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以及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 [方法 ]对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12月经结肠镜检出的 2 4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4例中便秘 2 1例 ,服泻药 18例 ,病变累及全结肠 15例 ,合并腺瘤性息肉 2例 ,合并结肠癌 1例。 [结论 ]结肠黑变病病因主要与便秘和服泻药有关 ,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肠镜检出的30例结肠黑变病,分析其临床与内镜检查特点.结果 30例中21例便秘,26例有服用蒽醌类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12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蒽醌类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病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3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1847年 Vir-chow 称此病为结肠黑变病,1958年 Wittocsch 对此病作了比较完整的介绍。1983年 Morgenstern在切除的结直肠肿瘤标本中,研究了结肠肿瘤与黑变病的关系。我院今年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300余例中发现结肠黑变病3例,现报道如下:[例1] 男性,76岁。近一年来大便干,排便困难,一直服用酚酞50~100mg,一日一次,服后  相似文献   

4.
韦春秋 《中外医疗》2010,29(27):99-100
目的主要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原因及其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我院9年来共检出的45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长期服用泻药患者27例(60%),无明确服药史的患者18例(40%),伴发息肉9例,结肠癌3例。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与长期服用泻药及细胞凋亡有关,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行结肠检查,对30例结肠黑变病临床资料及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结肠黑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讨论。结论: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并无明显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结肠镜检查108例老年人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检查均显示结肠不同程度、不同部位黑变病特征,其中全结肠20例,占18.5%,横结肠及右半结肠27例,占25.0%,左半结肠50例,占46.3%,直肠者11例,占10.2%。合并结肠息肉者15例,占13.9%,合并肠癌者4例,占3.7%。入组病例中有98例有便秘及服用蒽醌类药物史,占90.7%。结论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黑变病及随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大黄致结肠黑变病的动物模型结肠动力的评估方法。方法建立生大黄致结肠黑变病豚鼠模型,观察该动物模型排便改变及结肠HE染色变化。结果生大黄致结肠黑变病豚鼠排便减少,结肠黏膜呈棕黑色改变,HE染色可见棕色颗粒物堆积。结论长期口服生大黄水溶液可致豚鼠发生结肠黑变病,并伴有肠道排便功能下降。钡剂标记排出大便为良好的肠动力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扬中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1年8月经结肠镜检查、病理确诊的28例结肠黑变病病例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19283例,其中结肠黑变病28例。25例有便秘史,24例有服用蒽醌类药物史。合并结肠息肉5例,未发现癌变。结论结肠黑变病与细胞凋亡有关,便秘及服用药物蒽醌类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可伴发息肉,早期诊治是预防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查率逐渐上升。我院于3年来检出全结肠黑变病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是由于黑色素沉积于结肠黏膜中的巨噬细胞所致,外观像虎皮纹、蛙背或槟榔切面。我院开展结肠镜检查术近10年,共检出全结肠黑变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柳凤芝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26-126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均存活,病情得到不同病程度的缓解。结论结肠黑变病发病率上升,是一种可逆的病变,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及加强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便秘,可减少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肠黑变病患者60例。结果:治愈率40%,总有效率9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结肠黑变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谢立群  任万英  吴凤云  李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219-220,235,F0004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003—2006年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肠黑变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66.8岁,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有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呈颗粒状、网状或虎皮状。病理检查示,黏膜固有层间质中有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腺瘤有关。治疗应针对便秘原因,尽量使用促动力药、非蒽醌类泻剂或微生态制剂。对经常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注意发现黑变病,同时警惕是否有癌变或息肉的存在。对已经确诊为黑变病的患者,定期的肠镜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对有息肉、肿瘤表现者,应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其密切随访。方法:对确诊的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每3~6月的密切随访。以TNL法检测[18例结肠黑变病、15例对照组、10例在随访中病变颜色加深及12例病变颜色变浅患者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效。结果:四组中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黑变病不会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王娟  黄小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088-1089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并用活检钳钳取病变处结肠黏膜组织2~4块进行病理检查。结果2109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黑变病83例(经病理证实),检出率3.94%;结肠黑变病显示肠黏膜豹皮花斑状色素沉着,分布可见结肠各段;病理示固有膜内有吞噬色素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结论结肠黑变病的诊断依靠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本病多发生于便秘人群,常伴有结肠癌和息肉的发病,故应定期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16.
胡益民  许秀丽  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97-159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17例便秘,16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6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MC)在过去极少见,自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后,其发病率增多。我院2002年9月到2009年4月行大肠镜检查2315例,诊断结肠黑变病(MC)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例1女,63岁。便秘15年。长期口服泻剂,大便每周一次。纤维结肠镜见直肠至盲肠粘膜下广泛变黑呈虎皮状。肠镜诊断:结肠黑变病。病理报告:结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黑色素沉着。诊断为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19.
结肠黑变病38例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其与结肠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长期服泻药患者25例(65.8%),未有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2例(31.6%),不祥1例;结肠癌患者0例,结肠息肉患者8例,病理示管状腺瘤患者6例,混合型患者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结肠黑变病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结肠镜技术的推广应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在中国人群中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1990年1月至2002年7月,我院于2135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检出结肠黑变病17例,检出率为0.8%,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