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在防治失重生理适应方面展开了探索性研究,西医重视其机理的探讨,中医重视寻找有效的对抗方法.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失重生理适应进行了初步的辨证研究,其次开展了对抗失重生理适应的中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但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研究仍存在问题:辨证与组方未能有机结合、缺乏复方作用机理的探讨、缺乏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为此,作者提出以下研究思路供参考:以失重生理适应的病机为基础,对证选方进行研究;以失重生理适应的西医病理为参照,结合其中医证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痿症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断规律。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0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中西医诊断对照观察,观察一般资料、前驱症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临床分期和分型、中医辨证分型等项目。结果:格林-巴利痿症病后早期以气虚证为多,急性期以气虚伴痰热证为多,恢复期以气阴两虚证为多。急性期西医各种类型中,中医辨证均以气虚伴痰热证为主。结论:西医分期、分型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更加具体化,同时又可以借助于西医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病理生理上的认识和本病的辅助检查,增加中医证候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林  谢鸣 《中医药通报》2008,7(3):25-28
中医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是我国航天医学中具有特色的部分。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结合中医理论,对人体所出现的证象进行了辨证分型;(2)针对证型选药组方,考察中药复方对模拟失重状态下机体多系统生理适应性变化的影响;(3)探索有关方药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本文指出,以航天生理适应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为研究的基点,特别是以中长期航天飞行中不同时相的机体生理适应与中医病证及其病机演变和有效干预方药为要点。其中以航天飞行和航天训练中整体功能态的中医“证”的辨识为起点、通过探察整体功能态中不同类型的机体生理生化变化的特征性指标,赋予有关中医“证”的现代内涵、通过“方证相关”的原理,探索有效干预方药及其调控原理,可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研究思路。而开展航天特因环境下中药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建立航天中医药学学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误区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现代化应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促进中医药学发展,但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以西医理论解释中医,中药西药化,以还原论代替系统论的研究思路,以及中医实验研究刻意迎合西医等;同时中医本身存在一些弊病,主要有中医理论的固步自封,临床辨证缺乏客观性和规范性,故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明确两点:需要发扬和保留的是整体性的辨证思维;需要充实的是难确的易于与现代化交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也随之而改变成社会-心理-生理的整体护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体,是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制定出护理计划,再组织实施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并实行表格化管理。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探讨 ,提出 :应注重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的结合 ;补虚与泻实治法的结合 ;中药与西药用药的结合 ,包括中药辨证与西药对症治疗 ,针对中医病机的中西药联合运用 ,针对西医病理的中西药联合运用 ;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方解毒化瘀健脾汤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以自拟的解毒化瘀健脾汤为基础方(组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半枝莲、板蓝根各15g,山药、白术、扁豆、茯苓.赤芍、丹皮,丹参各10g,三七6g),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8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中,基本治愈20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75%。结论: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方解毒化瘀健脾汤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了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疗效分析。方法:采用真武汤加味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分服,7剂为1疗程。结果:本组64例,显效56%例(87.5%),改善4例(12.5%),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及西医辨病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治疗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医病位辨证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实体病位,还有传统医学的人体生理病理功能体系,如五脏辨证理论、六经辨证理论、经络辨证理论、归经理论等,它们从空间与时间、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角度阐述病理生理,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从病位辨证角度出发,在古今诸家医案医话和现代临床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检索、筛选、整理,横向总结胁痛的西医辨病与中药、针灸治疗方法,提出了以胁痛为主诉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用药结合的临床思路。这种思路不仅使治疗方向更加明确,也能更加清晰地缕清诊疗逻辑,同时可吸收应用现代中药理论,加深中医与当前诊疗实际的契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贞羽 《江苏中医药》2009,41(11):76-78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断研究主要包括:中医病名诊断、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证型规范化、辨证论治、中医专方专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治本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但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本病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及标准;治疗本病的疗程、疗效判定不够统一;科研设计不够严谨;对中药具体作用机理始终缺乏深入的研究。今后将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期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中西医结合组以中药助孕汤为主,辨证加减服用,配用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组受孕卑为92%,单纯西医组受孕率为6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中成药使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使用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中成药使用的人群以西医医生为主;中成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是以针对西医疾病为主、缺乏中医辨证支持。针对中成药使用的现状,为确保其正确使用,我们提出:中成药的使用应重视中医证候分类理论基础,这是因为中医证候分类理论不仅是中成药取得疗效的关键,也是中成药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成社会一心理一生理的整体护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是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制定出护理计划,再组织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并实行表格化管理。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融合了中医、西医的优点,以适应当前的护理模式,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从而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眼科是一门把中医优势和西医优势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眼科学。中医的治疗手段有中药、针灸、推拿或按摩、气功等,这些独特的治疗方法是西医不具备的;而西医眼科的优势在于病因病理、检查诊断、解剖生理、手术疗法以及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是将各自优势之有机结合,如高血压眼底出血,西医针对高血压,中医针对出血的吸收用药。1中西医结合眼科学范围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法。其原则是中西医结合治法必须优于西医疗法或中医疗法;用现代科学方法不断地探讨,阐明中药的药理,阐明针灸、推拿、按摩和气功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研究及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毒性的研究倍受世人瞩目,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现阶段中药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生化指标检测,而缺乏深入的机理研究。中药毒性研究应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结合现代血清药理学和毒代动力学方法进行。建议全国统一协作攻关项目,系统地对常用中药进行安全性评价,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权威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指标,以适应国际化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郑蓉 《四川中医》2012,(9):111-111
根据中医发病机理,结合西医病因病理及中药药理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自拟消跖汤、消跖膏,采用浸泡、修剪、涂擦、按摩等外治疗法,通过6周治疗,痊愈率91%,有效率100%,无痛苦,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临床疗效是决定中医学延续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中医面临新的挑战,适应市场变化,革新思路,提高中药疗效,是解决中医人目前生存问题的根本途径。由于中西医各自所具有的特色,使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诊疗理念已被中医界、中西医结合界和病人普遍接受,这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理论上我们需要的是精通中、西医理论,通晓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医生,但是,由于一个医生一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这些慢性、难治病病人实际需要的是在某领域,卜精通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的医生。因此,发展中西医结合专病专科,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生,有利于发现更加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本文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谈谈如何组方以提高中药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多数患者通过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得到缓解,尤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CUC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搜集近5年相关文献,对中、西医治疗CUC的优缺点分别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中成药、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推拿及针灸结合西医治疗CUC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集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文献题录信息,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无论在理论、临床还是动物实验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为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奠定了基础。中医辨证宜遵循以正虚为主,结合标实进行分型。动物实验研究为探讨有效方药的作用机理创造了条件。最后对尽快建立统一分型标准,有效药物的筛选及进一步加强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自古就有"量"的概念,但多以描述为主,缺乏数据,从而增加其模糊性。为此诸多学者从宏观症状、体征的量化等方面着手,结合计算机及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诊断的计量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但由于对体质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时令因素等"三因"及西医微观诊断的忽略,中医计量诊断发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其精准化进展。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契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其精准、个性化特点及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医计量诊断发展提出更精准化要求,同时也为"三因"及西医微观诊断融合进中医计量诊断提供了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疾病系统特点提出西医病名—表型—中医病名—辨证的诊断模型,使得中医计量诊断进一步精准化,令中医计量诊断在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的同时适应时代要求,推进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