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PCEA法进行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法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注射阿片类等药治疗急、慢性疼痛,具有剂量小、效果好、全身副作用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晚期癌痛患者。但经硬膜外导管注药,一般1日至少2次,每周需更换导管,日常生活如洗澡等很不方便。埋入式硬膜外镇痛泵系统,是将硬膜外导管从皮下引至前侧胸壁,连接到埋于皮下的储液泵上,通过皮肤将药物注入储液泵而达硬膜外腔的方法。作者将本法用于10例晚期癌痛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6例晚期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吗啡2~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泵内连接于蛛网膜下腔导管持续泵注2ml/h。结果6例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尿潴留等副作用,经处理可改善或消除。结论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是晚期癌痛患者较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6例晚期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吗啡2-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泵内连接于蛛网膜下腔导管持续泵注2ml/h。结果6例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尿潴留等副作用,经处理可改善或消除。结论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是晚期癌痛患者较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6例晚期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 吗啡2~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泵内连接于蛛网膜下腔导管持续泵注2ml/h。结果 6例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尿潴留等副作用,经处理可改善或消除。结论 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是晚期癌痛患者较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CS埋入式镇痛系统对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确诊罹患恶性肿瘤的重度癌痛患者,按照肿瘤姑息(缓和)医疗中癌痛规范化治疗及临床路径将其分为传统镇痛组、芬太尼透皮贴镇痛组、PCS埋入式镇痛组三组。传统镇痛组以口服WHO三阶梯镇痛药物治疗;芬太尼透皮贴镇痛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PCS埋入式镇痛组给予埋入式管道镇痛系统植入治疗。应用4周后使用美国芝加哥大学FACT量表(第4版)和WHO推荐的NRS疼痛评估法进行评测。结果 PCS埋入式镇痛组与传统镇痛组、芬太尼透皮贴镇痛组相比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S埋入式镇痛系统可明显改善重度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恶性肿瘤终末期重度癌痛患者进行姑息治疗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晚期癌痛用阿片类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应用连续静脉泵注舒芬太尼与曲马朵的镇痛效果。方法舒芬太尼3μg/ml及曲马朵10 mg/ml配置成总量100 ml,经静脉留置针持续泵入体内,速度为2 ml/h。结果8例晚期癌痛患者,经常规量阿片类药镇痛效果不佳,采用本法。应用最长1例17 d,最短4 d。VAS评分由平均8下降到2。全部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但有恶心、便秘等副作用,经处理后改善或消失,未发现有明显的耐药现象。结论对于常规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不佳的癌痛患者,舒芬太尼与曲马朵连续静脉泵注治疗晚期癌症疼痛是效果较好且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顽固性癌痛患者38例,采用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外接全自动注药泵(PCA泵)持续注药止痛.PCA泵额定容量为300 mL(生理盐水+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每天硬膜外腔注入吗啡的剂量根据患者术前每天口服吗啡最大剂量设定(每天口服吗啡剂量除以30换算为硬膜外腔每天吗啡使用量),布比卡因的起始浓度为0.1%.术后PCA泵设定持续注药量及单次给药量,患者疼痛剧烈时可按单次注药键,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可随时调整持续注药量及单次给药量,直到疼痛控制满意.结果 38例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镇痛药哌替啶1 mg/kg或吗啡0.1~0.2 mg/kg镇痛和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 mg+咪唑安定20 mg +生理盐水至50 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调查患者对镇痛方法 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比较,皮下自控镇痛在治疗后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方法 (P<0.01).结论 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癌性晚期疼痛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和比较PCS埋入式镇痛系统对重度癌痛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对于确诊罹患恶性肿瘤的重度癌痛患者,按照肿瘤姑息(缓和)治疗中癌痛规范化治疗及临床路径将其分为传统镇痛组、芬太尼透皮贴镇痛组、PCS埋入式镇痛组。传统镇痛组以口服WHO三阶梯镇痛药物治疗;透皮贴镇痛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PCS组给予埋入式管道镇痛系统植入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WHO推荐的NRS疼痛评估法、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血浆5-HT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接受PCS埋入式镇痛系统治疗的重度癌痛患者与传统镇痛组、透皮贴镇痛组相比,疼痛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浆5-TH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PCS植入镇痛系统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癌痛患者的抑郁,是恶性肿瘤终末期重度癌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入式药泵联合自控镇痛系统用于癌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相应的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皮下植入药泵,经皮连接自控镇痛系统,持续注入吗啡布比卡因复合止痛液。结果25例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均为显效,其中19例为A级,6例为B级的效果,未见明显呼吸抑制、尿潴留及呕吐等副作用,无硬膜外间隙感染。结论植入式药泵联合自控镇痛系统治疗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失败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择期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28例,硬膜外镇痛失败或终止,发生膀胱痉挛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治疗组,行耻骨后间隙穿刺置管,接自控镇痛泵持续镇痛;Ⅱ组为对照组,给予东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结果Ⅰ组13例镇痛效果满意,1例因膀胱内出血再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2.86%;Ⅱ组8例疼痛缓解,4例有轻度疼痛,2例加用止痛药,有效率为75%。