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残胃癌的内镜诊断(附9例报告)张初民,韩盛玺,沈通良原发性残胃癌一般指胃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发生的癌[1]。我院1978~1992年内镜检出残胃癌9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78~1992年常规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残胃癌临床X线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目的是提高对残胃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30例残胃癌均经病理学证实,作者回顾分析了其GI表现。结果:病变发生于贲门部18例(60%),体部8例(27%),吻合口4例(13%)。X线表现:3例早期残胃癌均为隆起型,27例进展期残胃癌类型:(1)增生型(17例);(2)溃疡型(5例);(3)浸润型(5例)、结论:作者认为,残胃癌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讨论;残胃癌发生率毕罗氏Ⅱ式术后高于毕罗氏I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是提高对残胃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30例残胃癌均经病理学证实,作者回顾分析了其GI表现。结果:病变发生于贲门部18例(60%),体部8例(27%),吻合口4例(13%)。互线表现:3例早期残胃癌均为隆起型,27例进展期残胃癌分3种类型:①增生型(17例);②溃疡型(5例);③浸润型(5例)。结论:作者认为,残胃癌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讨论;残胃癌发生率毕罗氏Ⅱ式术后高于毕罗氏互式术后;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残胃癌4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43例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残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黑便,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首次手术方式:胃切除比Ⅱ式吻合32例(74.4%),胃切除毕I式吻合11例(25.6%),距首次手术发生残胃癌时间为5-25年,平均12年,发生部;钱胃吻合口25例(58.1%),残胃贲门15例(34.9%,其中3例同时侵犯食管下段),残胃小弯侧癌3例,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13.9%),中分化腺癌6例(13.9%),低分化腺癌21例(48.8%),未分化癌6例(13.9%),黏液腺癌4例(9.3%),25例出现邻近脏器,组织(肝,胰,脾,肠系膜,网膜)转移(58.1%),无转移者18例(41.9%),其中5例癌组织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胃切除毕II式吻合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必要时做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早期发现残胃癌,有效的治疗能延长残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残胃肉瘤临床上罕见,我院遇到一例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报道如下: 男,56岁。1972年因胃溃疡行胃次全切术,病理诊断:胃慢性溃疡,术后情况良好。近一年来感中上腹闷胀不适,近一月症状加剧,进食后有梗阻感并逐渐加重。在外院作钡餐检查发现食道下端贲门部有肿块。1985年8月3日在本院作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部肿瘤疑为残胃癌,但活检病理切片所见为炎性肉芽组织,于1985年8月9日作残胃切除术。病理检查:残胃标本包括贲门及一小段与  相似文献   

6.
残胃贲门癌诊治1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胃贲门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 ,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胃癌根治术后 5年以上 (已排除转移 ) ,在残胃贲门部位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1 ,2 ] ,我院自 1970年至今共收治该类患者 17例 ,现就诊治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1例 ,女性 6例 ,年龄 41岁~ 72岁 ,平均年龄 5 2 .7岁。1.2 首次手术情况 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4例 ,胃癌 3例 ,2次手术时间间隔 6年~ 2 1年 ,首次手术术式 :B 式6例 ,B 式 11例。1.3 再次手术情况 本组 17例 ,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手术经左胸第 7肋间进胸 ,…  相似文献   

7.
残胃癌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武  陈夏 《癌症》1994,13(4):361-362
残胃癌24例临床分析庄武,陈夏,毛雪华,张乐道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州350014)我院自1986年至1992年6年间共收治残胃癌24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17%(24/1105)。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及病理24例残胃癌中,...  相似文献   

8.
残胃癌20例分析俞全兴,徐幼龙,张世统,冯涛(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肿瘤科200051)由于胃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残胃癌的发生率日趋增高。本文总结我院肿瘤科14年间(1980年10~1994年10月)胃镜检查出残胃癌20例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合文...  相似文献   

