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白内障患者使用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及干眼情况。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1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出72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超声组(n=36,超声乳化)与非超声组(n=36,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与干眼情况。结果:非超声组患者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优于超声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时的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声组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干眼情况均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相比,对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的前期视力恢复情况更好,且患者的干眼情况更轻,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应用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1.43%;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试验时间与泪膜破裂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祁巧  刘勇 《中外医疗》2012,31(6):95-9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68例,共85眼。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乳化超声技术治疗的59例患者7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非超声乳化组术后1周、1个月视力恢复较乳化超声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3个月2组患者视力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散光度及并发症方面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且费用低,可为更多的普通患者带来光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恢复良好,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更为可靠和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韧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72+187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n=63)和B组(n=63),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发现,术后1天A组52例(82.5%)患者视力>0.5,B组40例患者(63.5%)视力>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17/63),略低于B组的31.7%(20/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中应仔细谨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予以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者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总费用。结果2组术后视力>0.5例数均比术前多,且研究组术后1d患侧裸眼视力>0.5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w、1m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应用于白内障临床治疗均可取得显著效果,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但前者可有效减少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改善.方法 对40例(60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4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60眼手术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8,(4):326-327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以巩义市中医院眼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116例(143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73眼)和对照组58例(70眼),分别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角膜散光恢复情况和不同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等情况。结果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恢复(P<0.01),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疗效趋同(P>0.05);术后两组Ⅰ~Ⅲ级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Ⅳ~Ⅴ级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密度大于对照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说明超声乳化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两种眼科疾病手术方式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均有显著效果,后者对膜内皮细胞的手术损伤程度更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厚洪  袁江峰 《当代医学》2021,27(10):70-72
目的 对比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与研究组(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每组53例.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裸眼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角膜散光度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过程中,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相较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有效性、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冯俊梅  田卫娟  吕洋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79-2280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研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水平、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独立性、环境因素评分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73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均能够促进老年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恢复,对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在具体方法选择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家庭环境作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智 《当代医学》2013,(15):106-107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涡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102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51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非超声乳化术对设备要求较低、易于操作,是基层医院治老年白内障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切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裸眼视力恢复的情况及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略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略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切除术在治疗此病方面的安全性略高,费用较低,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才华 《求医问药》2014,(18):241-241
目的 :观察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裸眼的视力、散光度、角膜水肿的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两周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发生角膜水肿的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叶昀云 《求医问药》2014,(18):294-295
目的 :对比分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我院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超声乳化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1周后和手术结束3个月后裸眼视力>0.5的人数、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的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1周后和手术结束3个月后裸眼视力>0.5的人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同,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方法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治疗的费用更少。因此,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亚军 《河北医学》2012,18(9):1214-1216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7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330例,给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组370例,给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1个月视力及术后散光情况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治疗在降低手术成本的同时可以获得较小的手术切口及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容易操作,适宜在基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一共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测量值、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测量值等指标.结果:在本研究中,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5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4242,P>0.05).结论:在白内障临床治疗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费用。结果 2组术后视力>0.5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d视力>0.5的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2组视力>0.5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较好,且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刘霞  秦礼宝  李国梁  薛源 《海南医学》2013,24(16):2380-238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内障摘除术治疗组(观察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时的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的散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的散光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本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眼压增高,但与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近似,成本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常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53-56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1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对患者眼部进行常规清洗,并进行扩瞳处理,在眼球表面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散光度进行测定并比较,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视力,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前的角膜散光度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散光度呈下降趋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的视力≥0.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个月、3个月的视力≥0.5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均较好,并且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较大差异,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雪年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90-109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278例(278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超声乳化(130眼)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48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的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7d及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