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应激与冠脉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源性猝死病例中,探讨临床症状与冠脉病变不一致的现象,介绍冠脉痉挛的特点,分析冠脉痉挛的促发因素,心理应激促发冠脉痉挛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冠脉痉挛为主要原因的心绞痛,称“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具有四项临床特征中一项或多项。以此标准,单支冠脉病变患者的心绞痛大多与冠脉痉挛有关。本组资料还表明,冠脉痉挛参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痉挛是指心外膜下冠脉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收缩,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使心肌供血突然减少或中断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1]),临床上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冠脉痉挛主要发生在已有动脉硬化基础的血管上,发生率约为1%~5%~([3]),本院收治一例冠脉痉挛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阿斯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心绞痛的机理和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病理生理和临床冠脉造影、冠脉镜等研究认为不稳定心绞痛多在冠脉粥样斑块基础上,由于物理和凝血异常形成裂缝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占50%-80%,极易臻急必瓦肌梗塞,资料提示不稳定心绞痛大多为冠脉多支严重病变,我为偏心性狭窄,为非堵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急性心肌梗塞为阻塞性红色血栓,冠脉痉挛为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启动因素,冠脉痉挛可臻正常冠脉内皮细胞及功能受损诱导发冠脉血栓形成和急必心肌梗塞,也可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绝大多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由于冠脉痉挛、斑块出血及/或破溃、血栓形成等冠脉急性病变参与了AMI发病,因此AMI与粥样硬化病变所累及的冠脉范围以及造成管腔狭窄程度之间常无恒定的关系。AMI发  相似文献   

6.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痉挛与血管狭窄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痉挛与冠脉病变间的关系,对38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冠脉痉挛发生在造影显示完全正常的冠脉占26.3%,发生在具有严重狭窄病变(≥50%)的冠脉占63.2%。在后者中,当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75%~90%时,其痉挛的发生率最高。在冠脉痉挛的分布方面,前降支痉挛的发生率(65.8%)明显高于右冠脉(26.3%)和旋支(5.3%),但在冠脉无明显狭窄(<50%)病变的患者中,前降支痉挛的发生率(50.0%)仅略高于右冠脉。提示冠脉痉挛多发生在具有严重狭窄病变的前降支。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因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导致冠脉急性完全或不完全堵塞,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代表冠脉不同病变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ACS的诊治和预后判断中,心电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变异性心绞痛(VA)做为心绞痛(AP)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药物诱发实验、尸检等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上,亦可以发生在冠脉病变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是正常的冠脉病变,因急性冠脉痉挛而导致冠脉闭塞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的病例临床上亦不少见,即使对于有狭窄的冠脉病变的VA患者,  相似文献   

9.
心尖球囊综合征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类心肌病变,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被误诊为冠脉痉挛或冠脉内血栓的自发溶解等机制导致的急性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合并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 non),即在冠脉病变处理后虽无明显夹层、血栓形成、痉挛或者严重残余狭窄的存在,但冠脉血流严重减少,血流无灌注或仅有微量灌注。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短暂心肌缺血,其高峰在早晨,反映清醒后心肌耗氧量增加和血管张力增加。然而,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可能由于斑块破裂处一过性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本文通过分析缺血前心率变化和缺血发生的昼夜节律变化来阐明,尽管给予合理治疗,仍有发作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短暂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血管多为具一定狭窄程度病变的冠状动脉血管,多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性血栓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所致。正常冠脉较少发生AMI,笔者遇见两例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AMI。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严重冠状动脉(冠脉)痉挛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例行冠脉药物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1年,分析其严重冠脉痉挛的发生率、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和置入支架情况、痉挛发生时间、部位以及处理、预后。结果:DES置入术后1年内严重冠脉痉挛(冠脉直径狭窄≥95%)有28例(1.39%)。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67.8%)、多支血管病变20例(71.4%)、支架长度≤29mm25例(89.2%)。严重冠脉痉挛发生时间最常见在导管室和术后24h内,共18例(64.3%)、与术后1周内5例、术后4周内3例、术后1年内2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冠脉痉挛最常发生部位为支架两端,共24例(85.7%),非靶血管严重痉挛病例4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时复查冠脉造影以及冠脉内注入血管扩张剂、必要时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和支架置入是抢救的关键,一般预后较好。结论:DES置入术后严重冠脉痉挛并非罕见,其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支架长度≤29mm多见。严重冠脉痉挛最常发生在导管室和术后24h内的支架两端。