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玉 《山西中医》2010,26(8):14-16
目的:评价复方莪辛汤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头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复方莪辛汤,每次150mL,每日3次,每次1袋温服,采用卯、午、酉时服药;对照组60例用镇脑宁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20天。结果:疾病临床积分疗效,治疗组恢复21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95%CI=83.50%~99.36%);对照组恢复15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95%CI=68.28%~88.4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934,P=0.02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95%CI=83.50%-99.36%;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8列,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95%CI=62.14%~84.5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6563,P=0.009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复方莪辛汤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积分疗效优于镇脑宁胶囊,其收益为OR=0.23(95%CI=0.07~0.76),NNT=6(95%CI=3.4~25.8);其证候收益为OR=0.20(95%CI=0.06—0.63),NNT=5(95%CI=3.0~15.0)。  相似文献   

2.
余守雅 《新中医》2005,37(10):75-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复发率为1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复发率为45.5%,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照组口服西比灵加谷雏素,两组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总体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而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还能调节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速度,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自拟中药方加西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方法将64例血管性头痛病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紧张性头痛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阿米替林,15d 1疗程,治疗两疗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蒋爱民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54-155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56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8%。治愈率分别为85.O%、35.7%,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中药自拟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血管性头痛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血府逐瘀汤,对照组(30例)口服西比灵胶囊,观察2组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硬膜外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0):25-26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硬膜外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99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硬膜外注射法,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硬膜外注射法。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为76.32%和97.37%,对照组分别为69.39%和87.7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观察通窍灵胶囊对血管性头痛患者的l临床疗效。采用配对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6例观察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1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ADHD155例和利他林58例对照研究,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即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87.93%(P>0.05),停止治疗1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82.58%和32.76%(P<0.01)。针刺对多动冲动型、混和型、注意障碍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1.83%、85.51%、64.86%。针刺疗效与患者年龄及疗程长短密切相关,年龄较小和疗程较长,均有利于提高疗效。研究结果提示针刺对ADHD疗效较好,且较口服利他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
马融  张喜莲等 《中医杂志》2001,42(5):276-278
为了探讨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小儿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的临床.人才60无穷列本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对照缄单纯用熄风胶囊治疗,以患儿临床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症状及脑电图为观测项目,进行疗效评价。总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6.75和5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脑电图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说明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本病,疗效高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中国针灸》2003,23(6):332-33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 ,以及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针刺为主作为治疗组 ,以盐酸士的宁颞侧皮下注射为主作为对照组 ,观察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 76 7% )优于对照组 ( 2 6 7%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2 4 80 ,P <0 0 1 ) ;总有效率 ( 94 2 % )优于对照组 ( 70 0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χ2 =2 8 3 4,P <0 0 1 )。结论 :针刺疗法是治疗小儿皮质盲理想的方法 ,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浮针刺法治疗膝关节疼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吴扬扬  廖静平 《中国针灸》2005,25(4):261-262
目的:比较浮针与体针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采用浮针刺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7%,对照组39.6%(x2=7.0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从治疗次数上看,浮针所需次数比体针次数明显减少(x2=5.2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浮针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5.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昌生 《中国针灸》2001,21(9):6-14
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浮针治疗的46例为治疗组,常规针刺治疗5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症状及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8.7%,对照组为34.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标准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优于标准头针对照组(P<0.01)。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针刺组各50例.贴敷组应用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取大椎、肺俞、膏肓、膻中、气海;针刺组于同期采用针刺疗法,穴取中府、天突、膻中、定喘、丰隆,观察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4.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中药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8.84%和95.35%,优于对照组的27.90%和81.39%(P<0.05),治疗组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优于口服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推拿治疗冻疮1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峰  王英  肖一宾 《中国针灸》2005,25(3):171-172
目的:比较针刺为主辅以推拿与药物治疗冻疮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64例冻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36例)和药物组(128例).针刺组取"回阳九针穴"(即哑门、劳宫、三阴交等9穴)为主针刺辅以推拿;药物组以外用冻疮膏为主治疗.结果:针刺组治愈111例,总有效136例,有效率为100.0%;药物组治愈55例,总有效98例,有效率为7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辅以推拿治疗冻疮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三才"配穴、联合针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安定类药物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及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总有效率为79.4%,其失眠症的总有效率达97.0%;药物对照组仅为40.0%与73.3%,两组间差异存在着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1).结论:"三才"配穴、联合针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