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光面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断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15例患者,在二期翻修前应用高光面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行旷置术,所有患者在旷置期间经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行髋关节二期翻修术。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髋关节伤残和骨关节炎(HOO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13±5.03)个月。15例患者在旷置期间未发生间隔器脱位、断裂等并发症,旷置术后平均(3.79±1.07)个月行髋关节二期翻修术。二期翻修术中所有间隔器均易于移除,骨缺损程度与旷置术后相比未见明显变化。1例患者髋关节二期翻修术后1个月脱位,行闭合复位后功能良好,随访期间15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假体松动等并发症。15例患者旷置术后1个月、二期翻修术前及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58.30±4.57)分、(76.85±6.89)分和(89.47±3.60)分,较旷置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3.41±3.11)分]提高(P <0.05)。15例患者旷置术后1个月、二期翻修术前及末次随访HOOS评分分别为(260.30±7.52)分、(339.45±14.75)分和(380.78±8.40)分,较旷置术前HOOS评分[(253.62±10.47)分]提高(P <0.05)。结论 高光面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制备过程简便,在根除感染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旷置期间关节活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保留骨量,为二期翻修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OSSUM)对高龄骨科髋关节手术和非骨科、非同类患者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 应用POSSUM系统评分并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理论预测值,比较100例骨科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与200例非骨科、非同类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以及各自有无并发症组间差异。结果骨科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测值(42.04%)与实际值(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1,P=0.002);有、无并发症组生理指标评分[(25.05±5.05)分vs(24.49±5.40)分, Z=-0.80, P=0.936]、手术严重度评分[(10.14±0.83)分vs(9.96±0.86)分, Z=-1.086, P=0.278]、并发症预测值[(44.22±18.48)%vs(41.56±18.47)%, Z=-0.325, P=0.7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骨科、非同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测值(47.33%)与实际值(1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086);有、无并发症组间手术严重度评分[(10.42±1.57)分vs(10.47±2.16)分, Z=-0.477, 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理指标评分[(26.53±5.97)分vs(23.18±4.55)分, Z=-3.122, P=0.002]和并发症预测值[(55.96±20.17)%vs(45.32±18.61)%, Z=-2.853,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OSSUM评分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值高于实际观察值;POSSUM评分系统可作为非骨科、非同类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工具,对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肩膀关节活动度、患肢水肿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和后伸等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大(P<0.05).两组术前患侧上肢容积、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侧上肢容积明显减小[1 543.38±414.93)mL vs.(1 635.58±401.58) mL,P=0.000];术后6个月SAS评分明显降低[(37.87±6.90)分 vs.(44.07±12.32)分,P=0.000],SDS评分明显降低[(38.32±6.65)分 vs.(45.02±11.07)分,P=0.000],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增加[(77.52±7.28)分 vs.(70.28±7.55) 分,P=0.000].结论 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生存质量,并减轻患肢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TSEA治疗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一期行清创并取出全部假体,采用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表面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混合感染2例,敏感表面葡萄球菌3例,绿脓杆菌1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全部愈合,一期清创与二期置换平均时间间隔7个月.翻修术后18个月随访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25.6±2.4)分,提高至翻修后(84.1±1.6)分.结论 二期翻修使用抗菌素骨水泥假体是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治疗方法尚未有金标准,比较神经导航下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10 000 U/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术后第1、14天)、血肿清除率、器官功能衰竭、再出血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 结果 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1.78 vs.8.40±1.74,t=0.335,P=0.739)。但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增高[(11.06±1.94 vs.10.04±2.08,t=2.584,P=0.011)和(13.60±1.19 vs.11.90±1.87,t=5.500,P<0.001)]。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65±7.56)% vs.(94.11±5.32)%,t=0.375,P=0.832]。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135.90±17.41)min vs.(149.39±19.14)min,t=3.757,P<0.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21.45±5.67)d vs.(25.67±7.45)d,t=3.148,P<0.001)。2组患者28 d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再出血、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出血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振  金毅  郑稼  刘珂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60-46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5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后行旷置术加10%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了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结果:术后均超过24个月随访发现,24例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患者二期翻修术后切口感染,遂行清创,切口愈合。本组病例在一期旷置术及二期翻修术中及术后无骨折、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对于酒依赖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了于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酒依赖患者共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总干预时间持续4周。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抑郁和焦虑情绪。 结果 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基线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睡时间评分[(1.77±0.52)分vs.(2.21±0.67)分,P=0.004]、睡眠时间评分[(1.26±0.83)分vs.(1.72±0.95)分,P=0.040]、睡眠效率评分[(0.76±0.84)分vs.(1.26±0.75)分,P=0.013]及PSQI总分[(9.38±6.29)分vs.(13.54±6.85)分,P=0.013]、SDS评分[(36.81±7.76)分vs.(45.47±8.25)分,P<0.001]、SAS评分[(33.18±6.73)分vs.(42.26±11.48)分,P<0.001]均低于对照组,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酒依赖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情绪,减少其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二期翻修术治疗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例(11髋)≥75岁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用一期取出假体清创植入间隔器,二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处理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18.5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7.