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蚀性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者。具有恶性肿瘤行为,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药物很多,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MTX),更生霉素(KSM),氟尿嘧啶(5-Fu)等。通常根据疾病的不同分期分别选用中草药治疗或联合化疗。因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大,患者心理负担重,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我科对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38名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调整了病人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侵蚀性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者,具有恶性肿瘤行为,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我科2006年10月收治1例未婚女青年患侵蚀性葡萄胎,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护理,调整病人的心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具有恶性肿瘤行为的危害妇女的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我院妇科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用5-氟脲嘧啶(5-FU)联合更生霉素(KSM)治疗侵蚀性葡萄胎72例,效果显著,化疗疗程缩短,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苏东露 《广西医学》2003,25(9):1693-1695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后两者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 ,即为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妊娠分娩以后 ,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 ,其疾病的患者大多数为生育年龄妇女 ,早期诊断与及时化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HCG测定、诊断性刮宫及盆腔动脉造影等项检查。近年来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 ,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鉴别、病变部位的确定以及监测化疗效果与预测病变转归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蚀性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者,具有恶性肿瘤行为,但恶性程度一般不高,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药物很多,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有甲氨喋呤(MTX)、更生霉素(KSG)、氟尿嘧啶(5-FU),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依托泊苷(VP-16)等,由于化疗用药剂量大、周期长、药物副作用大,因此化疗前后及治疗全过程必须精心护理,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该病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具有恶性肿瘤行为,是危害妇女的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我院妇科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用5-氟脲嘧啶(5-FU)联合更生霉素(KSM)治疗侵蚀性葡萄胎72例,效果显著,化疗疗程缩短,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患者,年龄20~51岁,平均32岁。经临床、实验室(血β-HCG)、B超检查及清宫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1.2用药方法1.2.1化疗前准备化疗前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R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绒毛、38例葡萄胎、4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18例绒毛膜癌组织中R2蛋白的表达.结果: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绒毛(P=0.000);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表达无差异;8例葡萄胎恶变患者R2水平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者(P=0.02).术前未化疗与术前化疗的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患者R2蛋白表达均无差异.WHO Ⅲ期及Ⅱ期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R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期者(分别P=0.023,P=0.038),WHO预后评分为中危和高危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R2表达显著高于低危者(分别P=0.018, P=0.006).结论:R2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增加,可能与滋养细胞的增生、葡萄胎恶变和滋养细胞肿瘤的高危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侵蚀性葡萄胎病人,应用5FU联合KSM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5FU联合KSM应用能明显增加疗效。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静脉炎。结论:通过以下护理措施,可使病人在化疗期间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侵蚀性葡萄胎指平坦组织侵入子宫基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者,它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之一,具有恶性肿物倾向。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射疗法为辅[1]。化疗期间,几乎所有药物在杀伤肿瘤同时,也对正常组织也有抑制损伤的作用[2]。  相似文献   

9.
侵蚀性葡萄胎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之一,又称恶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或血管,起初为局部蔓延,水泡样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深部,可完全穿透子宫壁,并扩展进入阔韧带或腹腔;多发生在葡萄胎清除术后,侵蚀性葡萄胎生长快,血行转移迅速,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临  相似文献   

10.
葡萄胎是由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结缔相连成串,而胚胎却早已死亡,自溶吸收。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理论上均应来自良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的嫌疑,是危害妇女的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对子宫肌层呈侵蚀性生长或有子宫外转移的滋养细胞疾病,多数发生于年轻的生育期女性,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2.
葡萄胎是由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结缔相连成串,而胚胎却早已死亡,自溶吸收.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理论上均应来自良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的嫌疑,是危害妇女的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滋养细胞肿瘤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因来源于胚胎的滋养细胞而得以命名,它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主要是因妊娠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或进入子宫肌层转移至其他脏器引起组织破坏的一类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8年间收治的32例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年龄40~56岁,平均47.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32例患者中,葡萄胎8例(25%),侵袭性葡萄胎14例(43.7%),绒毛膜癌10例(31.3%),其中误诊6例(18.75%)?8例葡萄胎患者中,3例行清宫术后化疗,2例预防性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另3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均治愈,随访未发生恶变?2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均行化疗及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为87.51%?结论:对于40岁以上妇女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应排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能,尽早诊治,可明显降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恶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难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及肿瘤出血的疗效.方法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4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3例,绒毛膜癌11例,平均年龄(28.12±2.23)岁.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给予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后,透视监视下低压流控注入聚乙烯醇颗粒(PVA)或明胶海绵颗粒(GF)栓塞,定期复查并随访.结果 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基本类同.动脉期肿瘤内血管明显增多、迂曲、紊乱,形态不一,成团状或丛状.7例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毛膜癌DSA造影显示明显的动静脉瘘,静脉早显.实质期肿瘤组织呈圆形或半圆形染色.24例经1~3次介入治疗后阴道出血3d左右停止,治疗后1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开始下降,4 ~16周降至正常范围.B超检查显示子宫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结论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尤其对原发灶或转移所致的出血和难治性病例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十年收治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31例,葡萄胎16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癌7例,恶性占49.3%。对于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应早发现,早处理,并常规进行化疗和预防性子宫切除。子宫切除的优点可去除病人的危急症状和原发灶。此类患者容易造成误诊,应提高警惕,对有合并症的病人,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7.
滋养细胞疾病是妇产科的一组常见病 ,目前 ,国内外对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均采用大剂量短疗程化学药物治疗 ,而化学药物的作用会使患者惶恐不安和产生各种心理负担。本文总结了我院对 30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查及相应对策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 0 0 1年 8月 -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共 30例 ,其中绒癌 12例 ,侵蚀性葡萄胎 18例 ,有肺转移的 8例 ,有阴道转移的 3例 ,同时出现肺和阴道转移的有 1例 ,最大年龄 4 0岁 ,最小年龄 19岁 ,平均年龄为 2 9.5岁。1.2 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as及FasL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Fas及FasL蛋白在40例正常滋养细胞、36例完全性葡萄胎和15例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 结果 Fas在侵蚀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和正常滋养细胞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8.9%和95.0%.在侵蚀性葡萄胎组的Fas阳性表达率与完全性葡萄胎组、正常滋养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侵蚀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和正常滋养细胞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44.4%和17.5%.在完全性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的FasL阳性表达率与正常滋养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与FasL表达在各组之间均呈负相关. 结论 Fas蛋白的低表达及FasL的高表达降低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凋亡,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两者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展中可能相互影响,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侵蚀性葡萄胎是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由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而致。目前治疗上化疗基本替代了手术。但我科近日收治1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在化疗期间因发生子宫不全破裂而采取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患者女,34岁。因葡萄胎4次清宫后病理仍有良性水泡样胎块于1998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孕4产1,人流2次。体检:T36℃,P80次/分,Bp14/10kPa,神志清,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腹无压痛。妇科检查:经产型外阴,阴道畅,无紫蓝结节,宫颈常大光滑,子宫鹅卵大,软,无压痛,活动良,双附件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放免β-HCG253IU/L。胸片:双肺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103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经CDFI显像检测,分别测定其子宫血流信号,子宫动脉及病灶阻力指数(RI)值,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葡萄胎81,侵蚀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5例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结论:经阴道CDFI检查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鉴别,监测化疗效果,预后评价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