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右冠状动脉起始变异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在鉴别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和异常行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RCA变异患者的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表现,其中7例有CAG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在显示RCA异位开口和异常行程方面的差异。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邻近正常冠状动脉开口的关系。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重组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异常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CAG所显示的RCA,至少有2个不同的视角用于评价其起源和行程。结果 8例患者变异的RCA全部为MSCTA所显示。其中6例患者的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1例起源于左主冠状动脉的末端,另1例则起源于扩大前移的后冠窦。所有异常开口均未见狭窄。8支异常冠状动脉均穿过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的司隙。7例CAG则仅5例显示异常。结论 MSCTA显示先天性变异的RCA明显优于CAG,凡疑为冠状动脉变异的患者,可首选非创伤性的16层MSCTA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效果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作MSCT扫描,所有数据获得在一次屏气中完成.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对左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A)和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45例同时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造影结果为金指标,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SCT冠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9.6%,特异性84.9%;65例共260支血管经MSCT成像,228支(87.7%)可用于影像学评价;各节段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最高;CAG发现狭窄49支, MSCT发现狭窄44支.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97.7%.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1例成年人患者的冠状动脉MSCT造影资料,判断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结果331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4例,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4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左回旋支缺如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8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性,75岁。胸闷、心悸30余年,频繁发作二月余。心尖区Ⅱ级SM及主动脉瓣区闻及Ⅱ级SM和DM。ECG示房颤,不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继发性ST-T改变。平片示心影明显增大,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室为主,左心房中度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增粗,呈肺循环高压表现(图1)。左室造影示左心室扩大,收缩运动减弱。左室前侧壁、心尖和膈面运动消失。左室EF31%。未见明显二尖瓣返流。在主动脉根部显影后见粗大扭曲的右冠状动脉显影,但未见左冠状动脉显影。稍迟,见右冠状动脉远端众多侧支血管及左冠状动脉逆行充盈,并见造影剂自左冠状动脉近端进入肺动脉根部(图2,3)。逆行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同上,并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及丰富的后间隔支供应前降支及前间隔支,粗大扭曲的后侧支供应左冠回旋支(图4)。最后将导管置于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造影再次证实左冠状动脉不从主动脉开口,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造影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造影后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诊断婴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MSCT诊断婴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价值.方法 对行64层MsCT扫描的7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CT均观察到左侧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肺动脉主干,其中3例起自肺动脉主干的右侧壁,2例起自肺动脉瓣窦内,1例起自肺动脉主干的左侧壁,1例起自左后侧壁.7例右冠状动脉起源未见异常,均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其中4例迂曲扩张.结论 64层MSCT对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畸形可提供准确直观的图像,已经成为诊断婴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分类及其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 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 520例成人患者共检出各类CCA 58例,发生率3.82%.冠脉起源和分布异常26例,发生率1.71%;其中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4例,左主干或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各1例,右冠脉分别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左冠窦3例和无冠窦1例,单支左冠脉2例.冠脉终止异常11例,均为冠脉瘘,发生率0.72%.冠脉结构异常21例,发生率1.38%,其中心肌桥18例,回旋支发育不良2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室后支1例.本组病例未发现有冠脉间异常交通者.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成人CCA的主要方法之一,按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阐明CCA类型及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及价值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 5例心绞痛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行MSCT检查 ,用容积重建和曲面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 ,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心率和心动周期的选择 ,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的检查结果。结果 心率5 1~ 70次 /min病例图像的运动伪影较少 ,显示率依次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主干 ,MSCT显示冠状动脉闭塞和 >75 %狭窄准确性较高 ,并可显示冠状动脉变异和邻近脏器病变。结论 冠状动脉MSCT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一致性 ,有望成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小儿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1例小儿患者行64-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6例同时行DSA检查.结果 21例行64-SCT小儿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12例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右冠状动脉双开口3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主干共干起源于主动脉右窦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右冠状动脉共干起源于主动脉右窦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1例左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但所有冠状动脉均匀性迂曲增粗,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右冠状动脉迂曲增粗并伴有多发侧枝循环.6例患者为川崎病伴发冠状动脉单发或多发瘤样扩张.3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所有同时行DSA检查的患者,除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主干的1例患者DSA诊断左冠状动脉缺如外,其余5例其诊断结果与64-SCT诊断结果相吻合.结论 64-SCT是一种小儿冠状动脉疾病无创的、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CT冠状动脉造影与同期心血管造影和/(或)手术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探讨MSCT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MSCT对168支心外膜冠状动脉中的152支(90.5%)可以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显示清晰率分别为100%、95.2%、85.7%和80.9%。在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MSCT发现了29例,符合率达93.5%。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管壁斑块11例,占26.2%。结论: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在显示管腔狭窄的同时,可以显示血管壁的斑块,此方面优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1.
