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烧伤创面植皮存活的影响。方法:对22例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喷用rh-bFGF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选择20例对照组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结果:rh-bFGF治疗组植皮成活率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植皮下有大量毛细胞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其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活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深度烧伤病人采取削痂或切痂植皮术中应用rh-bFGF可提高植皮成活率,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肢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6月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四肢深度烧伤患者240例,按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分为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组、早期削痂植皮治疗组、晚期切痂植皮治疗组治疗组、晚期削痂植皮治疗组,各60例。早期治疗组于伤后24~72 h内对患者实施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晚期治疗组与伤后4~7 d内实施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1)早期削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晚期削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78.3%明显高于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61.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削切、痂植皮治疗组总优良率90.0%明显高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组总优良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肢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的治疗效果;对于四肢深度烧伤的患者削痂植皮治疗优于切痂植皮治疗。对于四肢深度烧伤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削痂植皮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正凤 《华夏医学》2006,19(5):954-955
特重度烧伤创面的存在是导致休克、急性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和内脏损害的根源,尽早地切痂植皮,把开放性创面变为封闭创面,是特重度烧伤治疗的重要措施.特重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术是我科正在开展的新技术、新方法,自2004年以来,我科为特重度烧伤患者施行休克期(48h内)切痂植皮术8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44例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桐  李蓉  刘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08-108,111
目的:总结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为提高烧伤的成功率累积经验。方法:本组44例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术,患者都能迅速平稳地渡过休克期,为医师的早期削痂植皮术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置管的护理。结果:治愈36例,死亡8例。结论:烧伤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批烧伤病人的早期处理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病人的早期治疗措施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四批烧伤病人共 81人(其中特重度烧伤 44人 )的临床资料 ,总结早期处理的意义。【结果】入院后全部紧急行静脉切开或股静脉穿刺建立快速有效静脉输液通道。6小时内行切痂减张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及改善通气功能 9人。一周内行大面积切 (削 )痂 ,大张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 (或皮浆 )植皮手术 ,关节部位及手背深Ⅱ度和Ⅲ度烧伤 ,切 (削 )痂后用异体 /异种脱细胞真皮支架加自体表皮修复创面。特重度烧伤病人死亡 3人 ,均合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 ,6人在休克纠正后转送其他医院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统筹安排人员和物资 ,火灾现场和运送途中及时建立快速有效静脉输液通道、入院后及时预防性气管切开、焦痂切开减张、及早切 (削 )痂修复创面是抢救成批重度烧伤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3--2006年,先后收治8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均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急诊在休克期分别或同时实施气管切开、清创、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液体治疗方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对重度烧伤30例患者救治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重度烧伤的治疗水平.②方法 30例患者烧伤总面积60%~95%,早期行切痂减张,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及气管切开改善通气功能,在休克得到基本纠正后,1周内行大面积切(削)痂,大张异种皮覆盖自体微粒皮修复创面,关节部位深Ⅱ度和Ⅲ度烧伤,早期切(削)痂后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表皮覆盖创面.③结果 伤后35~65d,30例患者创面基本愈合,开始康复锻炼.住院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及出血,受损脏器功能逐渐恢复.④结论 及时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焦痂切开减张,及早修复创面是抢救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体会。方法我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11批共65例烧伤患者,治疗措施包括:(1)迅速成立救治组,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尽快掌握病情,防治休克及呼吸道梗阻;(3)早期切(削)痂及防治感染;(4)早期胃肠道营养。结果65例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成批烧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周密的组织工作是根本,防治休克是基础,呼吸道通畅是保障,早期切(削)痂、防治感染、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等综合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成人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对严重烧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9-2000年间本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达到50%以上的特重度烧伤成年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患者治愈56例,治愈率为81.2%,死亡13例。结论 对烧伤半休克的患者在积极补液的同时短期应用大剂量肾上皮质激素,深Ⅱ度以上创面早期行切痂或削痂手术,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及早期进行肠道喂养,是提高严重烧伤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烧伤是常见的急性创伤。重度烧伤患者伤后体内营养代谢可发生很大的变化。切痂植皮手术的应激反应是引起或加重应激性高血糖病或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重度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后糖代谢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特大面积和大面积烧伤患者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3~67岁,平均(34.10±14.0)岁。烧伤总面积(TBSA)(82.83±12.96)%,Ⅲ度烧伤面积(60.13±2741)%。患者在烧伤前无糖尿病病史。1.2 观察指标 分别于切痂植皮术后的第1~8天,…  相似文献   

11.
