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0)及其硫酸酯(APS)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红外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性酶时间(APTT);断层法测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凝血时间,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显著延长凝血时间,缩短出血时间,显著性延长TT和APTT,而对PT影响较小,显著升高5min血小板聚集率;AP-0显著升高低切全血粘度(ηb),增强红细胞(RBC)的聚集性(AI);而APS显著降低高,低切变率ηb、血浆粘度(PV)和AI。结论: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有较强的抗凝血和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与其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当归多糖硫酸酯对家兔血流变的改善作用较当归多糖的作用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血立停冲剂止血作用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观察无排卵功血出血期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宫血立停冲剂)30例,对照组(宫血宁胶囊)29例,用单盲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宫血立停冲剂治疗无排卵功血止血疗效显著。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纤维蛋白原(FIB)、6-酮-前列腺素PGF1α(6-K-PGF1α)、凝血三项(PT、APTT、TT)比治疗前降低(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幅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栓素B2(TXB2)比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宫血立停冲剂治疗无排卵功血止血疗效显著,其止血机理可能为:提高血小板的聚集粘附能力,改变患者的凝血机制,使止血成为可能;调节前列腺素类物质的释放从而加强子宫收缩,促进纤溶活性,使坏死子宫内膜脱落排出止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对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8只雄性新西兰兔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4、24h各时间点采血后,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P-选择素和血栓烷B2(TXB2)的含量,同时测定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数量。结果表明在使用支架前后,TT、PT、APTT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血浆中Fg和血小板数水平逐渐下降,24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1h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中释放P-选择素、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兔的血小板活化、血栓的形成和凝血系统活化有明显影响,同时证实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和抗栓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红花黄色素B抗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B(SYB)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抗凝作用。方法: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在PRP中加入SYB溶液及ADP,记录血小板聚集曲线,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在PPP中加入SYB和PT试剂,记录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PPP中加入SYB、删试剂和CaCl2,记录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PPP中加入SYB、TT试剂,记录凝血酶时间(TT)。结果:SYB可抑制ADP诱导的体外大鼠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可延长大鼠离体血浆PT、APTT和TT。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SYB可阻断多种途径诱发的血栓形成反应,为红花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色补血草总黄酮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药物致早孕大鼠流产的方法建立功血模型,并观察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给药后对功血大鼠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子宫组织NO、ET-1含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的TT、PT、APT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大鼠的子宫组织ET-1值显著性下降,NO值显著性升高(P0.01);给药后二色补血草总黄酮能明显缩短APTT和TT值(P0.05),并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和子宫中ET-1含量(P0.05),显著性降低NO含量(P0.01)。结论:TFLB主要通过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提高血小板聚集能力而发挥止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收缩不良,减少子宫内膜局部血流量,以达到改善子宫内膜组织微循环,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芨多糖的止血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芨多糖高剂量组(12 g/kg)、白芨多糖中剂量组(6 g/kg)、白芨多糖低剂量组(3 g/kg)、云南白药组(0.4g/kg),连续给药14 d;股动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芨多糖中、高剂量能增加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缩短PT、APTT和TT,显著增加FIB、TXB2含量和降低6-keto-PGF1α含量(P<0.05或P<0.01).结论:白芨多糖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调节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发挥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凝血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止血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鸡冠花生品能缩短APTT(P<0.05),鸡冠花炭品能够缩短PT(P<0.01)、TT(P<0.05)、APTT(P<0.05)、FIB(P<0.05)。结论;鸡冠花生品及其炭品各自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术期间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的改变。方法:测定35例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术前、中、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imer)指标。结果: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凝血指标PT、APTT、TT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FIB、PLT、D-Dimer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均降低,P〈0.01或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可以导致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的改变,引起术后非外科性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热止血宁对大鼠性腺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雌性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宫血宁组、宫血停组、清热止血宁低剂量组(2.7g/kg)、清热止血宁高剂量组(10.8g/kg)、雌激素组(注射雌二醇)。药物干预后测量脏器系数,检测血清激素雌二醇、孕酮、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激素。结果:清热止血宁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对子宫系数、卵巢系数无明显影响(P〉0.05)。清热止血宁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成熟卵泡数(P〈0.05),增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P〈0.05)。结论:清热止血宁能加强对未成年大鼠性腺轴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拟克栓方的抗栓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30只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中药组、华法林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服7天.Wistar大鼠采血后测定PT、TT、APTT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毛细玻管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断尾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结果 中药组和华法林组均可明显延长体外APTT、TT及PT的时间,延长小鼠体内出血、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克栓方与对照组和华法林组相比,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P<0.05).结论 克栓方不但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血小板的聚集同样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止血汤治疗血友病患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简易凝血活酶生成时间(ST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等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中药止血汤治疗13例血友病甲患,治疗前、后分别用凝血一期法测定PT、APTT、FⅧ:C、STGT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PT、APTT、STGT较治疗前缩短,FⅧ:C增高,但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较,APTT、STGT显延长,FⅧ:C处低水平。结论:止血汤治疗血友病有效的机理可能为:通过低调TFPI水平增强外源性凝血途径,补偿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冯春芳  闫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49-2050
目的:观察择期手术患者使用新凝灵前后对术中血小板(PLT)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使用新凝灵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PLT、PLT粘附率、聚集率的变化;观察用新凝灵后患者出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用新凝灵前后PLT功能、凝血功能无异常变化,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患者出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新凝灵能在出血部位产生止血效应,对预防术中渗血、出血有明显作用,但对PLT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将48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2例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h和输后2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结果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组输后2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结论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DIC时具有较佳的止血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糖尿病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s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脉血康组4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脉血康胶囊,均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治疗6个月内TIA发作的症状、时间、次数;治疗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治疗6月后,脉血康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6 6,P<0.05),脉血康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04 5,P<0.05);脉血康组患者的PT、APTT、T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Fib、PAR及hs-CR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38 8,P >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TIA安全有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5例(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本院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检测后血功能的凝血指标(TT、PT、APTT)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TT、PT、APTT、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可反映出肝硬化患者血功能的异常,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的参考,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功血宁I号冲剂对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功血宁I号冲剂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t_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以及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结果: 功血宁I号冲剂能够显著缩短出、凝血时间、PT和APTT,明显抑制t_PA活性而提高PAI活性,并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结论: 功血宁I号冲剂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多种凝血因子而促进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的生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等作用,是其促凝血和止血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50名对照组的凝血指标比较。结果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血浆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浆PLT数量和FIB均显著降低,PT、TT、APTT延长,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死亡组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T、TT、APTT、FIB无明显变化。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后PLT降低,PT、TT、APTT延长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对急性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治疗,对照组进行单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检测患者输注前1 h和输注后1-2 h PT、TT、APTT、Fbg、PLT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注后1-2 h PT、TT、APTT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缩短(P0.05),Fbg、PLT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治疗,能够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状态,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