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城区居室蚊种和蚊密度季节消长,为灭蚊提供依据。方法:黄昏后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并带回实验室计数、鉴定蚊种。结果:城区居室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蚊密度高峰期在7~8月份。结论:坚持蚊虫密度监测,掌握蚊虫构成和季节消长,可使灭蚊防蚊工作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报告了2005年6月~2006年5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对疟疾、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蚊虫的监测:采用了电动吸蚊器吸捕室内成蚊和在室外布罐设点容器法采集蚊幼虫,并采取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监测蚊密度。结果全年监测共捕获蚊虫11478只,经分类属库蚊亚科,库蚊属,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拟态库蚊;伊蚊属,白蚊伊蚊;阿蚊属,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中华按蚊,共计捕获二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种为白纹伊蚊占94.28%,致倦库蚊数占3.72%,骚扰阿蚊占0.84%,三带喙库蚊占0.19%,中华按蚊占0.07%,贪食库蚊占0.009%,拟态库蚊占0.009%。不同采集方法蚊种差异很大,布罐监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和用电动吸蚊器监测室内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蚊虫季节消长,蚊幼虫季节消长全年最高峰是在6月和9月蚊密度为37%,阳性罐平均为7.94只在1、2月蚊幼密度为0进入越冬期;室内成蚊季节消长,成蚊密度最高峰是6月密度为32.29%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11月密度为31.56%只/人工小时,最低是3月密度为0.89%只/人工小时,到次年4-5月随气温计回升蚊密度逐渐升高,该机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科学灭蚊工作,未发现疟疾、登革热蚊媒传染。今后必须坚持科学灭蚊,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机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江区农村蚊虫的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农村人群提供科学、有效的蚊虫叮咬干预措施。方法依据《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对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某农户进行蚊密度监测。结果全年蚊密度2.88只/(人工·h),监测到蚊虫5种,其中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为主要蚊种。结论根据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某农户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主要于7~9月采取有效的蚊虫叮咬干预措施,以期达到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景谷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媒介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疟媒介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2年在景谷县媒介监测点,采用人工小时法、人诱捕法两种方法调查测定蚊虫数量、密度和季节消长。结果景谷县共捕获按蚊13种4975只,其中中华按蚊3753只,占捕蚊总数的75.44%,平均密度为1.482只从工小时,为按蚊优势种,生长高峰期在4-10月,密度高峰在7月,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不明显,密度最高峰在9月份。对各年捕蚊平均密度进行比较,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结论蚊媒监测能随时掌握主要传疟媒介的种群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为疟疾防治及制定有效的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康市郊区蚊虫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治安  刘平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1):672-673
为了解安康市郊区蚊虫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对蚊幼虫、成蚊分别采用勺捞法,人工小时法进行调查。结果,蚊幼虫主要由按蚊、库蚊、伊蚊3属构成;成蚊主要由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的棘刺伊蚊3属4种构成;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密度高峰在8月中旬。结论,在开展灭蚊防病工作中,根据季节消长趋势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与某种蚊虫种群有关的疾病,对提高其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了解郴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 采用诱蚊灯诱蚊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调查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43.79%.从生态观察点共捕获2 263只蚊虫,雌雄比例为2.73∶1.平均密度为3.4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医院>居民区.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下旬密度最高,达到7.67只/(灯·h).结论 初步掌握了郴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通市蚊虫种群及季节消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南通市蚊虫的种群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监测蚊密度。