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gt;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l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80例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EH组)及10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在被检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EH组的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为55%、41%、4%,对照组为60%、3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24%,略高于对照组的2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和健康人均存在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的多态现象,提示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EH的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调查健康人、心肌梗死患者及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g)β-455G/A、-148C/T、448G/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Fg分子反应性及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因频率分布,用计算机辅助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分析方法和Clauss法分析血浆Fg水平。结果:等位基因-455A、-148T和448A在正常人中的频率分别是0.185,0.194及0.192;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别是0.295,0.318及0.307;在脑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别是0.177,0.193及0.182。心肌梗死患者中-455A、-148T和448A的频率比健康人明显升高。3个多态性位点-455G、-148C和448G或-455A、-148T和448A分别紧密连锁,符合率超过98%。心脑血管病患者的Fg功能明显增高且与Fg水平相关。3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对等位基因紧密连锁不平衡,不同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55A、-148T和448A的频率比健康人明显升高。提示Fgβ-455G/A、-148C/T和448G/A三种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无关,而与心肌梗死的发病相关。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仅Fg功能明显增高,且与Fg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健康人群β-纤维蛋白原-455G/A、-148C/T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用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102名健康人DNA样品的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Fgβ-455G/A多态性中,突变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186,β-148C/T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频率为0.206.A或T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苏州地区人群F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广东地区.β-455G/A、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β-纤维蛋白原-455 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455 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脑梗死发病(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脑梗死组(CI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βFg-455G/A基因的多态性,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经χ2检验,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I组血浆Fg水平(2.70±1.05 g/L)和对照组(2.62±0.51 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有循环中炎症介质持续升高的表现。观察北京市区健康人循环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评价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03/2004—03筛选中国北京地区30岁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的汉族居民662人,男365人,女297人。通过身体检查及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测,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状况;测定入选人群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循环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人结果分析662人。①人选健康成人662人.174位均为GG型,未发现GC和CC型;597位GG型占99.24%,仅有5人为GA型,未发现CC型;572位存在GG。CC,GC3种基因型。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和0.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②G等位基因(GG+GC型)携带者循环中自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2.91&;#177;2.21)ng/L,(2.43&;#177;2.31)mg/L,(3.05&;#177;0.71)g/L;(2.44&;#177;1.47)ng/L.(1.41&;#177;1.57)mg/L,(2.70&;#177;0.64)g/L,P=0.03,0.01,0.01]。③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的基因型分布与日本、韩国亚裔人群相似(174位和597位几乎均为GG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23,0.25,P&;gt;0.05)。而明显不同于德国、瑞典高加索人群(174位存在GG。GC,CC,597位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0.93,P&;lt;0.01)。结论: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不存在174(G/C),597(G/A)基因多态性,572位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群。572(G/C)位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影响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炎症状态。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其携带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C型个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2(PON2)311、纤雏蛋白原β链(Fgβ)-455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08例ACI患者、75例无栓对照者及123例正常对照者的PON2 C311S和Fgβ-455G/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ACI患者中PON2 311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07),可能影响了该酶蛋白的功能;ACI患者中Fgβ-455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464),可能影响了血浆纤雏蛋白原的功能。结论 PON2第9外显子311C等位基因和Fgβ-455A等位基因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篇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外周动脉性疾病强相关,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从而引起高凝状态,致使血栓发病率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β纤维蛋白原(FG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新疆哈萨克族220例CHD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者的FG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结果①CHD组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CHD组各基因型的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种基因型,在CHD和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Fg水平,以AA基因型为最高,GG基因型为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CHD有关,A等位基因是CHD的易感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Fg水平与CHD产生联系。  相似文献   

12.