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 5 0 %的病变不足以引起心肌缺血 ,因此无须再血管化。但是很清楚此时所见的狭窄程度与血液动力学的检测结果不一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不是一种线性趋势 ,病变可能发生痉挛、可逐渐或迅速进展 ,引起不稳定心绞痛甚或心肌梗死。因此预测何种冠脉病变可能发生显著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造影预测因子少而有限 ,包括 :病变长度、不规则表面、湍流、低应切力及偏心病变和钙化等。斑块造影剂短暂滞留染色现象已为人所知 ,作者认为是由于斑块表面存在裂隙或有新生血管而产生上述现象。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CAS组(n=31):临床上具有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经过乙酰胆碱试验确诊的患者;SAP组(n=35):稳定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n=24),为健康体检者。3组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ox-LDL含量,按照痉挛与非痉挛、弥漫性痉挛和节段性痉挛以及SAP患者冠脉病变范围进行分组比较其ox-LDL水平。结果SAP组血浆ox-LD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CAS组(P<0.01),CAS组血浆ox-LDL含量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节段性痉挛患者血浆ox-LDL水平较弥漫性痉挛患者高(P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80-06-2015-06VAP患者150例,对资料完整的100例进行临床特点和冠脉造影病变的对照分析。结果:1男86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6.1∶1;男女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0.6±10.6)岁与(52.0±11.6)岁(P0.05);除16例冠脉正常者外,余84例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组之间,其平均年龄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216例冠脉正常的VAP患者中,心绞痛发作形式为单纯型者13例(81%),混合型者3例(19%);有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病变的84例中,单纯型48例(57%),混合型36例(43%)。冠脉病变与发作形式之间,未显示规律性关系。3100例中,检出心律失常54例,检出率为54%;左、右冠脉痉挛组中,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7%与67%(P0.05);54例心律失常中,缺血性、再灌注性及双期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为79.6%、16.7%及3.7%;右冠痉挛组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率(90%)高于左冠痉挛组(70%)(P0.05);100例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组之间,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也未显示出明显的关系(P0.05)。4晕厥13例。左、右冠脉痉挛组中,晕厥发生率分别为5.3%与23.3%(P0.05);13例晕厥病例中,缺血性心律失常12例(92.3%),明显高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例(7.7%)。结论:本组100例VAP中以中年男性为常见,多数以清晨(单纯型)发作为特点;VAP发作时54%的患者可检出心律失常;右冠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右冠脉痉挛所引起的缺血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引起晕厥的主要原因。年龄(除16例冠脉正常者外)、心绞痛的发作形式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与冠脉狭窄病变的程度未显示出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痉挛亦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Marzilli等①对212例缺血性心脏病有全面冠脉造影资料的研究结果,认为冠脉痉挛不仅可以引起心肌缺血,而且还是促使冠脉发生器质性病变的原因。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状动脉痉挛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用钙拮抗剂治疗等方面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侧支血管出现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经冠脉造影观察180例冠心病患者的侧支血管出现情况,对比其发展程度与心肌缺血病程、冠脉闭塞部位、冠脉病变程度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关系.结果:侧支血管仅见于冠脉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冠脉,心肌缺血病程长、右冠脉闭塞、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者侧支血管发展良好(P<0.01),闭塞或次全闭塞冠脉外血管的病变程度则与侧支血管的发展关系不大(P>0.05).结论:侧支血管出现提示有严重冠脉病变,慢性长期的心肌缺血可促进侧支血管的发展,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是侧支血管发展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华  沈珠军 《心脏杂志》2011,23(4):558-559,561
背景:典型变异性心绞痛是心绞痛并发心电图一过性ST段抬高,由冠脉痉挛引起。病例:一位68岁男性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发现右冠状动脉近端薄壁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冠脉痉挛是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而冠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引起冠脉痉挛的基础疾病,薄壁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裂可能是其潜在病因。结论: 不稳定斑块破裂可能会引起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明确“撕裂”与“破裂”两个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冠状动脉痉挛(简称冠弥痉挛)的定义:冠脉造影能见到大的心外膜分支出现一时性的、可逆的、次全或完全性狭窄为特征,同时伴有心肌缺血的某些表现,后者包括:①胸痛;②S-T 段抬高或压低;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④左心室运动障碍或运动减弱;⑤心肌乳酸产生;⑥一时性的~(201)铊灌注显影缺损。Masen 等报道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所作血液动力学监测和~(201)铊心肌闪烁扫描或冠脉造影,均证实其起因是冠脉痉挛。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一个特别类型是变异型心绞痛,这类患者会发生与劳力无关的持续和严重的心绞痛并其有特征性的临床标志——S-T 段抬高。应用硝酸甘油后,冠脉造影图完全恢复正常。Oliva 等研究了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6例证实有冠脉痉挛。Masen 等提出,在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