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NG,UU,CT的特异性DNA。结果412例阴道炎中检出三种病原体共185例,阳性率为44.9%。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178例,NG,UU,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7%,61.62%,18.91%。混合感染7例,NG+UU2例,占1.08%,UU+CT5例,占2.70%。结论NG,UU,CT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应加强门诊筛查。  相似文献   

2.
<正>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诞生于1985年,它是根据生物体内DNA复制过程而设计的在体外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快速扩增的一项新技术。它以待扩增的DNA为模板,由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介导,通过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快速体外扩增特异的DNA序列。随着  相似文献   

3.
关于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凝胶检测的体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刘巍,古绍文,王树声自从1985年KaivMullis等[1]创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来,此种基因研究的新方法已经在许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许多资料...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是1990年代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突破性的新发明。自从1985年美国Cetus公司Mullis等人发明PCR技术后,同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Saiki等首次报导用于扩增人β-珠蛋白基因作为镰刀状贫血的产前诊断。由于此项技术能在数小时内扩增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倍特异靶DNA序列,具有特异、快速、简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研究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1988年,Saiki等人首次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对DNA片段进行体外扩增的新方法,可以使极微量的靶DNA拷贝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在较短时间内扩增至上百万倍,由于在反应中需要DNA聚合酶的多次参与,因此称之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PCR)。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ina Reaction,PCR)是近年建立的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其原理是:靶DNA变性解链后与特异性引物杂交,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引物延伸,合成新的DNA。上述步骤反复进行,DNA就大量扩增,以指数递增放大。它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故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普遍重视。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用聚合酶催化物扩增核酸分子的新技术。由美国Cetus公司的Kary Mullis于1984年发明,Saiki等人于1985年首先在《Science》杂志上完整地描述了PCR技术。应用PCR技术进行体外基因扩增,可使极微量的单拷贝特定核苷酸片段在数小  相似文献   

8.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因引物对伤寒沙门氏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基因扩增,余均为阴性。扩增Vi抗原基因比扩增H抗原基因敏感,当反应体系中达0.5个菌细胞时,Vi抗原基因就可检出,而鞭毛抗原基因则需5个菌细胞。检测92例伤寒患者血液标本,血培养阳性28例(30.43%),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阳性33例(35.86%),H抗原基因阳性31例(33.70%)。伤寒发病早期,当机体伤寒特异性抗体尚处于低水平时,应用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可提高伤寒的诊断率,使该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外基因扩增的应用。在耐热聚合酶,底物及引物的参与下能在短时间的内使 异的DNA序列大量扩增。聚合酶链反应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遗传性疾病等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在病情性疾病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北京、汕头、武汉三地区STD门诊共355例患者,进行了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的检测,在三地区STD门诊患者中,淋球菌检出率的居首位,男性患者检出率高于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及在STD门诊患者中的构成比,三地区间存在较大区别。聚合酶链反应适用于三种病原体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用DNA microarray快速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DNA microarray的制备及其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淋球菌药敏及测序结果分别对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并制作DNA microarray。对淋球菌临床拭子进行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gyrA和parC基因的目的DNA片段,与芯片杂交,同时以测序法进行双盲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87份泌尿生殖道试子全部可用DNA microarray检测出来,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100%,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用DNA microarray来检测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快速、特异性高和灵敏度高,可以应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种既高度敏感又高度特异的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连接酶链反应技术(LCR)对受捡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结果]在1128份标本中,共检测出淋球菌阳性样品8份,阳性捡出率为0.71%(8/1128),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38份,阳性检出率为3.37%(38/1128),其中共有5份标本为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双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0.44%(5/1128)。[结论]作为1种探针检测技术,连接酶反应技术可用于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2005年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福州市2005年霍乱菌株DNA分子特征,分析其同源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检测,研究本地菌株的分子特征,RAPD结果用SAS9.0软件进行多态性比较。结果:对40株霍乱弧菌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9株霍乱弧菌均检出ctxA、tcpA、ace、zot4种毒力基因,1株外环境菌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40株霍乱弧茵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4个聚类群,其中37株属于同一聚类型别,另3株分别属于不同聚类型。结论:福州市2005年流行菌株以稻叶型占绝对优势,流行优势菌株分子遗传特征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本次研究采用的PCR及RAPD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霍乱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叵应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它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能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或DNA片段。由于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被人们用于性病病原体的检测,作为性病诊断的依据之一。但这种检验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一、PCR应用的特点PCR的应用比较广泛,可用于遗传学诊断、癌变监测、法医鉴定、人类学研究及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它在性传播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是检测病原体。在临床应用中有下列特点。1.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PCR的产物是以指数方…  相似文献   

15.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会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20~30周期,极微量DNA即可迅速扩增,增加106个拷贝。因此,检测标本中只需少量DNA,经放大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序列。PCR已在人体遗传学和临床微生物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PCR强大的扩增能力与检测的敏感性,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PCR的检测,我们观察108份标本,PCR检测HBV-DNA,通过改变各种条件,改善了反应产物的产量和特异性,现将有关影响因素和防止…  相似文献   

16.
谢维 《中国公共卫生》1991,7(5):223-227
1 概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酶促合成特定DNA片段的方法。用一对寡核苷酸引物,结合到待扩增的模板DNA片段的特定区域的两相对单链上,延伸产生新链。如此重复进行模板变性(解链)、引物复性与延伸三步骤,结果以指数形式产生特定的DNA片段,几小时可得到百万倍的扩增产物(图1)。  相似文献   

17.
三种伊蚊细胞系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3种伊蚊细胞系基因组多态性DNA。方法:应用3个引物,通过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PCR),对东乡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细胞系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和分子大小的多态DNA图谱;3种伊蚊细胞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除了有部分相同分子大小的DNA条带外,还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精确,可用于蚊虫的分子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淋球菌对环阿沙星(CIP)耐药与螺旋酶A亚基基因(gyrA)上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的关系,方法 PCR扩增gyrA QRDR区,回收扩增片段,再用直接基法进行DNA测序以观察是否存在突变,结果 6株CIP耐药淋球菌的gyrA QRDR区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淋球菌CIP耐药不是由gyrA QRDR突变引起,可能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北京、汕头、武汉三地区STD门诊共355例患者,进行了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在三地区STD门诊患者中,淋球菌检出率均居首位,男性患者检出率高于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及在STD门诊患者中的构成比,三地区间存在较大区别。聚合酶链反应适用于三种病原体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日趋成熟,使Ct实验诊断方法有了突破,主要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ILR),Q beta复制酶试验(Qβ replicase test)。 自身连续序列复制技术(self—sustained sequence replication.3SR),链置换扩增反应(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SDA),CT基因探针转录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