀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的患者,胃管的实际置入长度与其身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根据患者身高选择置入长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适宜长度及其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别为45~55cm、50~60cm、55~65cm及60~70cm;术中测量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测量胃管前端距贲门的长度,各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2d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患者腹胀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的患者,胃管的实际置入长度与其身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根据患者身高选择置入长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不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选择可比较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和常规外科处理的患者各23例,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术前没有常规留置鼻胃管)和对照组(术前常规留置鼻胃管),比较两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等)和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FTS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早,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出现腹胀、腹泻症状高于对照组,出现咽喉疼痛的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恶心呕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不留置胃管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个性化给患者选择术前是否留置胃管有利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胃手术后胃肠减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60例择期胃手术病人随机分二组。I组为术后不插胃管组,Ⅱ组为术后插管胃肠减压组。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相近(P>0.05),无吻合口漏、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Ⅱ组病人肺部感染明显增多(P<0.05),且插胃管后病人均感鼻咽部不适、恶心、术后早期不便下床活动等缺点。因此我们认为,择期胃手术后无须常规行胃肠减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