多篇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外周动脉性疾病强相关,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从而引起高凝状态,致使血栓发病率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56例健康人的β-Fg-455G/A基因多态现象,用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相比,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内只有A等位基因携带者随年龄增长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在GA基因型中,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P<0.05);GG基因型组吸烟与否对Fg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结论提示,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升高,并随年龄、吸烟而更加显著,提示β-Fg-455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升高,故此基因多态性可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基因多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血浆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定FgBβ基因中7个可能与血栓相关的多态性位点:-β148C/T-、249 C/T3、45 C/T、-455G/A-、854 G/A、1689T/G及Bc1 I G/A;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浆Fg显著升高(P<0.05);有-148C/T-、455G/A、-854G/A或Bc1 I G/A基因多态性变异组,其血浆Fg水平高于无变异组(P<0.05),其中,同时携带A-455、A-854者增高更为显著(P<0.01)。冠心病组A-455、T-148基因型频率(0.334)显著高于高血压组(0.196)和正常对照组(0.195),多态性位点G-455、C-148或A-455、T-148分别紧密连锁,符合率超过9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FgB-β148T-、455A基因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携带者的1.654倍(P=0.01,95%CI:1.207-2.267)。结论FgBβ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选择性FgBβ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冠心病易患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人群β—Fg-455G/A基因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 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 1994--01/2005-12相关文献,纳入内容涉及β-Fg-455G/A基因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和(或)等位基因频率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去除重复报告、数据描述不清无法利用的文献。按上述要求初步筛查文献为12篇,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后纳入Meta分析文献为10篇。累积病例组1270例。对照组1302例。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分布OR值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4.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 结果:数据合并结果显示。病例组GA+A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效应检验:P=0.01,OR=1.44,95% CI=(1.09-1.91);P〈0.001,OR=1.47,95%CI=(1.19~1.82)。 结论:中国人群β-Fg-455G/A基因多态的GA+AA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即455G→A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田玉峰  李慧  于维林  曲彦  冯艺 《检验医学》2005,20(6):586-588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Ⅰ1型受体(AGTR1)A1166C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酶切技术,检测2组人群PAI-1基因的4G/5G型多态性和AGTR1基因的多态基因型。结果(1)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PAI-1基因的4G/4G、5G/5G及4G/5G3种基因型,肺心病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15、0.28和0.57,正常对照组为0.13、0.15和0.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2.91,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G型与非4G型构成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2)肺心病患者中,女性和男性组PAI-1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G/4G型与非4G/4G型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AGTR1 A1166C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和AGTR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肺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E/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82、B28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82、B28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8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口纤维蛋白原基因Be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对氧磷酶2基因C311S多态性,并与其他地区或人种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实验中心完成。随机抽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123人,均为无血缘关系南宁地区健康汉族及壮族人。用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中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血DNA的对氧磷酶2基因C311S多态性,同时检索国内外部分文献中对氧磷酶2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3人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男90人,女33人。①广西南宁地区人存在对氧磷酶2基因C311S多态性,SS基因型频率为0.61,CS+CC基因型频率为0.39,C/S等位基因频率为0.203/0.797,男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基因型频率χ^2=0.000,P=0.9975;等位基因频率χ^2=0.000,P=0.9977)。②广西南宁地区与广东地区比较C等位基因相对较多而S等位基因相对较少,但差异无显著性(基因型频率χ^2=3.0755,P=0.0795;等位基因频率χ^2=2.7898,P=0.0949)。③与印度人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基因型频率χ^2=21.7244,P&;lt;0.01;等位基因频率χ^2=23.1618,P&;lt;0.0001),与白种人亦有明显差异(等位基因频率χ^2=12.7383,P=0.0004);而与日本人相近(基因型频率χ^2=0.0165,P=0.8978;等位基因频率χ^2=0.0165,P=0.8978)。结论:广西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对氧磷酶2基因C311S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并研究GP6基因rs1654419位点、纤维蛋白原(Fg)Bβ-455G/A(FgBβ-455G/A)基因的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DVT患者以及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观察组为确诊DVT的患者,均记录血浆Fg浓度、D-Dimer水平。结果 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中,FgBβ-455位点处基因型为GG、AG、AA的血浆中Fg浓度水平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P6基因rs1654419位点处基因型为GG、AG、AA的血浆中D-Dimer浓度水平也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Bβ-455位点和GP6基因rs1654419位点的A等位基因在观察组中频率高于对照组中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Bβ-455-AA、GP6基因rs1654419位点-AA使机体形成DVT的风险显著提高,是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