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97例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经B超、肛门指检、膀胱镜及尿流动力学(UDS)检查做出BPH诊断。结果所有BPH患者中有3例不稳定膀胱,1例低顺应性膀胱,2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膀胱逼尿肌乏力。结论尿动力学对BPH患者术前评估有一定价值,可以预判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联合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BPH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及尿动力学检查,比较B超、尿动力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前列腺体积<30 mL组和体积≥30 mL组的残余尿量、Qmax及Pdet-Qmax有显著差异(P<0.05)。非梗阻组的前列腺体积小于可疑梗阻组及梗阻组,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短于可疑梗阻组及梗阻组;可疑梗阻组的前列腺体积小于梗阻组,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短于梗阻组;三组的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体积与Qmax呈负相关,与Pdet-Qmax呈正相关(P<0.05)。结论 BPH患者术前进行B超及尿动力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术(TURP+TUIBN)治疗以纤维增生为主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经验。方法:采用B超、尿动力学、手术、病理资料的研究,提出此类BPH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6例术后随访(56/72)3~36个月,尿流率、残余尿量与术前有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以纤维增生为主的前列腺增生症腺体增大不明显,质韧偏硬,下尿路梗阻程度及膀胱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以TURP+TUIBN术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适应证中的意义.方法 对800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选择不同方法 进行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680例,药物保守治疗45例,原发病治疗75例.结果 800例中有680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45例逼尿肌有力,可疑梗阻或无梗阻,75例逼尿肌收缩无力,膀胱顺应性增高.680例患者行TURP术后3个月复查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明确膀胱出口有无梗阻、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并发TURP术后逼尿肌无力的BP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逼尿肌肌力和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逼尿肌肌力和尿动力学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BPH患者TURP术后逼尿肌无力的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逼尿肌肌力,明显改善尿动力学参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治疗有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8月该科23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有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反射的患者行TURP。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综合治疗疗效。结果 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反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TURP术对BPH合并逼尿肌无反射患者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7.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多为中老年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糖尿病性膀胱(DCP)是影响BPH治疗决策和预后的重要因素[1]。目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标准治疗方法[2],而逼尿肌肌力下降(DUA)不仅是DCP的典型表现,也是导致TURP术后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3]。因此,利用尿动力学评估膀胱收缩功能对指导BPH伴糖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测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慢性尿潴留(CUA)患者膀胱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BPH并发CUA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50例患者依据术前检查结果和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如前列腺电切术及膀胱造瘘术等。结果 150例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12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的1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有力72例,均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皆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49例,其中37例单纯行前列腺电切术,12例行前列腺电切术及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未见膀胱逼尿肌启动29例,其中22例行前列腺电切术及耻骨上膀胱造瘘术。13例患者为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结论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能评估BPH并发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逼尿肌的顺应性及收缩功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造成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 (Bladderspasm :BS)的原因 ,并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法 (Patient-controlledepidu ralanalgesia ,PCEA)对BPH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前列腺术后 94例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行术前尿动力学分析 ,并结合患者及术式的特点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原因分析。随机选择 90例BPH患者行PCEA、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 gesia)和CAT(Conventionalanalgesiatherapy)治疗 (各 30例 )并作对照。结果 :术前有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者 ,术后易发生膀胱痉挛 ,HIFU(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比较TURP术 ,BS的发生率较低。PCEA治疗组的BS明显减少(P <0 .0 5 ) ,发作时间也明显缩短 (P <0 .0 0 1)。罗呱卡因与曲马多配伍应用 ,不良反应少 ,疗效强。结论 :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对防治BS有重要意义。PCEA能明显降低膀胱痉挛的频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并发前列腺结石的诊断与治疗(附1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并发前列腺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30例BPH并发前列腺结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术前由B超确诊,B超确诊率为96.1%。治疗全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果125例患者1次治愈,术后症状消失,疗效良好,复查B超前列腺结石全部消失。5例第1次TURP未能将结石取出(误以为结石腔为直肠而终止手术),患者症状无改善。其中3例再次TURP取净结石,症状消失。其余1例转他院行前列腺根治切除而治愈。1例拒绝再次手术,并随访5年。仍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4~6次。结论B超是诊断合并前列腺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漏诊率。TURP是治疗BPH并发前列腺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但要求将结石取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BP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URP组和PKRP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TURP组采用KARL STORZ史托斯电切镜、PKRP组采用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镜进行手术,2组手术方式相同:先于膀胱颈6点钟处切一个深达包膜的标志沟至精阜,切除范围以膀胱颈和精阜为标志点,切除深度尽可能达前列腺外科包膜层.切割完毕后彻底止血,尿道留置导尿管,膀胱持续冲洗并抗感染治疗3d.