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鼠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其对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Allen's打击法复制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兴奋性氨基酸(EAA)即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和脊髓灰质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EAA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SCBF的影响,探讨EAA在SCI中的作用。结果发现: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h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下降与第一次下降相差显著。伤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MDA明显加剧SCI后脊髓缺血。Glu、Asp伤后10min均明显升高,1~24hA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h较2h略有回升;Glu在伤后10min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h、8h较2h略增加。EAA变化与SCBF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SCI后EAA的过度释放是SCI后继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细胞内Ca^2+变化及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内Ca2+([Ca2+]i)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Alen's法致伤大鼠脊髓,于伤后1、4、8、24、72和168小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La3+阻断技术测定伤段脊髓[Ca2+]i含量,参照Konrad的方法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斜板试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SCI后伤段脊髓[Ca2+]i显著升高(P值<0.05或0.01),与脊髓MEP的变化和大鼠运动功能的损害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SCI后,伤段脊髓[Ca2+]i超载可能在SCI的病理发展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雄性SD大鼠饮用含苯巴比妥钠(1mg/ml)的饮水1周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例,分别吸入:C,14%O_2/86%N_2;E,14%O_2/86%N_2/1.2MAC安氟醚;S,14%O_2/86%N_2/1.2MAC七氟醚;H,14%O_2/86%N_2/1.2MAC氟烷1h。24h后发现H组血浆AL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并有明显的小叶中心性肝细胞坏死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血窦重度充血。E组可见部分肝小叶内有小叶中心性坏死及空泡变性。H组肝匀浆及血浆中TXB_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6-keto-PGF1a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提示氟烷性肝炎与TXA_2/PGI_2平衡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烧伤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期后切痂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型猪制成35%Ⅲ度烧伤动物模型,分为两组,休克期切痂组(S组)于伤后24小时切痂,对照组(C组)于伤后96小时切痂,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并计算ET/NO。结果两组ET及NO均高于伤前,伤后96小时开始S组ET明显低于C组;而NO水平S组明显高于C组;ET/NO亦显示伤后24小时开始S组明显低于C组。结论休克期切痂可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减轻渗出与水肿,减少组织缺氧,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内皮素与前列环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内皮素(ET)与前列环素(PGI2)变化的相互关系与意义。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Alens法中度量(50g·cm)损伤脊髓。测定伤段脊髓中内皮素与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结果:内皮素含量在伤后30min显著升高,2h急剧升高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在伤后30min即升高,2h达到较高水平,其升高程度较内皮素小,以后缓慢上升。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内皮素含量的急剧升高和前列环素的相对不足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早期缺血的产生有关,内皮素可能通过多种途经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与脊髓损伤后血脊屏障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内皮素(ET)与脊髓损伤(SCI)后血脊屏障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SCI提供指导。方法:SD大鼠24只,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ET-1组、损伤+生理盐水组和损伤+PD145065组。实验一:无损伤组分别于鞘内注射生理盐8水或ET-1。实验二:压迫法致伤脊髓(50g,1min),分别于伤前10min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PD145065。伊文思兰(EB)定量法评价血脊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时,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EAAs)、抑制性氨基酸(I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24);炎症损伤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Asp、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苏氨酸(Thr)和色氨酸(Ser)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DRG炎症损伤介导脊髓背角EAAs和IAAs释放增加。结论:EAAs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万勇  李佛保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1):702-705
为观察经颅磁刺激的不同刺激量和脊髓缺血性损伤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采用兔脊髓可逆性缺血损伤模型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发现在40%~80%的刺激量时,MEP相对稳定。脊髓缺血损伤后MEP潜伏期延长或消失,恢复血供后MEP先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至4~6小时完全恢复正常,当脊髓缺血后24小时出现继发性损伤时,MEP再次出现异常,MEP的表现和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及病理改变相一致。证实TMS-MEP可敏感而准确的反映脊髓缺血后改变,可用于监测脊髓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CI)后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并参与脊髓的继发损伤机制。TRH可阻断阿片肽的自主神经效应,而不影响痛觉。本实验探讨大剂量TRH(2mg/kg/h)治疗对大鼠脊髓打击伤(Allens法10gx5cm)后脊髓血流量(SCBF)和脊髓诱发电位(SEP)的影响。脊髓损伤后1h,SCBF开始显著下降,持续至伤后24h,SEP峰潜时呈进行性延长趋势;伤后即刻静脉注射TRH(2mg/kg/h,共5次),可使伤后即刻和24h的SCBF显著升高,并使伤后SCBF下降时间延迟3h,同时SEP峰潜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表明,TRH对受伤脊髓早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后发效应;同时也可促进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本文亦对TRH治疗SCI的病理生物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应用阻抗法和分气流监测法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Propofol,PRO)后患者血流动力学(MAP、NR、SLCI、IFI、VET、EVI、SVRI、IC、PFI、LSWI)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ETCO2、SPO2、 I-EtO2)的变化。 40例(ASAⅠ~ Ⅱ)随机分成四组,PRO剂量分别为 1.0mg/kg、1.5mg/kg、2.0mg/kg、2.5mg/kg。结果:(1)1~4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0%、20%、30%、80%,苏醒时间分别为3 0±1.5、7.4±2.3、9.1±3.6、9.6±4.2分钟:(2)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RO启SAP、DAP、MAP、SI下降,HR、CI、SVRI无明显变化,心肌收缩性(IC、PFI、EVI)明显减弱,SVRI减少;(3)PRO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以VT和VE影响最大,与剂量呈正相关;对面罩吸氧患者SpO2、RR、ETCO2无明显改变,I-EtO2减少;舌后坠者托起下颌对VT、VE的恢复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