结论耻骨后间隙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全身影响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Ⅱ~Ⅲ级,年龄81~106岁,具备能与正常人基本沟通能力的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手术结束前约30min经硬膜外导管给0.25%罗哌卡因5ml后连接自控镇痛输液泵,泵设置总量100ml,流量速度2ml/h,自控追加量2ml/次.自控间隔锁定时间为20min。测定术后4,8,12,24,36,48小时VAS,记录运动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运动恢复良好,无呼吸抑制、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恶心、呕吐发生。结论0.25%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初产妇潜伏期和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产程和分娩方式.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360例,按宫口扩张度分为两组.潜伏期组(L组):当宫口<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l.活跃期组(A组):当官口≥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1.两组PCA泵均采用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 6 ml/15~20 min方式,由产妇自行给药,于分娩结束后停泵.结果 两镇痛组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L组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器械助产率低于A组(P<0.05).两组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均是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和胎儿窘迫.两组器械助产的主要指征均是胎儿窘迫,有30%的胎儿窘迫具有脐带绕颈因素.两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良好.结论 镇痛提前至潜伏期后不影响产程进展,但是剖宫产率增加,器械助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陈龙水 《河北医学》2012,18(7):890-893
目的:观察凯芬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麻下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5min缓慢静脉推注凯芬100mg和地佐辛10mg;术后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凯芬100mg和地佐辛10 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切皮前5 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三组患者均在缝皮时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0.05-0.1mg.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ICA),镇痛液为0.02%吗啡,PICA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每次1 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 min,镇痛48h.分别记录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ICA泵后各时段PI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按压次数(D2)、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ICA期间吗啡用量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4、8、16、24h及48h静态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4 h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在1-4 h、4-8 h时段中A组患者D1及D2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皮前5 min缓慢静脉推注凯芬100mg和地佐辛10 mg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应,减少PI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吗啡+氯胺酮+可乐定对晚期癌痛的自控镇痛效果。方法:60例三阶梯疗法欠佳的晚期癌症疼痛病人随机均分4组,分别配制吗啡、吗啡+氯胺酮、吗啡+可乐定、吗啡+氯胺酮+可乐定镇痛液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第1、3、6、10、15、17、20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估,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组VA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其他3组低、不良反应次数最少。结论: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用于晚期癌症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剂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肛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毕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50mg,然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适度评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剂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优于单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吗啡静脉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采用0.2%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胸部硬膜外连续输注;吗啡组采用吗啡经静脉自控镇痛。测量术后24、48h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出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血气分析,记录副作用和肺部并发症。结果术后24、48h罗哌卡因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吗啡组(P〈O.05),氧分压显著高于吗啡组(P〈0.01)。吗啡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其他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见肺部合并症。结论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较,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术后经硬膜外和静脉应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IA)组 ,每组 30例。 2组芬太尼负荷量为 0 0 0 1mg/kg ,PCA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 0 5mg +氟哌利多10mg + 0 9%氯化钠至 10 0ml ,持续给药注速 2ml/h ,单次PCA剂量 0 5ml ,锁定时间 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 ,2 4h芬太尼用量 ,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EA组 2 4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术后视觉模似评分 (VAS)均明显高于PCIA组 (P <0 0 5 )。 2组镇静评分低且无明显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至优秀均在 83 3%以上 ,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PCEA ,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