结果:南通市蚊虫以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72.76%和14.69%。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为我市的优势种群,要根据蚊虫的生活习性和消长规律,采用综合措施,将蚊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重点地区2017年蚊虫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栖息地蚊虫密度,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诱蚊灯法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季节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共捕获蚊虫2亚科4属5亚属9种16 173只,平均蚊密度为7.02只/(灯·小时)。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7.03%,其次为中华按蚊,占捕获数的33.50%,各地三带喙库蚊捕获数量的中位数为158只。蚊种香农-威纳指数H=1.40;三带喙库蚊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6 022.80;5月为三带喙库蚊活动最高峰,8月为次高峰,不同栖息地中三带喙库蚊分布差异明显(P=0.00)。结论 云南省蚊虫仍具有多样性,三带喙库蚊密度在流行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在乙脑暴发流行风险,4月起即应进行乙脑防控应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韶关市区成蚊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和调整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结果 2006~2011年共布诱蚊灯1072盏,捕获成蚊12081只,平均密度为11.27只/灯.密度高峰出现在第二季度,5月份左右出现最高峰,密度为29.32只/灯.成蚊各月份均可捕获,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占85.6%.不同场所蚊密度为公园>农村户>医院>居民区.结论 韶关市区蚊种群密度特征和季节消长规律揭示了近年来环境干预的良好效果,建议今后仍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蚊密度消长高峰前的控制,以及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竹县蚊虫种类及其活动规律。方法采用栖息蚊虫捕获法、幼虫吸管法和幼虫勺舀采集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2 943只,蚊幼(蛹)6 660只;经鉴定为4属7种,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蚊虫4月份开始出现,随气温上升而迅速增加,以8月份密度最高(人房卧室20.12只/(人工·h),牛棚218.76只/(人工·h),以后缓慢降低,11月份停止活动;成蚊雌、雄之比为22.93∶1;人房卧室成蚊以23:00和次日1:00活动最活跃,牛棚蚊虫以21:00和次日3:00活动最活跃。结论基本了解了大竹县蚊种及孳生地、人房卧室、牛棚的蚊虫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制订预防蚊媒疾病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在现场捕获蚊虫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或蚊虫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茂名市城区居民、公园、医院、城郊结合部农户及牲畜棚5个点,同时使用2种方法捕蚊,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蚊灯法在5种环境共捕获成蚊3属5种14 509只,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蚊总数的97.98%、0.99%和0.88%,中华按蚊占0.12%,其他蚊种占0.02%。人工小时法在4种环境共捕获成蚊4属7种6 583只,致卷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90.11%、6.09%和3.11%,中华按蚊占0.30%,其他占0.38%。不同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开始升高,5~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9~10月有所回升,11月蚊虫进入越冬状态。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均能用于蚊虫调查和监测,但各有长处及短处,人工小时法对采集靶标蚊虫、嗜吸人血的蚊虫和发现更多蚊种有较大优势;诱蚊灯法则更适合于蚊媒哨点长期监测,既节省劳力,又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影响及人蚊接触感染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住区成蚊密度调查位置的改进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成蚊密度调查,按照《全国爱卫办关于做好除四害密度监测上报工作的通知》,是在室内进行调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室内进行蚊虫密度监测已不能反映蚊虫的季节消长和防制效果,且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为此2001年,我们在居室内和楼道内进行了蚊虫季节消长调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城区2006年蚊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本市城区入侵人房的蚊种及蚊群季节消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灭蚊和防治蚊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开展监测。结果共诱获成蚊4种1976只,其中致倦库蚊占95.50%,蚊群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份。结论致倦库蚊是城区入侵人房的优势种,防制致倦库蚊的重点是处理其孳生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海口市居民人房成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 方法 在海口市区内设东南西北中 5个方位 ,每个方位选择 4间人房作为监测点 ,定时、定人、定点采用手持电动吸蚊器捕捉成蚊 ,按人工小时计算密度 (只 /人·h)。 