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9个月再发感染,行Girdlestone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男38例,女10例),根据PCI术后测量的IMR值分为3组,A组IMR≤25(n=18);B组IMR 25~32(n=16);C组IMR≥32(n=14).检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PCI术后及术后1年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1年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3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2 734.83±1 009.40)vs.(4 929.68±1 611.52)vs.(7 480.64±2 08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49,P=0.000).术后3组间LVEF[(54.00士5.99)vs.(52.31士4.35)vs.(49.29士4.6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76,P=0.043),3组间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间LVEF[(57.28±5.21)vs.(54.43±3.69)vs.(46.43±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44,P=0.000),3组间LVEDD(48.94±1.95)vs.(50.63±2.68)vs.(52.14±2.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75,P=0.002).术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例数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07,P=0.035;x2 =6.084,P=0.048);再次ACS、再次PCI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 PCI术后测量IMR能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疗效和假体再植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植入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6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9例植入骨水泥型,6例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3分(22~55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4.0分(45~6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2分(68~94分)。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一期手术后间隔3~6月再二期手术为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腰丛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7 年11 月雅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8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 究组,每组24 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法,研究组采用连续腰丛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 后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6 和12 个月的AKS 和VAS 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3、6 和 12 个月的AKS 评分较对照组高,而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 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连续腰从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临床价值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需要进行Ⅱ期翻修手术21例患者为3D打印组,选取同期未通过3D技术而直接进行的髋关节置换手术21例患者为对照组.CT扫描得到患者髋关节髋臼、股骨等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体外模拟并建模,通过3D技术对模型进行打印,展示患者的髋关节模型并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3年,比较手术疗效及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3D打印组平均(86.4士31.5)min,对照组为(131.7±2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D打印组术前评分为(41.4±7.8)分,3年随访后为(9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技术可运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髋臼侧翻修时处理各类型骨缺损的方法选择及其早期疗效。方法:对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和VAS评分。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3个月,平均随访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月的(91.23±3.43)(83~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月的(1.2±1.2)分(0~3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不同的翻修原因给予不同的植骨方式和选择适当的假体类型,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周围骨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近期随访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在双下肢等长效果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初次单侧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中采用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84例采用X线健侧对照法(A组),67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法(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5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A组的手术时间[(107.32±12.01)min vs(94.56±15.39)min]较B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1.08±0.52)mm vs(3.79±1.54)mm]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两种方法中X线健侧对照法(A组)较克氏针定位法(B组)在下肢长度控制方面有更为精确的优势,但其术中所用时间较B组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辅助关节囊微创(supercapsa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学习曲线.方法:选择102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SuperPATH-THA治疗,记录手术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一期翻修,15例采用二期翻修。二期翻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翻修治疗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8.60±5.17)分,较术前(31.59±5.2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反应蛋白为(9.19±2.83) mg/L,较术前(15.32±2.73) mg/L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条件等选择翻修治疗方案与假体,C反应蛋白可作为术后感染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55例(91.67%)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共58例(96.67%)完成研究;观察组术后1年Harris疼痛评分(42.12±0.97)、步态评分(30.25±1.17)、日常生活评分(12.29±0.78)、体征表现评分(0.24±0.13)、查体结果评分(4.22±0.30)和总分(89.12±5.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5.59±4.91、26.79±3.25、11.51±1.74、0.89±0.45、3.85±0.45、78.63±10.75)(P<0.05),2组患者阳性体征表现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44.83%)(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对老年IFF行THA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为实施ERAS护理方案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评估并记录2 组患者术后1、3、7 d及1个月的疼痛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组的VAS评分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AS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大头THA 50例55髋;男40例43髋,女10例12髋;年龄24~86岁,平均53.6岁。参照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X线片显示及髋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术后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5~2.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8±6.5)分(32~56分)改善为(91.1±12.1)分(78~96分),优良率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未发现透亮线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中大头THA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尤适用于年轻、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患者,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