对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TURP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8.2±94.5) mL及42.5%,PKRP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7±78.3)mL及1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经3、6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的IPSS、QOL、RUV与术前比较有较大程度的下降,Qmax与术前比较则有显著提高(均P<0.05);2组同时间段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URP和PKRP均为治疗BPH的有效术式,且近期疗效相似,但PKRP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结果TUPK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切综合征(TUNS)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9±19)min、(145±35)ml、0%、2.9%;TURP组分别为(76±23)min、(295±58)ml、7.8%、5.5%,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UPKP组术后I-PSS、QOL、残余尿量分别为(5.7±1.1)、(1.1±0.8)、(20±5)ml;TURP组分别为(5.8±1.0)、(1.0±0.7)、(22±5)ml,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同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UPKP与TURP对治疗BPH疗效相似,但并发症更少,手术更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62例BPH患者行TUR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的手术时间(53.8±21.2)min,术中出血量(397.4±142.7)mL,切除组织量(26.8±5.6)g,术后持续冲洗膀胱时间(36.2±5.2)h,留置尿管时间(5.2±1.1)d,住院时间(7.8±1.6)d,发生电切综合征2例(3.2%),继发性出血7例(11.3%).术后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V)和最大尿留率(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治疗BPH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PH患者129例,随机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组,两组患者分别根据术后是否应用BPH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PH药物治疗:记录TURP组和TUVP组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生活质量评分(QOLS)和残余尿量(PVR)以及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和住院时间;随访2年,记录TURP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TUVP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PSS、QOLS、MFR、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TUV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7、11.86、23.96、3.19,P均〈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TURP组和TUVP组患者IPSS、QOLS和PVR明显减少,而MF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4、2.80、5.29、3.38;4.02、2.72、4.87、2.93,P均〈0.05)。随访2年后,TURP和TUVP组观察组患者IPSS、PV明显低于同组的对照组,而MFR明显高于同组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4.37、2.34;2.62、2.55、2.30,P均〈0.05);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排尿困难和BPH复发,各手术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4.14、38.12、2.56、3.52,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BPH,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BPH对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8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TURP治疗的48例患者为TURP组,采用TURP联合TUIBN治疗的60例患者为TURP+TUIBN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PVR)、组织切除质量、随访时间以及膀胱颈挛缩的发生率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TURP组患者相比,TURP+TUIBN组患者MFR明显增高,PVR、IPSS以及QOL则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组织切除质量以及随访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TURP+TUIBN组的膀胱颈挛缩的发生率(3.3%)明显低于TURP组(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与TUIBN联合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相比单纯TURP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可作为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方法】92例高危重度BPH患者分为三组:观察组(n=32),行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TURP组(n=30);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组(Ⅺ一30)。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实施手术时间观察组少于其他两组(均P〈0.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与HoLE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少于TURP组(P〈0.01);三组手术切除前列腺重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速度观察组快于TURP组及HoLEP组(均P〈0.01)。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观察组介于HoLEP组与TURP组之间,TURP组最长,HoLEP组时间最短(均P〈0.01)。术后剩余尿量(PRV)迅速下降,并随术后恢复时间增长,PRV逐渐减少,本组各时间段(术前,拔管后,术后3个月)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而术后三组患者PRV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至术后3个月Qmax评分随术后恢复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本组各时间段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TURP治疗与TURP及HoLEP有相同的近期临床疗效,术中手术时间短,切除速度快,出血量少,推荐对高危重度BPH患者常规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运湖  马正君  张海龙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46-1047,1050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应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对患者排尿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43例拟行TURP的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2)于术后给以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直至术后28d,对照组(n=21)不服用托特罗定,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28d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4d、28d的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28d两组的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酒石酸托特罗定规律口服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TURP术后的排尿症状,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逼尿肌乏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并发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急性尿潴留的BPH病人46例,根据术前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分为A组(Pdet 1.1~4.0kPa,31例)和B组(Pdet 0~1.0kPa,15例),两组均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膀胱造瘘术,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A组26例术后拔除造瘘管排尿良好,5例终生保留造瘘管,总有效率为83.9%;B组7例术后拔除造瘘管排尿良好,8例终生保留造瘘管,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01,P〈0.05)。两组平均最大尿流率较术前升高,平均残余尿量、IPSS和QOL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7.14~29.17,P〈0.01)。结论逼尿肌轻度受损的BPH病人行TURP加膀胱造瘘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汽化切割并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1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汽化切割并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经尿道汽化(TUVP)并用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10例,其中80岁以上6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患者16例;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电图异常、房颤20例;糖尿病患者4例;肾积水肾功能不全8例;脑血管并发症患者10例.结果手术顺利,出血量少,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TUVP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效率高,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尿道刺激症状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03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3.2±5.1下降至10.4±1.2;残余尿量由(112.4±39.8)mL减少至(19.7±5.3)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