9.
胃类癌是原发于胃的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或出现浸润。现报告6例胃类癌,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6例胃类癌占同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的0.15%(6/4127)。男4例,女2例。年龄50岁~74岁,平均58.7...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与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1987~1994年老年组(≥60岁)胃癌364例,青年组(≤35岁)胃癌66例,两组比较,老年组胃癌好发于高位(贲门,胃底及胃体部)占68.1%,青年组胃癌好发于低位(胃窦部)占69.7%。其病理类型与年龄相关性分析提示,老年组胃癌中高分化腺癌占66.9%,而青年组则以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居多,占84.8%。  相似文献   

11.
王红军 《陕西肿瘤医学》2011,(12):2496-2498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病变组(39例)和恶性病变组(8例)手术后残胃癌进行分析,并对47例残胃癌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残胃癌诊断距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4.4年,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吻合口处,其次是胃体、贲门部,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比恶性病变术后残胃癌的间隔时间长(P<0.05),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和根治手术对残胃癌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现阶段恶性病变术后的残胃癌增多,与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在临床病理特点上没有明显不同,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根治手术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残胃癌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胃癌21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瘤外科(530021)韦长元,杨南武,刘剑仑,朱华展由于60~70年代胃切除手术的广泛开展,80年代以后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残胃癌的发现逐年增加。我院自1985至1994年共收治残胃癌2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残胃癌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永寿  黄文献 《癌症》1995,14(5):389-390
残胃癌15例分析洪永寿,黄文献,张文山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肿瘤科(363000)我院自1984年至1993年间,共收治胃癌1226例。其中残胃癌15例,占同期胃癌1.2%。现将本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残胃癌1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5.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胃癌根治术后5年以上(已排除转移),在胃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2]。我科自1972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胃癌2110例,39例为残胃癌,占同期胃癌病人的1.85%。本文对其产生病因,外科处理及消化道重建新方法,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性34例,女性5例。年龄37~76岁。平均559岁。2首次胃切除情况,首次胃切除术距第二次手术间隔时间为3~34年,平均126年。切除病变分类:胃溃疡25例,十H指肠溃疡2例,胃癌12例。切除术式:BI式13例,BI式26例。3.第二…  相似文献   

16.
残胃癌11例分析魏学功魏学昱近年来,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行胃切除术后并发残胃癌已引起重视,我院自1980年~1997年间,共收治胃癌患者1283例,其中残胃癌11例,占同期胃癌的0.86%,现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残胃癌,男8例,女3例。男女...  相似文献   

17.
龚志军  朱慰祺 《肿瘤》1994,14(4):215-216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70~1992年22年间收治残胃癌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5.0岁。因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者9例。确诊日期距首次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0.3年;因胃恶性疾病行胃癌根治术者3例,距首次手术的时间平均为8.7年,10例行手术治疗,切除8例(66.7%),探查2例(16.7%),另2例已有远处转移而未行手术(16.7%)。手术切除组生存5年以上者4例。本文讨论了残胃癌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手术治疗,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1982年至今,我院对8例残胃癌施行残胃贲门癌切除,食管余胃吻合术,占同期14例残胃癌手术的57%。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男性。年龄45~65岁。距初次胃大部切除术10~18年。其中采用BI式吻合3例,BⅡ式吻合5例(结肠前4例,结肠后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史,病理均为腺癌。手术方法及效果先经腹探查,游离残胃同时清除淋巴结,保留胃短血管最低1~2支,切除残胃上半部及部分食管,余胃食管再吻合。术后无并发症。本组8例中2例术后1年复发,2例存活超10年,余4例术后1~5年均存活。讨论残胃癌为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肿的预防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残胃癌肿20例,其中残胃癌8例,残胃复发癌10例,残胃遗留癌2例,根治性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5例,手术切除的14例病人生存5年以上者4例,临床资料显示:积极手术切除瘤是提高残胃癌肿病人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措施。作者分析了残胃癌肿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加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的随访工作是早期发现残胃癌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胃镜诊断残胃癌1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残胃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首次术式为BⅡ式者残胃癌发生率高(10例,83.33 %),男性高于女性,确诊后多属中晚期,预后差。结论 残胃癌的发生与胃术后胃内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干预应从改进手术方式、防止胆汁反流等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