袁文周 《广西医学》2014,(12):1769-1771
目的比较切痂、削痂植皮术对Ⅲ°关节烧伤患者局部微循环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Ⅲ°关节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切痂植皮组、削痂植皮组各48例,分别经切痂或削痂后植皮,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局部微循环指标(局部红细胞聚集、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及疗效。结果削痂植皮组总有效率为93.8%,切痂植皮组为77.1%,削痂组疗效优于切痂植皮组(P〈0.05)。削痂组开包后2 d、5 d及10 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切痂植皮组(P〈0.05),且削痂植皮组开包后5 d及10 d均优于开包后2 d(P〈0.05)。结论削痂植皮更有效改善植皮局部的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徐东卫  袁振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4):337-338,F003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依据休克期切痂植皮的临床指标,对1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结果:11例全部平稳渡过休克期,仅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后期因重度营养不良伴感染,自动出院,余10例整个治疗过程平稳,感染及并发症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是可行的,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胡旭明 《中外医疗》2011,30(35):74-74
目的探讨手背深度烧伤(深Ⅱ~Ⅲ°)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至2011年我院50例患者80只手手背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0例80只手全部治愈,其中2例术后因感染,皮片出现斑块状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手背深度烧伤安全可行,技术成熟,疗效可靠,可有效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早期应用于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伴关节部位深度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关节深度烧伤创面于受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植入Lando双层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待真皮血管化良好后去除硅胶层,植入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术。记录两组自体刃厚皮植入后7 d皮片成活率、21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后指导康复性训练,统计关节部位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随访并评估关节部位瘢痕增生及烧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植皮术后7 d换药时,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量表评分,观察组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根据BSHS-B评分,观察组烧伤后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早期移植修复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成活率高,创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关节部位瘢痕增生不明显,烧伤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五根管道”模式在急诊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在急救护理过程中采用“五根管道”(静脉置管、吸氧管、气管切开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模式有序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按传统医嘱执行方法进行急救护理。对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7.7±4.0)min,缺氧改善时间(11.5±6.2)min,早期有效救治时间(35.9±9.5)min,均比对照组缩短,患者死亡率也较对照组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根管道”模式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研究微泵输注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削痂植皮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中、重度烧伤病人削痂植皮术42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组(E+K组,21例),氯胺酮组(K组,21例)。两组病人分别给予咪唑安定0.15mg.kg-1,依托咪酯0.3mg.kg-1,氯胺酮1.5mg.kg-1麻醉诱导后,置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E+K组双道微量注射泵分别输注依托咪酯0.3mg.kg-1.h-1、氯胺酮2mg.kg-1.h-1;K组微泵输注氯胺酮4mg.kg-1.h-1;观察并记录病人注药后5min,喉罩置入5min,削痂、取皮、植皮、停药后10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观察氯胺酮用药量、麻醉起效时间、停药恢复过程呼之睁眼、清醒时间。结果:氯胺酮用药量K组高于E+K组42.86%;E+K组;SBP、DBP、HR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K组:SBP、DBP、HR有显著差异(P〈0.01);停药后睁眼、清醒时间E+K组明显快于K组。结论: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用于烧伤削痂植皮术麻醉安全有效、调控方便迅速、可控性强、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镇静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早期治疗及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5例(59只)手背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切痂植皮术及术后功能康复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半年以上随访,手外观基本满意,功能正常。结论手部深度烧伤通过早期整复治疗,可有效减少烧伤手的畸形,最大可能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救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12月31日-2004年6月30日救治的15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5例中Ⅲ度烧伤面积20%以上者5例,烧伤总面积90%者3例,并且这3例Ⅱ度烧伤面积均超过20%,而死于创面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余12例均成功治愈。结论:对延迟复苏者休克期采用早期快速液体复苏;对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有计划施行早期(削)切痂植皮,坚持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早期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8例以深Ⅱ度创面为主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实验组40例进行了早期(烧伤后48 h内)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术,对照组38例外用SD-Ag包扎治疗。结果早期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组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感染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Ⅱ度创面早期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杨大鹏 《中外医疗》2016,(12):89-90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后24 h内进行削痂术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该研究受试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削痂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早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烧伤3~5 d接受削痂治疗,早期组患者烧伤24 h内完成削痂治疗。结果早期削痂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早期组一次性植皮成活率达到92.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均优于对照组P<0.05;削痂治疗5 d时,早期削痂组患者在TNF-α、IL-8、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24 h内进行削痂治疗明显能改善深Ⅱ度烧伤老年患者的炎性反应现状,避免了创面加深,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