结果  1992~ 1999年监测共捕获成蚊 2 5 5 66只 ,隶属 4属 10种 ,其中库蚊属的致倦库蚊 2 45 73只 ,占总成蚊的96 11% ,为海口市的优势蚊种 ,其季节消长有两个高峰期 ,分别在 3月及 10月 ,第一峰值比第二峰值高 ,平均密度分别为 2 5 2只及 17 7只 ,平均密度最低为 8月份 ( 11 5只 )。 结论 密度消长与气温及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如能在成蚊密度高峰 ( 3月、10月 )前采取控制措施 ,将有效降低成蚊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康中心城区2010与2012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类综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与2012年4~10月在不同的孳生场所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5.33%、35.75%、9.42%、4.95%、4.49%,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010与2012年蚊类季节消长趋势基本相同,4月初开始出现,密度高峰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为密度最高峰,从8月上旬~10月底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下降趋势;以医院、畜圈棚的蚊类密度最高,分别为3.82、3.39只/灯.h;2012年与2010年相比,2012年每旬密度都较低;2010年、2012年蚊类种群不同季节、不同孳生场所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康中心城区蚊虫密度仍较高,应进一步建立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制的综合防制措施体系。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蚊类监测和灭蚊药品抗性试验,为预防控制蚊类和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杜波平  何兆池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05-1206,1209
目的为了解顺德区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虫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1年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4~5、11~12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以农户的蚊虫密度最高。结论长期连续、系统地监测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等,为预测、预报蚊虫传染病流行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查明临沂市沂河流域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及优势种群生态习性,为有效控制蚊类密度和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羽化成蚊鉴定蚊虫种类、人帐诱捕法观察蚊群构成和季节消长及淡色库蚊吸血规律、昆虫网法观察淡色库蚊生态习性等情况。结果:共发现蚊类5属25种。4月份就有越冬成蚊开始活动,以后成蚊密度逐月增高,8月份升至最高,然后逐月降低,11月份降至最低。淡色库蚊的幼虫5月份出现,11月份消失;成蚊4月份开始活动,8月份密度最高,11月份进入冬眠;一昼夜内有2个明显活动高峰,前一高峰在日落后2小时,另一高峰在日出前3小时;群舞交尾常发生在黄昏时,交尾时间约40min左右,雌雄比例一般为1:20~50。结论:应根据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及优势种群生态习性等情况,进一步做好相应的防制工作,有效控制蚊类密度和蚊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王洪林 《医学动物防制》2002,18(12):696-697
在人类疾病的媒介生物中 ,蚊类占有重要地位。我们防治蚊虫的目的是既要控制蚊媒病 ,又要防止或减少蚊虫的吸血骚扰 ,把蚊虫密度降到不足为害的水平 ,从而为保障人体健康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控制蚊虫的危害 ,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蚊类种群和密度消长情况 ,现将我市 1 997~ 2 0 0 1年成蚊的密度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1 .1 监测点布点情况 根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成蚊密度调查的要求 ,我市在 4个区各设一个成蚊密度监测点 ,每个点连续调查 4个人房 ,天宁区、钟楼区为市区点 ,戚墅堰区、郊区为市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菲律宾塔克洛班市海啸后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及吸血情况,为灾区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人帐诱捕法、勺捕法和容器检查法开展调查,对吸血蚊虫进行PCR血源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蚊1925只,分为3属5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8.76%为当地优势种、常形曼蚊占0.26%、棕头库蚊占0.26%、带足按蚊占0.36%、嗜人按蚊占0.36%。在捕获的成蚊中吸血蚊虫为10只占0.65%,PCR检测1只吸血蚊体内猪血阳性,1只体内猪、人血均阳性。结论当地具备乙脑传播流行的条件,应关注乙脑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0.
李鹤  宋谦  王晓东 《医学动物防制》2015,(4):363-364,367
目的了解海军驻西沙部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全夜诱捕法及人帐诱法。结果共捕获成蚊992只,分为3属3种,其中致倦库蚊占98.29%,白纹伊蚊占0.50%,骚扰阿蚊占1.21%,致倦库蚊为西沙部队营区周边优势蚊种。18:00~20:00和05:00~07:00是蚊虫活动的两个高峰。骚扰阿蚊是本次调查在永兴岛新发现的已知蚊种。结论基本摸清了海军驻西沙部队营区及其周边环境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为今后开展有效的蚊虫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