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基于气虚痰瘀理论对《神农本草经》中具有补气、祛痰、化瘀类功效的药物及其涉及病名进行分析研究,梳理补气祛痰化瘀类药物涉及病名的频数。方法:以清朝孙星衍、孙冯冀辑佚本《神农本草经》为蓝本,参照张廷模版《临床中药学》确定补气祛痰化瘀类药物的检索词,对检索结果药物及其所涉及的病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补气祛痰化瘀类药物的三品分布情况统计,共有169味中药,占全部中药的46.4%;针对各部分布情况统计分析,草部补气祛痰化瘀类药物最多,有91味,所占比例为53.85%;根据痰证涉及病名的频次分析统计结果为阴疽、中风、瘰疬、瘿瘤、惊痫、疟、流注;瘀证涉及病名的频次分析统计结果为疒徵瘕、积聚、疮外伤、痈肿、痛证、血闭、痹证、血积、血痹、妇人乳瘕、闭经。结论:本研究为气虚痰瘀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诗晗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9,39(7):1005-1008
《神农本草经读》援引《伤寒论》经方用法阐释药物,把药物与《黄帝内经》理论、临床用法相结合。但《神农本草经读》并未全盘接受古人之说,其调整药物品类,舍弃迷信观念,反对过度炮制,认为药物的性味取决于其所禀受的天地之气;陈修园认为上品药皆是日常食疗保健之品,难当大病之用;其批驳无稽之谈,博采众家之长,援引《本草崇原》及《本草经解》等多家注释;擅用五运六气、取象比类、易理八卦等思维诠释药性。《神农本草经读》训诂内容包括训释病名、训释功效、训诂字义、补充成分、考证药物等。  相似文献   

3.
《五十二病方》中动物药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505-508
<正>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古医学方书,是研究先秦时代祖国医药学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书中的病名涉及  相似文献   

4.
古本草马先蒿基原小考何希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马先蒿始见于《神农本草经》[1]中品。由于《神农本草经》对品种形态未作描述,马先蒿的考证就成为一大难题。加之经过历史的变迁,不同的本草有着不同的论述。本文对马先蒿基原进行考证。1马先蒿为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的论点《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屎蒿。”[1]从“马屎蒿”的命名来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法:统计《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所有药物,按类别归纳总结。结果:《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共计57味,占总数的15.6%。结论:《神农本草经》对中药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中医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辨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子孝 《中医杂志》1995,36(6):334-336
1 “甲亢”不可循古代瘿病治法大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肿关系密切。中医称甲状腺肿为“瘿”病。战国以前的《山海经》载有病名近40种,“瘿”即为其一。秦汉时已认识到瘿病的发生是地方水土使然。《神农本草经》述:“海藻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有效治法。《千金》、《外台》搜集有关治方达数十种之多。至宋《三因方》以石、肉、筋、血、气五瘿合五脏分证,且瘿、瘤并论,后  相似文献   

7.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为清代名医徐大椿氏所作。是历代《本经》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该书虽篇幅甚短,但蕴奥极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医家》称赞该书:“凡所笺释,多有精意,较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发明诸条,颇为简要。”又《清史稿·列传·艺术一》亦为推崇:“大椿学博而通,注《神农本草经》百种,以旧注但言其当然,不言其所以然。采掇常用之品,备列经文,推阐主治之义,于诸家中最有启发之功。”下面就徐大椿与其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下简称《百种录》)作一扼要概述。作者生平、学术与著作…  相似文献   

8.
乔富渠  刘惠霞 《陕西中医》2012,33(2):254-255
<正>百合病为古病名,始见于距今1700多年前汉书的《金匮要略》。而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则为当代(20世纪末)方才提出的新病名。但仔细考察两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治则、方药均颇类同,为了"衷中参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开创CFS治疗的新局面,笔者特此就百合病与CFS的相关性略作考证与讨论,以期抛砖引玉。1基本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记述,百合病为"古病名,见《金匮要略》,是一心肺阴虚的病症,临床表现沉默少语,欲睡不能眠,欲行不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相近,《神农本草经》中记述的药物分类、四气五味及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是张仲景《伤寒论》组方用药的基础。《伤寒论》中所用药物绝大多数本于《神农本草经》,但在具体运用上多有创新和发挥,如对《神农本草经》所载甘草、桂枝、人参、芍药、附子、半夏、大黄等药物功效的继承和拓展,并剔除了神学迷信的成分,使之更切合临床实际。《伤寒论》在剂型的确立、毒性药物的运用以及服药时间等用药方法上对《神农本草经》理论进行了具体化。此外,《神农本草经》所体现的药证关系和《伤寒论》中较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相比,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在东汉时期的飞跃。因此,分析《伤寒论》对《神农本草经》药物学的继承和发展,既可进一步深化汉代以前的本草理论研究,又能挖掘仲景组方用药的本义,以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惊风,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称为"婴儿病间(痫)"、"婴儿瘛",在《内经》中称作"痫惊",《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小儿惊痫"、"小儿痫",《颅囟经》中称为"小儿风痫"。《诸病源候论》根据病因不同将小儿痫分为三类,分别称作"惊痫"、"风痫"与"食痫",并从阴阳的角度将痫病分为"阴痫"、"阳痫"两类。《千金要方》中的"痫"多指惊风,如"五脏痫",也指癫痫,如"六畜痫"。《黄帝明堂灸经》首次提出"小儿急惊风"、"小儿缓惊风"的病名。至《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惊风"的病名,并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惊风"的病名逐渐取代"痫"成为主要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