邵剑波  郑楠楠  王芳  姚红莉  沈杰峰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60-1263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血管环的MSCTA表现,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搜集2011年1月-2012年2月经手术确诊30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1个月~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者19例,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等消化道症状4例,6例合并心内畸形,1例为偶然发现。MSCTA原始图像以0.6mm层厚重建,使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30例中双主动脉弓4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9例,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7例,肺动脉吊带9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头臂动脉1例。合并气管病变26例,主要为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4例)和气管狭窄(22例)。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心外大血管情况,对先天性血管环明确诊断的同时,可了解气管受压程度及狭窄范围,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1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资料,确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对图像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581例MS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86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开口起源异常16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阙如1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68例。结论 MSCTA冠状动脉成像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一种安全、无创、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华锐  刘筠  钟进  张羽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1676-1679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在鉴别椎动脉异常行径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先天性椎动脉行径异常患者的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表现,其中13例行DSA检查(并且其中5例行颈椎MRI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等方法评价椎动脉的异常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主动脉弓、邻近大血管开口的关系.DSA检查从不同的视角评价椎动脉的行径及起源.分析两者在显示椎动脉异常行径和开口方面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椎动脉的异常行径全部被MSCTA所显示,其中7例同时伴有椎动脉起源变异,异位的开口显示清楚.行径异常的椎动脉均在C6横突孔前上行,弯曲进入C5、C4或C3横突孔内;DSA检查仅发现了椎动脉的异常起源,5例借助MRI间接显示行径异常.结论 MSCTA显示先天性椎动脉异常行径及开口明显优于DSA,可作为诊断此类变异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小动脉夹层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部小动脉夹层患者CT原始及后处理图像,主要应用容积显示(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图像重建观察夹层情况。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腹部小动脉夹层,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腹腔干夹层4例,肾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腹部小动脉夹层及相关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髂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的MSCTA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髂动脉(IA)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11例经MSC-TA确诊的IA闭塞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分析侧支循环的表现。结果:11例IA闭塞患者发生在左侧9例、右侧2例,均合并同侧髂内动脉闭塞,6例合并同侧髂外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外动脉狭窄。参与侧支循环的动脉包括患侧腹壁动脉11例,第10~12肋间动脉11例,第4腰动脉10例,第2腰动脉1例,骶正中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1例,双侧股动脉间分支6例,股动脉与第4腰动脉之间1例。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A闭塞及主要侧支循环情况,并能对患肢侧支供血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髂动脉狭窄性病变定量分析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经MSCTA检查并诊断为主-髂动脉广泛性狭窄的35例,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率、病变长度及主-髂动脉分叉角度进行测量.对不同方法测量值均数的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价. 结果 MPR组与AVA组测量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R组与AVA组测量长度与分叉角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图像重组方法在血管病变定量分析上各有优势,其中AVA功能全面、应用简便、可重复性好,可作为定量测量的首选方法,对主-髂动脉狭窄性病变作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